【時間】:1928
葉芝于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出版的第一部詩集,共收集了詩作二十一篇。1917年初,葉芝買下了一座傾頹的諾曼式古塔,經(jīng)過修復后的古塔不僅成為了葉芝的棲身之地,而且成為了他詩篇中的重要象征,《塔》中的一部分詩就是在這座神秘古塔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詩集中二十一首詩歌的排列毫無規(guī)律,既沒有按照創(chuàng)作的年代順序,也沒有遵循所描述事件發(fā)生的先后次序,比如,《眾靈之夜》(“All Souls' Night”)是所有詩歌中最先發(fā)表的,但卻是詩集中的最后一篇;《內(nèi)戰(zhàn)時期的冥想》(“Meditations in Time of Civil War”)描述了1922年至1923年發(fā)生在愛爾蘭的歷史事件,而它之后的《1919》(“Nineteen Hundred and Nineteen”)從標題便可看出敘述的內(nèi)容比愛爾蘭內(nèi)戰(zhàn)要早;《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描述的是希臘神話中宙斯和麗達的結合,而在此之前的一首詩卻以耶穌基督的故事結尾。整部詩集的基調(diào)是痛苦的,充滿了詩人的冥思。這不僅與葉芝所目睹和親歷的動亂有關,還源于他逐漸惡化的健康狀況。此時的葉芝對流逝的青春和浪費的時光感慨萬千,他試圖脫離充滿變數(shù)的世俗世界,尋求一個永恒的藝術天地。《駛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是詩集中的第一篇,葉芝在詩中探究了死亡、愛情、衰老、藝術等問題,拜占庭這座城市成為了逃脫現(xiàn)實的避難所。《麗達與天鵝》是一首很有力度的十四行詩,詩人借熟悉的希臘神話故事表達了對歷史的悲觀態(tài)度。他認為愛情與戰(zhàn)爭是人類的兩種激情,正是這兩種激情造成了歷史上眾多的苦難。詩集中收集的其他名篇還有:《在學童中》(“Among School Children”)、《塔》(“The Tower”),等等。詩集一經(jīng)出版便成為了暢銷書,在出版后的五年時間里,葉芝對其中的詩篇進行了一些修改,甚至對標點符號都做了適當?shù)恼{(diào)整。伍爾夫說,“葉芝先生從未如此精細地、如此充滿熱情地進行創(chuàng)作。”
上一篇:英國《《堡壘》》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墓園挽詩》》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