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44 黑白片 96分鐘
美國20世紀福斯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羅伯特·斯蒂文森 編劇:艾爾頓·哈斯利(根據夏綠蒂·布朗特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喬治·巴恩斯 主要演員:瓊·芳登 (飾簡·愛) 奧遜·威爾斯(飾羅切斯特)
【劇情簡介】
19世紀30年代初葉的英國。一個叫簡·愛的10歲女孤,從小寄居在闊綽但冷酷自私的舅母莉德太太家里,受盡了虐待。舅父死后,舅母將簡·愛送進了羅沃德學校。
簡·愛帶著對新生活的美麗幻想來到羅沃德學校,然而,早上醒來一切都破滅了。這所慈善學校實際上是孤兒收容院,實行的竟是監獄一般森嚴甚至兇殘的統治。她一來就受到院長霍斯特嚴厲訓斥。霍斯特召集全院人員集合,告訴大家她是魔鬼的一個替身,要通過懲罰她的肉體拯救她的靈魂。霍斯特還將她作為一個壞女孩的典型罰站在椅子上。吃飯時間早過了,空蕩的大廳里,終于走來一個長著美麗自然卷發的女孩海倫,她偷偷給她送來面包。不久,霍斯特大發淫威,要強行剪掉海倫的卷發,簡·愛請求不要剪海倫的頭發,結果,兇狠的霍斯特院長將她們作為虛榮和叛逆的典型給她們以更殘酷的懲罰:讓她們在雨中雙手舉著沉重的烙鐵跑步!恰巧來到這里的李夫茲大大把她們救下來。但本來就患有肺病的海倫還是死了。在羅沃德學校生活了十年,簡·愛飽受凌辱,但她不僅沒有按霍斯特要求變得“溫順、謙卑、痛改前非”,更沒有一天低下自己的頭。簡·愛生就一副倔強的性格,她非常痛恨這不平等的世界,她一心要做個平等的人。成年以后,她拒絕霍斯特要她留校工作的安排,堅持應聘去桑恩費爾德莊園當一名家庭教師。
桑恩費爾德莊園很大,很靜謐。管家告訴簡·愛,主人羅切斯特先生也并不常住莊園。早上,她被一陣陣悅耳的音樂喚醒,簾外一個小女孩向她露出微笑,她是羅切斯特的養女阿代萊,她們成了好朋友。一天,簡·愛來到莊園附近山坡,突然拐彎處一匹馬奔馳而來,騎在馬上的人沒想到前面有人,急速勒緊韁繩,結果被重重摔下來。他就是莊園主愛德華·羅切斯特。他戲劇性地與簡·愛見了面。晚上,他們第一次談話,羅切斯特的談話直率但語言近乎粗暴,從他房間出來,簡·愛本能地感到他暴戾的性情是從他殘酷的不幸命運中產生的,他似乎有著難以言說的生活隱痛給他帶來的不幸。在他那嚴酷粗暴外表后面埋藏著一個痛苦、善良、溫柔和仁慈的靈魂。管家也告誡她說:“要多原諒羅切斯特先生,他內心痛苦,因此他不常來住,這會使他想起許多不愉快的事。”一個大風天羅切斯特又找來簡·愛談話,他對簡·愛說:“我不是個和藹可親的人,可是我也曾經有過一種溫柔的心腸,你信嗎?”簡·愛說:“信。”他說:“后來命運捉弄得我像揉面似的,而現在硬得像個橡皮球,也許這當中還留下一點軟的地方,是給我的希望吧。”“什么希望?”“讓堅硬的橡皮球重新轉變為有血肉的人。”接著羅切斯特問她:“你不同意我有權利可以專橫粗暴一些?”簡·愛回答:“全聽尊便。你一年付我30英鎊,就是為了聽你的命令?”羅切斯特說:“30英鎊?這我早忘了。你是因為雇傭關系同意我對你粗暴?”簡·愛回答:“不,是由于你忘了這個,是由于你平等對待我。”這次談話使他們有了更進一步了解。一天晚上,簡·愛在睡眠中,被一陣女人的怪笑聲和雜亂的腳步聲驚醒,她出來察看,發現火焰正燒著羅切斯特的臥室,她趕快叫醒羅切斯特,撲滅了火。羅切斯特突然想到阿代萊,他們趕到她的臥室,阿代萊正在安睡。望著這個安詳的小天使,他向她講了一段關于他在痛苦的感情生活中和一個法國舞女的關系以及有關阿代萊的往事:“這孩子有跳舞的傳統,也有賣弄風情的遺傳性。”羅切斯特拿起阿代萊床頭那個有兩個小人跳舞的八音盒,扔到一邊,繼續說:“愛情是個古怪東西。你會明白一個沒情感、沒決心的女人是卑微的。可她拋棄你,你還是會痛苦的,至少我想拿槍打死我的情敵。”簡·愛問:“那么這個跳舞的女人呢?”“我們對阿代萊說她已經死了,可事實是我給她錢把她趕走,她就跟一個意大利畫家跑了,留下這孩子說是我女兒。現在你了解你的學生了:一個法國舞女的孩子。看來,你會要我另請家庭教師了。”簡·愛說:“阿代萊沒有人愛,我想給她補上。”羅切斯特問:“你一向同情孤苦伶丁的人嗎?”“只要是值得的。”“你看我的生命值得拯救嗎?”“如果你遭受不幸我會憂傷的。”“我早知道你有一天會幫助我。”實際上,羅切斯特見到簡·愛以后,便激起了新的生活希望,而這時的羅切斯特和簡·愛之間已經產生了互相愛慕的感情。
第二天早上,羅切斯特騎馬走了。簡·愛望著從窗外疾馳而去的羅切斯特,感到在雙方的融洽中他似乎還在回避某種深藏的痛苦。她下意識地感到這和那怪異的似乎總有動靜的塔樓房間有關——是塔樓的秘密驅使他走的! 她奔上塔樓,打開那間屋門,里面發出一聲尖叫,守門的葛雷斯塔趕來,告訴她任何人不許靠近這房間。
冬去春來,一天簡·愛和阿代萊從野外回來,驚訝地看到莊園正籌辦一個盛大的舞會,讓她愉快的是羅切斯特回來了,他還請來一大群上等人來做客。可她聽管家說羅切斯特身邊那位漂亮的布蘭奇小姐是他的情人,而且他們有可能結婚,這使簡·愛心里蒙上陰影。客廳里,布蘭奇在彈琴唱歌,羅切斯特靠在她旁邊。人們贊美他們是般配的一對。簡·愛不愿再坐在那里,更不能忍受太太們和布蘭奇對家庭教師的譏諷,她走出客廳,正獨自難受,羅切斯特來到她身邊,他發現簡·愛比以前蒼白多了,而且很傷感。他正安慰她,仆人通報:從牙買加的西班牙城來了個叫梅森的人找他。“梅森,西班牙人!”羅切斯特恨恨自語。臨走,他對簡·愛說:“但愿能跟你住在孤島上,把煩惱、威脅、可怕的回憶都拋開!” 簡·愛說: “我能幫你嗎,先生?” 羅切斯特肯定地說:“如果需要我一定找你。”晚上,隨著一陣廝打聲傳來一聲恐怖的慘叫,驚醒了所有的人。羅切斯特出來告訴大家是一個仆人做了噩夢,客人散去了。羅切斯特要簡·愛幫忙處理已經受傷流血的梅森,他去找醫生。簡·愛給梅森擦血時,旁邊塔樓房間的門被里面的人不斷撞擊著發出響聲,似有人哭泣。
清晨,羅切斯特和簡·愛走到后院呼吸新鮮空氣,簡·愛問起昨晚的事,羅切斯特說: “你是我的朋友,對嗎?” “我愿為你效勞,只要是正當的事。”“簡·愛,我要你使用想像力,假如你是一個大男孩,是一個從小放縱慣了的男孩,你在一個遙遠的異方,在那兒犯了一個大錯誤,使你失去了人間的一切歡樂,在絕望中,你到處找不到樂趣和滿足,后來,忽然間命運給了你一個再生的機會和真正的幸福,你是不是認為越過習俗障礙是正當的?”“我怎能回答,各人的良心都有他自己的結論。”“但是得不到結論。你害怕會給你的期望帶來恥辱,會破壞你一心保護的東西!?”羅切斯特一直在暗示某種隱情,但簡·愛聽不懂。羅切斯特握住她的手說: “手好涼,每天在為我守夜?”“每天都行。”“比如說我結婚前的一夜你會陪我坐嗎?”簡·愛吃驚地問:“你就要結婚了?”“總有一天要結婚。” 簡·愛心頭的陰影加重了。
羅切斯特和客人們在打臺球,簡·愛來找他。原來她要離開桑恩費爾德,去找新工作。羅切斯特當然知道是什么原因使簡·愛痛苦地離開,他們沉重地道了別。客人們走了,簡·愛以為羅切斯特也走了,她正獨自徘徊,羅切斯特出現在身邊。簡·愛不想再壓抑自己,她對他說:“你以為我會這樣微不足道的留在這兒,你以為我因為貧窮,低微,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我和你一樣有靈魂,如果上帝能使我美一些,那我會使你難以離開我,就像現在我離不開你一樣。我心里話都說了,讓我走吧。”羅切斯特也一下子敞開了心扉:“我愛你如同愛我自己,我沒愛布蘭奇,快說,說‘我嫁給你’!說‘我嫁給你’!”簡·愛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說:“愛德華,我嫁給你!”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簡·愛的一切疑慮都消失了,她盼望著愛情的圓滿實現。
生活變得那樣明朗愉快。結婚那天,他們一路接受著人們的祝福,進入教堂。正當他們準備回答牧師的問題時,一個聲音響起:“羅切斯特有妻子,而且活著!”梅森出面干預了,原來,梅森就是羅切斯特的妻弟,他的話使人們全震驚了。羅切斯特帶著簡·愛登上馬車,回到莊園,奔向塔樓。他推門進去,里面有個露出可怖眼神的瘋女人。突然她吼叫著撲上去掐住羅切斯特的喉嚨,他擺脫了她。簡·愛明白了梅森也是來看她時被她用利器扎傷的。羅切斯特向大家聲辯:“這就是我的妻子,一個瘋病家庭的后代,教會和法律使我無法離婚的人。”人們走了,他向簡·愛訴說著:“我那時19歲,是家庭做的主,我不了解她。我經受了一個縱欲不貞的妻子給予的各種苦惱,我眼看無節制的縱欲使她變瘋。我帶她回英格蘭到桑恩費爾德,上帝和人類要我做的我都做了。我一心想找個我能愛的女人,可是我找到什么了?一個愚蠢的維也納舞女,一個嗜好珠寶的那不勒斯伯爵夫人!我回英格蘭,騎馬快到桑恩費爾德時,遇到了你,我想可找到了!你能原諒我嗎?”“我原諒你!”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的全部內心秘密和痛苦,但羅切斯特還是說服不了簡·愛繼續留在這里和他共同生活,因為簡·愛想做一個平等的人,她不愿做別人的情婦。
簡·愛離開了桑恩費爾德莊園,因為沒有證明,找不到職業,她嘗到了挨餓受凍的滋味。往事的回憶使她又來到莉德舅母家找曾經待她很好的老貝茜。老邁的貝茜好不容易認出已經長成大姑娘的簡·愛。她告訴簡·愛,那個從小驕縱的約翰表弟賭博成性負債累累已上吊自盡,家財破敗、精神受到刺激的莉德舅母病重在床。善良的簡·愛留下來照料莉德最后的日子。一天李夫茲大夫來了,他告訴簡·愛是受桑恩費爾德莊園主之托來找她。面對李夫滋那善良誠摯的眼睛,簡·愛心情再也不能平靜。莉德去世了,空蕩的房間里,簡·愛越發心神不定,外面狂風大作,窗戶被吹開,簡·愛聽到傳來一聲對自己的呼喚,她感到“這是一個痛苦的靈魂的叫喊,一個急切的呼吁。我知道我必須趕快去,我覺得只有當我知道了他的遭遇,看到他那受折磨的臉才能做出決定。”她終于重返故地,發現莊園已被燒毀,仆人告訴她:“這是那個女人干的。她趁葛萊斯脫睡著時打暈她,放了火。她從高處掉下來摔死了,羅切斯特去救她,從樓梯上下來時摔下來”,他已雙目失明。
盡管羅切斯特已經殘廢,但他拒絕憐憫,他要簡·愛離去。簡·愛沒有離開她所愛的人,她對羅切斯特說:“讓我留下吧!”因為這時她認為她已經和他是同等的人。羅切斯特萬分激動地擁吻簡·愛。在他們以后共同生活的幸福歲月里,羅切斯特的眼睛慢慢恢復了視力,他重又看見了太陽、月亮,看見了清澈如水的簡·愛。
【鑒賞】
影片《簡·愛》是文學名著改編片。長篇小說《簡·愛》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作家中大姐夏綠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勃朗特三姐妹生長在一個窮牧師家庭,她們幼年喪母,生活凄苦,不得不在慈善機關度過童年。為生活所迫,她們三人都先后做過職位低下、待遇菲薄的家庭教師。貧困的生活在她們心目中深深種下對貴族資產階級極端仇恨、憤怒和蔑視的種子。三姐妹于1846年出版了一本詩集,1847年大姐夏綠蒂的《簡·愛》、二姐艾密莉的《呼嘯山莊》、小妹安娜的《阿妮斯葛萊》先后出版,轟動一時。但不幸艾密莉于1848年、小妹安娜于1849年相繼去世,夏綠蒂也于1855年婚后不到一年逝世,年僅39歲。
夏綠蒂·勃朗特是英國19世紀一位以描寫情感著稱的女作家,但她不可能追求所謂純粹的情感表現。這一時期,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從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立場出發,揭露金錢至上關系,揭露維多利亞時代外表體面的市儈主義和宗教、道德、法律、教育制度方面存在的偽善。她的藝術情感表現同樣溶入這個文學主流。她在這部小說中,以引人入勝的曲折情節塑造了一個來自下層的新型的女主人公——孤女簡·愛的形象。她在對這個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的描寫中刻畫了一個不安現狀、不甘受辱、敢于抗爭、敢于追求的女性心靈。簡·愛從小受到勢利的富親戚和慈善機關的虐待,受盡饑饉和折磨,簡·愛在羅沃德這所寄宿學校的經歷,暴露了慈善事業的虛偽性。作品通過她在不公平的社會里所受的冷酷待遇和滿腔悲憤,表達了對貴族資產階級的偽善與冷酷的嘲笑和反抗。簡·愛雖然瘦小,沒有姿色,但有理智有毅力,她從不趨炎附勢去依傍他人,她有自食其力、獨立自主的頑強精神,她有愛憎分明,真摯而纖細的感情,愛情上感情專一,她有貧賤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品德,依靠正直的品德和聰明才智獲得了她應該得到的幸福。后來,她被招聘當家庭教師。在那里,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了生活的幸福。
夏綠蒂·勃朗特又是英國19世紀帶有浪漫色彩的寫實作家。她的《簡·愛》是時代的產物,又具有超越時代的理想性質。19世紀中葉,這是一個資本主義歷史的高速物化時期,商業精神打敗了基督精神,金錢成為人們心中的上帝,但仍有一些反抗物化、將追求精神自由視為最高生命價值的人,簡·愛就以其超越金錢反抗物化的人物代表性脫穎而出,向世俗吹進新鮮氣息。這個相貌不出眾且一無所有的女人,不同于那部被英國人視為可以同《戰爭與和平》相媲美的巨著《米德爾馬契》中的女主人公多羅塞亞,多羅塞亞懷著獻身的熱情與大她30歲的學者卡蘇朋結婚,然而卡蘇朋這個心胸狹小的庸人卻立下遺囑:如果多羅塞亞同貧寒青年威爾結婚就將喪失財產繼承權,多羅塞亞毅然放棄了財產,選擇了愛情;她也不同于薩克雷的《名利場》中的愛米莉亞,破產的善良姑娘愛米莉亞遭丈夫背棄,然而卻有一位貌不出眾的貴族都賓處處搭救她,倆人終成伉儷。簡·愛是這樣的女性:她忠于自己甚于忠于上帝;她忠于自己的感情和理智、維護自己的尊嚴,決不陷入世俗和金錢的誘惑。正如她所說:“如果自尊心和環境需要,我可以一個人生活。我不必出賣靈魂去換取幸福。”當她意外地獲得一大筆財產后,卻回到莊園,同坐在廢墟瓦礫上已經一無所有、雙目幾近失明的羅切斯特結婚了,而這絕不是出于憐憫,而是真摯的愛情:“我現在已經結婚十年了。我知道同我在世界上最愛的人一起生活,并且完全為他生活是怎么回事,我認為自己極其幸福——幸福到言語都無法形容。因為我完全是我丈夫的生命,正如他完全是我的生命一樣。”(《簡·愛》中譯本)“在這樣偉大的愛情面前整個金錢世界都顯得暗淡無光了。這種愛情的理想性質是不言而喻的。但一百多年來,無數純情的女子依然從簡·愛那里汲取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徐葆耕《西方文學:心靈的歷史》315頁)作者以細膩的心理描寫刻畫簡·愛這一人物,在簡·愛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奇特遭遇中,贊美了她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勇敢追求的不屈精神。可以認為《簡·愛》也是體現勃朗特個人體驗和風格的一部女性心靈史。她在作品中通過簡·愛這一女性的遭遇闡發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配合了當時英國人民掀起的憲章運動,在要求個性解放、爭取人權的民主思潮中發揮作用,是向社會投出的犀利標槍。作品出版后幾個月內,就在大西洋兩岸掀起了廣泛的簡·愛熱。《簡·愛》這部作品還曾受到馬克思稱贊。一百多年來,它的廣泛流傳以及被成功改編為影片并大受歡迎證明,優秀的文藝作品永遠不會被時代擯棄。
有一種意見認為,小說改編的電影,有三種類型:移植式,注釋式和近似式。第二種注釋式是電影藝術家在改編中普遍使用的,也是容易獲得成功的一種方式。因為它既不是翻版式的照搬原著的所謂移植,也不是任意改變時代背景或將別國的故事移到本國,只在某些方面保留與原著的相仿近似,而是對原著提取精華、闡發要旨,這里的“注釋”應理解為是對原著有選擇性的電影的藝術再現。影片《簡·愛》的改編就是以這種方式獲得成功。《簡·愛》改編為電影不止一次,1934年就拍攝了無聲片,1944年,美國導演羅伯特·史蒂文森又將它搬上銀幕,由享有盛譽的演員瓊·芳登和奧遜·威爾斯合演。1944年拍攝的這部影片被普遍認為是最好的一部。影片有著自己的鮮明特色,它以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為中心事件,以他們能否結合為戲劇懸念,仍保留一定的心理表現特點,采用主人公自述串聯式結構。編導為了闡明并突出原作的精神,對小說做了較大的增刪,舍棄、減少或修改了原著中與主題關系不十分密切的內容部分——如簡·愛在舅母家和學校里所過的苦難生活的詳細描寫和對法國女孩阿代萊身世的詳細交待;簡要點明羅切斯特與瘋妻成婚的經過和瘋妻失貞的描述,沒有絲毫渲染他結婚后因心靈苦悶而發生的種種放任行為; 影片還刪除以下一些事件——簡·愛離開桑恩費爾德莊園后意外地遇到一個親戚,由此幸運地獲得大筆遺產,使簡·愛改變了社會地位,使她能夠攜帶巨款主動和“平等”地回去尋找羅切斯特,為他醫治疾病,使羅切斯特復明。這種美滿結局,恰恰減弱了抨擊和揭露宗法禮教罪惡的力度和社會意義,也有損于簡·愛內在的精神力量的表現。影片結尾羅切斯特的復明不是醫治的結果,而是源于他們共同的精神的力量。同時,又將足以突出主題意念和加強戲劇懸念的沖突,予以豐富和充實。整個影片結構比較嚴謹,不枝不蔓,情節動人,既保持了原著追求獨立自由精神的主旨,又具有強烈感染的藝術力量。在劇情發展中,改編者緊扣人物性格,將其作為懸念的內在引力,提示一個個誘人的線索,引人入勝,又布置一個個迷人的情感情境,使戲一場比一場動人,使情節一步比一步深入,使觀眾緊緊跟隨人物的行動和事件的發展,將懸念推向高潮,將情感的波瀾推向高峰。在高潮中,它又出現出人意外的發展,使觀眾既迷惑于令人費解的環境和事件,又關心人物的遭遇和命運。整部影片是在動人的情節和情感沖突中流露出作品的思想傾向的。在人物刻畫上,編導在保留小說中作者主觀的心理描繪基礎上,加強了人物的具體行動,同時又通過人物之間的戲劇糾葛和矛盾沖突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鮮明性格。將電影與小說比較,我們還發現兩者有個不同之點,按小說描寫,簡·愛是位貌不驚人的女子,用簡·愛自我評價的話和羅切斯特評價她的話說都是“不美”,而芳登顯然是太漂亮了,對此,很多人依然認為芳登不但成功地塑造了簡·愛,而且由她來飾演這一角色符合觀眾對電影藝術的特殊審美要求。英國1971年重拍《簡·愛》,選用的演員從外貌看似乎更貼切于原著,但無論怎樣,簡·愛的外貌不能真正做到“不美”,這在創作和觀賞雙方都是一種共識。這部1944年拍攝的影片是黑白片,整部影片的光影基調是暗色,這是基于影片時代環境和內容表現的需要,例如簡·愛是在黑夜出場,在黑夜離開莉德舅母的家,影片某些反差較強的畫面甚至亮色也無不與人物的心境相關,結尾就是一片明朗的天空。但黑白片的影像表意能力畢竟有限。1971年英國重拍片是彩色影片,它豐富了影片的色彩語言,并通過色彩傳達感情和人物的心理變化。如,簡·愛救了羅切斯特的命以后,兩人關系有了發展,她脫下原來一直穿的藍黑色長裙,換上淡青色長裙,明快的色調傳達出她心靈深處愛的萌動,當羅切斯特帶女友來莊園舉行舞會時,簡·愛又換上原來的黑裙,心情的變化不言而明。
一個半世紀以來,簡·愛和羅切斯特的愛情故事早已被熟悉和喜愛它的人奉為經典。簡·愛所表現出來的強烈女性自主意識更被一些評論家們上升到婦女解放先驅者的高度,但是,長期以來,對小說《簡·愛》也陸續產生著各種不同的意見,爭論的一個焦點在于:簡·愛這個形象能否被視為追求女性與男性平等形象的代表?眾多女權主義批評者都將小說《簡·愛》當做女權主義文本加以解讀。簡·愛被推崇為追求女權平等的一個典范。但在有些人看來,《簡·愛》其實并非一部完完全全地追求女性平等的作品,甚至從某種程度來講,它應當是一部宣講女性霸權的小說,是婦女解放走向極端的一個例證。就兩位主人公的關系而言,在莊園被焚毀前,簡·愛和羅切斯特之間的地位存在著極大的懸殊,簡·愛相貌平平,出身卑微,羅切斯特風流瀟灑,經濟富有,是那場火災將他們的不平等徹底顛倒:羅切斯特的財富付之火炬,并且雙目失明,簡·愛卻在繼承遺產后變為富有者,正是在這種女尊男卑的前提下,簡·愛才得以和羅切斯特相結合。從另一方面看,這里恰恰劃出一個怪圈——簡·愛在追求婦女解放時不是去消解男女不平等,而是顛倒其位置,付出更大的代價——等待所愛的對方的大大貶值,才能換取幸福!因此,簡·愛的抗爭精神和抗爭意識都是不徹底的,這也反映了女權主義批評的一個弊端。但是改編的影片《簡·愛》去掉了簡·愛得到遺產這個情節,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作的某種含義,使形象更具女性追求平等的普遍意義。除了情節外,影片在人物上也做了高度省略,導演著眼影片的容量,將原作里幾十個有名有姓的人物,減少到兩個主要人物和三四個配角。影片還大大減少對原作中對話的采用量。小說全書40萬字,有一千余段對話,大多用于交待事件,抒發情感,論探真理。影片按照人物性格、心理狀態以及戲劇沖突的需要予以選擇和修改,使對話充分突出人物、人物與人物之間思想感情的表現和碰撞,與影像一起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索,所有這些使這部影片成為一部尊重原著、高于原著的,喚醒女性自主意識和自信、自尊、自愛精神的藝術佳品,半個多世紀以來久映不衰。
上一篇:《破浪》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精神變態者》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