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姨》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1799—1850)后期創作的代表作。是路易·菲力蒲七月王朝整個社會的風俗畫,是當時上層資產階級驕奢淫逸的生活錄像。
故事發生在1838年至1846年左右。書一開始寫因做花粉生意發了大財,現在又是民團上尉的克勒凡,坐車來到于洛男爵家,他借口親家(于洛的兒子是他的女婿)于洛奪走了他的情婦,厚顏無恥地向于洛太太求愛,并說這是符合古老的報復法的。小說緊接著敘述這個又美麗又偉大的女性于洛太太一生的簡短歷史,其中附帶地介紹了她的堂妹即“貝姨”。貝姨比于洛太太小五歲,生性多疑,對阿特麗娜(即于洛太太)一向是出奇的妒忌。當她來到巴黎之后,兒童時期留下來的對堂姐的怨恨仍未消失,而且由于下面這一感情糾葛,這種怨恨情緒更加激化:幾年前,貝姨救過一個波蘭逃亡者——雕刻家文賽斯拉,并且愛上了他,沒想到于洛的女兒奧當斯與文賽斯拉一見鐘情,把他從貝姨那里搶走后并結了婚。這樣,貝姨下決心要報復。她的辦法是唆使于洛去接近他的一個下屬的老婆瑪奈弗太太,而且又鼓勵后者去勾引文賽斯拉。奧當斯知道丈夫的行徑后,毅然與之分居。于洛本人負債累累,不得不離家出走。貝姨自己費盡心思,到頭來也是一場空。她本想與于洛的哥哥于洛元帥結婚,不料元帥因弟弟貪污公款被氣死,婚沒結成,生命卻被肺癆吞噬掉了。于洛太太寬容大度,不予計較。過了幾年才找到于洛,無奈他劣性不改,回家后又與廚娘阿加特勾搭上,并許諾,妻子一死就同她結婚,于洛太太聽見后三天含恨離開了人間。過了11個月,于洛的兒子維多蘭間接地得知其父要同阿加特結婚。這時,巴爾扎克諷刺地寫道:“老輩人可以反對他們的小孩子的婚事,但小孩子卻不能阻止幼稚的老一輩人的荒唐行為。”
小說深刻揭露了當時社會的癰疽膿瘡:上層資產階級精神墮落,私生活糜爛,尤為重要的是,巴爾扎克所有作品的共同主題——社會運轉的樞紐——金錢的腐蝕和支配作用,在書中突出地表現了出來。小說一開始,克勒凡就乘于洛家產耗盡,無錢嫁女的危機來要挾于洛太太。在另一處,他公開說:“我是這個時代的人,我崇拜金錢。”瑪奈弗只要有錢花,聽任老婆去勾引上級;就連貝姨同文賽斯拉的愛情也有金錢烙印。作品就是通過寫金錢的罪惡事實來揭露七月王朝的腐敗、淫蕩與道德淪喪。小說的人物形象具有鮮明時代特征,但他們又各是那一類人中的“這一個”。克勒凡與于洛是一丘之貉:狡詐好色,揮霍無度。不過前者是暴發戶,常常用大道理來掩飾其惡行,例如,明明是為了自己找女人方便,卻借口說是為了女兒才不續弦;后者是過去拿破侖手下能干有為的軍官,他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蛻化變質終于成為一個色鬼,一個把大好家業敗壞一空的浪蕩子。貝姨這個刺繡女工是一個忌妒和報復的典型。此外,從外部物質特征開始寫人物這個巴爾扎克式的傳統方法,也是本書的顯著特色。
上一篇:《貝奧武甫》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