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54
威廉·吉拉德·戈爾丁的代表作品。小說講述了一群男生在逃離戰事的途中因遭遇飛機失事而被困荒島的故事。他們在島上的生活由于沒有大人的監督和幫助,逐漸回到了野蠻的原始狀態。開始時,這些男孩還能相互合作,他們一起尋找食物,搭建臨時小屋,燃起火堆求救。帶領他們做這些事的是一個叫拉爾夫的男孩和他的好友皮基。拉爾夫極力想維持團隊中的秩序,但是漸漸地大多數男孩更熱衷于游泳、玩耍、捕獵島上的野豬等原始生活方式。很快拉爾夫制定的規則就被男孩們拋在一邊,有的甚至當面反對他。其中最激烈的反對者就是杰克,一個愛好捕獵野豬的紅發男孩首領。他引誘很多男孩加入他的隊伍,過起原始的野蠻生活。島上的情況越來越糟,文明不斷喪失,最終拉爾夫發現他和皮基也變成了杰克捕獵的對象。小說在一種看似青少年的競爭游戲中探討了人類理智和動物本性之間的界限,也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看法———文明只是表面,人們的內心都是野蠻的。正如小說中所描繪的那群男生,他們一到荒島便很快遠離了文明的行為方式。拉爾夫是小說中唯一一個保持文明的生活方式并且幸存下來的人。小說中戈爾丁讓每一個人物代表了文明的一個方面。如拉爾夫代表了民主,因為他一開始指揮行動都是在投票表決的基礎上進行的。皮基代表著科學和知識,因為他總能保持頭腦清醒、思路清晰。而杰克則代表著野蠻,他追捕拉爾夫的行為可以看成是對文明社會的強烈排斥。這部小說開創了一個在戈爾丁以后的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主題———人類的野蠻本質和文明理性之間的沖突。它是一個噩夢般的寓言故事,但在今天讀來故事中陰森恐怖的氣氛仍讓人不寒而栗,而且它對于當今社會的意義也絲毫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減退。小說于1954年第一次出版后,便使戈爾丁一舉成名,并于1963年和1990年兩度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
上一篇:英國《《蜂蜜的滋味》》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襯衫之歌》》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