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605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它取材于古代英國的歷史傳說:年邁昏聵、喜怒無常的老李爾王決心退位,把王國分給三個女兒,于是他把她們叫到跟前,問她們誰最愛他。大女兒和二女兒花言巧語討得李爾王的歡心,各分得了三分之一的國土,而小女兒考地利亞對此非常反感,她認為內心的愛比口頭上的愛更為珍貴,她只是說她愛父王是按照為人子女的責任,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李爾王聽完勃然大怒,一氣之下把國土都分給了大女兒和二女兒,并當眾將王冠交給了她們,自己只保留國王的封號和一百名侍從,以后每月輪流讓她們供養。宮廷的大臣們都很吃驚,忠臣坎特伯爵立刻直言力諫,請求國王三思,但李爾王決心已定,并把坎特伯爵趕出國境。不會取悅父王的小女兒沒帶一分嫁妝嫁到法國,她臨走時預言:總有一天,深藏不露的狡詐會現原形。果然,不到一個月,大女兒開始嫌棄李爾王,視他為累贅,硬是把他的侍從減少了一半。李爾王迫不得已投奔二女兒,而被流放的坎特伯爵也裝扮成他的仆人,跟隨他前往二女兒處。大女兒事先派人通知了二女兒,二女兒非但不出門迎接,反而將坎特帶上了腳枷,以報勸諫之仇。后在李爾王的再三央求下,她才同意接見。聽完他的哭訴,她非但沒有絲毫同情之心,還說這是個誤會,要他回到姐姐那去,輪到她供養時再來,并且只準帶二十五個士兵。此時無家可歸的老國王和侍從只好逃亡荒野,在暴風雨的侵襲下,李爾王開始神經錯亂。而坎特伯爵掙脫了枷鎖,在荒野中找到了老國王。后來,他又孤身一人趕到法國,向考地利亞訴說她兩個姐姐的惡行。考地利亞親自帶領大軍去聲討。考地利亞看到父親窘迫的境地非常傷心,后來在眾人的協助下,李爾王才逐漸清醒,見到考地利亞時,他心中悲喜交集,跪下請她寬恕,而考地利亞也跪下親吻父親。但不幸的是考地利亞在交戰中被俘而后犧牲,李爾王聞訊后也在極度的悲傷中去世。最后他的大女兒和二女兒也遭到其應有的報應。莎士比亞站在人文主義者的立場,通過王室家族的內亂和李爾王命運的大起大落,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偽善的人倫關系,肯定了人性、博愛的道德原則。
上一篇:英國《《權力與榮耀》》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槍手的影子》》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