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601
莎士比亞藝術的巔峰之作,也是四大悲劇之一。故事起源于丹麥,在莎士比亞之前,托馬斯·基德寫過類似的主題。這是一部“血與閃電”的悲劇,但在莎士比亞的手下,這個故事又獲得了新的內涵。年輕的主人公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是一個善良、正直、博學的人文主義者。當他從國外回到丹麥后發現父親突然間死亡,叔父克勞狄斯還娶了王后并成為新的國王。哈姆雷特懷疑這一切都是克勞狄斯干的。而父親的亡魂在城堡里出現,并要求他復仇,證實了他的猜想。哈姆雷特決心復仇,為了不引起克勞狄斯的猜疑,他佯裝發瘋。與此同時,他安排了一場戲劇,模仿他父王被謀殺的場景,克勞狄斯做賊心虛,中途退場。后來哈姆雷特將事情的真相告訴王后,對她草率地嫁給國王表示憤慨,期間他發現有人在偷聽他們的談話,他以為是克勞狄斯,但不幸誤殺了戀人歐菲麗婭的父親。傷心的歐菲麗婭因此精神失常,溺死在河中。克勞狄斯憂心忡忡,寢食難安,決意將哈姆雷特送回去,并讓人在途中將他殺掉。不料哈姆雷特被海盜救回,并帶到丹麥。后來他出現在歐菲麗婭的葬禮上,歐菲麗婭的哥哥雷歐提斯要為父親和妹妹報仇,在克勞狄斯陰謀安排的決斗中用涂了毒藥的劍刺中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母親也飲了奸王為哈姆雷特準備的毒酒而死。哈姆雷特在臨死前奮力刺死了奸王,最后自己不幸死亡。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精心塑造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徹底剔除了中世紀的迷信和偏見。他對人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和信心,在他看來人是“了不得的杰作”,具有“高貴的理性”、“偉大的力量”,有著無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他痛恨邪惡、無知、狹隘,他希望能成就大業,能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和人文主義的社會,但現實又讓他感到失望。他想為父報仇,但又擔心政治上的變動會導致國內政局的動蕩,所以他躊躇難決,苦悶不堪,這也是他深深的憂郁和遲遲沒有采取行動的根源,也是人文主義在十六、十七世紀的危機所在。該劇以精湛的藝術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內容表現出主人公人文主義理想的幻滅,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探索,使得這部作品有了廣泛的社會意義。
上一篇:英國《《呼嘯山莊》》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唐璜》》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