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愛吃芹菜的孕婦偷吃巫婆的芹菜被抓住后,答應了巫婆當孩子長到七歲時,把孩子的一半歸巫婆。孩子七歲時,巫婆真的把孩子分成了兩半,從此以后,小男孩就成為半身人。半身人長大后成了漁夫,捕到了一條跟自己一樣長的鰻魚,鰻魚求他放了自己,答應半身人以后無論他想要什么,只要說“憑著對鰻魚的愛”就可以實現愿望。半身人路過宮殿時,公主看到他的樣子大笑起來,為了報復公主,半身人詛咒公主為他生孩子。國王找出半身人是孩子的父親后,把他們裝進了一個大木桶扔到海里。憑著對鰻魚的愛,半身人、公主和孩子在海上轉危為安,公主的無辜也被證實了,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作品選錄】
有一個婦人懷孕了,她非常想吃芹菜。在她家附近住著一個巫婆,遠近聞名,她有一個菜園子,種的都是芹菜。菜園子的門也總是開著,誰想吃,誰就可以去摘,因為多得是。這個想吃芹菜的婦人來到菜園,一根一根地吃了起來,吃了個夠,到最后把菜園子的一半吃了個精光。巫婆回家后,看到半個園子被吃得連一片葉子也沒了,心想:哎!他們是要把這里全吃光啊,明天我留下來看看是誰干的。
第二天,孕婦又來了,又開始吃剩下的那些芹菜。她剛把最后一根菜放進嘴里,巫婆跳出來,說:“哎!是你把我的芹菜都吃了?”
孕婦被嚇了一跳,懇求說:“求求你,放我走吧。我正有身孕呢……”
“我會放你走,”巫婆說,“但當你生下的孩子長到七歲時,一半歸你,另一半歸我。”
孕婦膽怯地答應了她,這樣才逃回了家。
她生下一個男孩。男孩長到六歲時,有一天,在路上碰到了那個巫婆,巫婆看了看他,然后說:“記著告訴你媽,還剩下一年了。”
男孩回到家后,說:“媽媽,一個老婆婆跟我說還剩一年了。”
“你記著,”媽媽說,“要是她再跟你說這樣的話,你就對她說她是瘋子。”
男孩還差三個月就滿七歲了,巫婆又對他說:“去告訴你媽媽還差三個月了。”
男孩說:“您說什么啊,瘋子!”
而老婦人說:“對,對,到時候你就知道我是不是瘋子了!”
三個月過去了,巫婆在路上抓住了男孩,把他帶回了家。她把男孩平放在一張桌子上,然后用一把刀從上到下把他切成了兩半,每半只有半個身子,半個頭。
她對半個身子說:“你回家去吧,”然后又對另半個身子說,“你留在我這里。”
半個身子留了下來,另半個身子回去了。回到家,他對媽媽說:“你看見了,媽媽,那個老太婆把我弄成這樣!你還說她是瘋子!”媽媽張開雙臂,什么話也說不出來。
半個身子的小男孩慢慢長大了,可他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活,就決定去做漁夫。一天他去打鰻魚,打上來一條跟他一般長的鰻魚。他把鰻魚拉上來后,鰻魚對他說:“你放了我,會打到更多的鰻魚的。”小伙子就把它放回到水里,然后又撒了一網,這回真拉上了滿滿一網的鰻魚。他劃著小船,滿載著鰻魚回到了岸上,用這些魚賣了整整一袋錢。
第二天,他又把那條大鰻魚打了上來,鰻魚對他說:“你放了我吧,以后你想做任何事情,憑著對鰻魚的愛,都會做成的。”小伙子當即就把鰻魚放了。
一天,他跟平時一樣去打魚,路過國王的宮殿。國王的女兒和幾個宮女站在王宮的陽臺上。公主看見小伙子只有半個身子、半個頭和一條腿,忍不住笑了起來。小伙子抬眼望著公主說:“好,讓你笑……憑著對鰻魚的愛,讓公主為我生個兒子吧。”
不久,公主懷孕了,她的父母發覺了這事,問她:“你這是怎么回事?”
姑娘說:“誰曉得,我一點都不明白。”
“什么?你一點都不明白?孩子的父親是誰?”
“我真的不明白,我什么也不知道。”盡管父母反復問她,對她說只要把事情說明白,他們就會原諒她,可公主還是說她什么也不知道。于是,父母便開始羞辱她,虐待她,她從此失去了安寧的日子。
孩子出生了,是一個非常俊美的小男孩,但是國王和王后卻因為家中出了個私生子,敗壞了門風而傷心流淚。他們請來了一位巫師,想讓他看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巫師說:“我們等孩子長到一歲的時候再看吧。”
當孩子長到一歲的時候,巫師說:“現在您要召集一次王宮議事會,請全城的大人物都來參加,等人都到了大廳,讓孩子帶著一只金蘋果、一只銀蘋果,抱著他轉一圈。金蘋果,孩子會送給他父親,銀蘋果,孩子會送給他爺爺。”
國王一面派人貼出告示,一面讓人布置好一間大廳,在大廳里將椅子擺成一圈。當全城的大人物都坐到了座位上,國王讓奶娘抱出了孩子,在他的手上放了兩只蘋果,說:“這只給你的父親,這只給你的爺爺。”
奶娘抱著孩子轉了一圈,又回到國王面前,孩子把那只銀蘋果交給了國王。
國王說:“我是你的外公,這個我知道,但我要知道誰是你的父親。”
可是孩子在大廳里轉了一圈又一圈,沒把那只金蘋果交給任何人。
國王只好又請來巫師。巫師說:“現在,您召集全城的窮人議事。”于是,國王又派人貼出告示。
當那個半身人聽說王宮要召集所有的窮人去宮中議事,就對他媽媽說:“您給我找出那半件襯衣,半件外套,我的單腿褲子,單只鞋子和半頂帽子,國王邀我進宮。”
王宮大廳里擠滿了貧民、漁夫、乞丐。國王已先讓人擺了一圈長凳。奶娘抱著孩子出來,開始在廳里轉著,孩子的手上拿著那只金蘋果。奶娘說:“好孩子,快去,把這只蘋果送給爸爸。”邊說邊轉。孩子一看見半身人,就微笑起來,他撲過去勾住他的脖子,說:“爸爸,給您蘋果!”
坐在一圈長凳上的所有窮人哄堂大笑起來:“哎哎!看看公主愛上了個什么人!”
人群中,只有國王一人保持鎮靜,說:“不管怎么樣,這個人就是我女兒的丈夫!”
婚禮馬上舉行,這對新婚夫婦走出教堂,以為會有輛馬車在等著他們,沒想到卻是一只木桶,一只大個的空木桶。半身人和他的新婚妻子、孩子被裝進了桶里,封在里面,然后被扔進了大海。
海上正起著風暴,木桶在巨浪間時隱時現,直到再也看不見了,王宮里的人們都說它肯定沉入海底了。
但是,木桶一直在海上漂著,半身人在桶里看到公主驚恐萬分,就對她說:“我的妻子,你想讓這只桶靠岸停下嗎?”
公主顫抖著聲音說:“要是你能讓它靠岸,當然好。”
說到做到,憑著對鰻魚的愛,木桶停在了岸上。半身人捅破桶底,三個人都從里面鉆了出來。當時正是吃飯時間,憑著對鰻魚的愛,出現了一張餐桌,上面擺好了三個人吃的東西和喝的東西。吃飽喝足以后,半身人問:“新娘,你嫁給我高興嗎?”
公主說:“要是你不是半個身子,而是一個整人,我會更高興。”
于是,小伙子馬上對著自己念道:“憑著對鰻魚的愛,讓我變成個整人,而且比先前更英俊。”話音剛落,他立即變成一個非常英俊的小伙子,全身上下無一處不完整,而且穿著一身貴人的服裝。“你現在高興了吧?”
“是的,我太高興了,不過,如果我們不是待在這荒涼的海灘上,而是住在一座漂亮的宮殿里,我會更覺得幸福。”
小伙子一聽,又念道:“憑著對鰻魚的愛,讓我們在一座漂亮的宮殿里,宮殿里有兩棵蘋果樹,一邊一棵,一棵結金蘋果,另一棵結銀蘋果,再讓宮殿里有一些侍從、管家、宮女和宮殿里應有的一切。”
剛一說完,所有的一切都出現在眼前,宮殿,蘋果,管家。
幾天后,已經不是半個身子而是完整身子的半身人,在自己的宮中設宴款待附近所有的國王和王后,新娘的父親也來了。半身人站在大門口迎接著來賓,并叮囑大家:“請各位記住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去碰那些金蘋果和銀蘋果,誰要是碰了后果自負。”
來賓們都說:“您放心吧,放心吧,我們不會亂動手腳的。”
賓主開始飲酒進餐,這時,半身人低聲念道:“憑著對鰻魚的愛,讓一只金蘋果和一只銀蘋果跑到我岳父的口袋里去。”
宴會結束后,小伙子帶著眾賓客到花園散步,看見樹上少了兩只蘋果,他就問:“是誰拿的?”
所有的國王都說:“不是我,我什么也沒碰。”
半身人說:“我事先向各位通報了不希望有人碰它們,現在不得不搜查一下各位尊敬的陛下。”
說著,他便開始一個國王一個國王、一個王后一個王后地搜身。沒有人藏著蘋果。最后,輪到他的岳父,果然在他身上搜出了那兩只蘋果,小伙子說:“你看,所有的來賓中,沒有人敢碰任何東西,而您竟然偷了我兩只蘋果!現在,我可要跟你好好算賬!”
“可我什么也不知道啊……”國王不安地說,“我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我沒碰過它們,我可以發誓!”
半身人說:“現在,所有的證據和證人都在這里,您還敢說您自己是無辜的嗎?”國王說:“是的。”
“那好,您的女兒跟您一樣也是無辜的,您怎樣對待您的女兒,我就怎樣對待您,這才算公平。”
就在這時,公主出現了,說:“我永遠也不會讓我的父親因為我而受苦,盡管他曾兇殘地對待我,但不管怎么說他永遠還是我的父親,求求你放過他吧。”
半身人聽了妻子的話,心腸軟下來了,他答應了妻子。國王本來以為自己的女兒已經死了,這次重聚讓他高興極了,而且他知道了女兒是無辜的。他把女兒一家三口帶回王宮,跟他們一起和和美美地生活著,要不是他們都死了,現在還一起住在那里呢。
(馬箭飛 譯)
【賞析】
民間故事擁有深入淺出的敘述形式與悠久的歷史,是本民族、本地區千百年來積淀下來的共同心理傾向的深刻反映,并在以后的歲月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進讀者的心里,指導著作家的創作實踐。民間故事中各種各樣的人物和環境的形成是復雜的,從創作心理上可以追溯到故事里眾多的原型,如英雄原型、仙女原型、魔鬼原型、騙子原型、死亡原型、自然環境原型等。這些原型在后來的文學作品中常常被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借鑒,顯示了其深廣的概括性意義和人性化意義。
《只有半個身子的人》選自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編寫的《意大利童話》,是卡爾維諾采集于意大利威尼斯地區的一個民間故事,其中也包括了民間故事中常見的故事原型: 半身人打魚遇到了鰻魚,與《一千零一夜》中打撈到瓶中魔鬼的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最后孩子拿著金蘋果認父,又源自佛經故事。雖然民間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中受到不同文化的相互影響,但半身人的形象卻是卡爾維諾獨有的,由此可以看出卡爾維諾在編訂時的獨具匠心,而這樣整合起來的故事,自然也充滿了卡爾維諾的獨特風格。
卡爾維諾的作品——三部曲《我們的祖先》中的第一部《分成兩半的子爵》就有這個故事的影子。小說中的情節與城市文明無關,而是發生在山谷、村莊、池塘、子爵家的城堡和葡萄園里,甚至涉及美麗的牧羊女(女主人公)和各種各樣的動物與花朵。在這里,也有半身人的存在——梅達爾多子爵在戰爭中被炮彈炸成了兩半,一半極善,一半至惡,最后兩個半身人同時愛上了牧羊女,在決斗時又合二為一。小說通過子爵分成兩半以后截然不同的個性,生動地描寫出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的善與惡。
民間故事是首創二元對立模式的文學形式,其中充斥著美與丑、善與惡、人與獸的對比。在《只有半個身子的人》中,巫婆、國王被看成惡人,或是不好的形象,以此與半身人、鰻魚相對照。這樣就形成了民間故事中“好人-壞人”這一二元對立的模式。故事的最后,半身人娶了國王的女兒,一家人快樂地住在一起。在這里,二元對立被消解了,故事也走到了盡頭。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主人公梅達爾多子爵在土奧戰爭中被土耳其軍隊的一顆炮彈劈成兩半,這兩半居然都存活了下來,成為“善-惡”二元對立的載體。梅達爾多的右半部分心理扭曲,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對見到的任何事物都要破壞成兩半,甚至還忘恩負義,企圖害死自己的奶媽。而梅達爾多的左半部分(有良心的一邊)又善良到了極點。他到處行善,心里想的全都是別人的利益,完全不考慮自己。他對一切生命都竭力保護,因不忍心看鰻魚在釣鉤上掙扎而把鰻魚放了,又覺得這樣做會損害釣者,就把最后的金戒指掛在了釣鉤上。這種絕對的“善-惡”二元對立根本不可能在復雜豐富的現實土壤里開花結果,或是稍露端倪便會遭到扼殺,或是在生存的過程中逐漸轉化,所以只能存在于小說的想象中。梅達爾多子爵簡單絕對的性格就像童話里王子與惡魔的混合體,于是作者在小說末尾安排了一場決斗,結束了這種極端荒謬的局面。很顯然,卡爾維諾的小說受童話的模式的影響很大,所以,要理解卡爾維諾的作品,閱讀他所整理的《意大利童話》也是十分必要的。
《意大利童話》是一個披著民間故事外衣的智者,故事雖然定位于遙遠的古代,人物也不外乎是王子、公主等,卻影射了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里荒誕、扭曲的人性。卡爾維諾善于用含蓄的筆觸、民間故事的形式彰顯復雜的社會問題,這在本質上又是對民間故事的一種發展。
(張俊華)
上一篇:《古怪人 [古希臘]米南德》讀后感
下一篇:《可笑的女才子 [法國]莫里哀》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