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光》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6 彩色片 90分鐘
法國洛桑日影片公司攝制
編導:埃里克·羅麥爾 攝影:蘇菲·曼迪涅 主要演員:瑪麗·里維埃爾(飾德爾菲娜) 卡麗塔(飾萊娜) 萬桑·高迪埃(飾萬桑)
本片獲1986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劇情簡介】
8月的巴黎。雖然天氣沒有往年那般炎熱,但畢竟已到了一年一度的休假時節。五行八作的人們紛紛開始打點行裝,或呼朋喚友,或孑然一身,準備離開這座他們生活與工作的喧囂都市,踏上奔向外國、外省的旅途,去尋求短暫的清閑和自由。一時間,偌大的巴黎城人心浮動,凡朋友相逢則言必稱度假。將近而立之年的某公司女秘書德爾菲娜自然也不例外,她渴望利用這難得的機會走出日常生活的閉塞天地,去領略更為豐富的人生??墒?,去哪里度假,又和誰一起去呢?和她那些交際廣泛、樂天開朗的女伴不同,她是一個拘謹、內向的姑娘,時常處于孤獨之中。雖然在她內心深處潛藏著對這種清冷的孤獨的恐懼,但她也實在不愿意三五成群地結隊出行,她受不了那份嘈雜與紛亂。她只盼望能有一位親密的朋友與她為伴,徜徉于山山水水之間。
然而世間之事卻并非總能盡如人意,這次德爾菲娜的希望便落空了。相交多年的男友讓·皮埃爾不久前與她分道揚鑣,她雖一次次地給他打去電話,企盼能與他一道去度假,并借此機會追回昔日的情意,但都被皮埃爾婉拒;她又與女伴卡洛琳相約攜手出游,孰料出發的日子逐漸臨近,卡洛琳卻不知被什么事絆住了姐姐一家興高采烈地準備遠赴愛爾蘭,出于骨肉親情,姐姐真誠地邀請她去都柏林相聚,無奈她一來不愿做個攪進這個和諧家庭的外來人,二來比起涼爽多雨的北方國度,她更向往陽光明媚的南方海濱,只好拂了姐姐的好意。于是,在人們一個個如出巢之鳥般雀躍的時候,她心中卻充滿了失落感、寂寞感,情緒壓抑而沮喪,頗有幾分“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的味道。
女友貝阿特麗絲、瑪努拉和弗朗索瓦茲看到德爾菲娜這副模樣既不解又著急。在她們看來,這似乎并不是一個多么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就是去度假嗎?有個伴自然不錯,倘若沒有也大可不必如此失魂落魄。一個人去遨游四海,豈非更
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更有一種獨特的情趣?即便不愿只身獨闖世界,也不妨加入集體旅游的行列,多結識一些朋友,增加幾分安全感,同樣不失為良策。她們懷著對德爾菲娜的滿腔同情,揣度著她的心事,軟語溫言地盡力安慰她。無奈德爾菲娜的心頭好似有一團解不開的愁結,她避開女伴們,躲到一旁悄悄地垂淚。最后,還是弗朗索瓦茲急中生智,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邀請德爾菲娜到她在瑟堡的家中做客 ,那里有一所大房子,有花園,還有大海和陽光……這一次,德爾菲娜總算沒有拒絕。
海濱城市瑟堡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弗朗索瓦茲為德爾菲娜指點著英吉利海峽、汝拉山和拉格河,熱情地盡著地主之誼。離她們不遠的地方,一個年輕的海員在獨自憑欄遠眺,并不時將目光投向她們。弗朗索瓦茲靈機一動,何不借此人來打破德爾菲娜的孤寂呢?弗朗索瓦茲的微笑引得海員一步步向她們走來,德爾菲娜禁不住心中慌亂。海員爽快地與她們攀談,并約她們晚餐后再度相見。此舉令德爾菲娜頗生疑慮,她心中雖隱藏著與異性交往的渴望,但萍水相逢便定下約會在她看來卻大為不妥,誰知這位常年四海飄泊的水手為人是否可靠?因此,盡管弗朗索瓦茲極力撮合,她還是執意退避三舍,抽身走開,封閉在自我的小天地中。
弗朗索瓦茲一家擺下盛宴,熱情款待遠道而來的德爾菲娜。然而歡聲笑語、佳肴美饌雖使她頗為感動,卻無法消除她內心的疏離感。對這其樂融融的家庭來說,她畢竟是個匆匆來去的過客。再說,他們的飲食習慣也頗不對她的口味:帶血的豬排、雞蛋、魚蝦,均來自“有紅色血液的動物”,而這正是德爾菲娜躲避唯恐不及的。要知道,這都是生靈啊!吃肉會使她聯想起屠殺,紅色又令她聯想到暴力。所以,她只喜歡綠色,綠色象征著生機與希望!
在別墅的花園里,弗朗索瓦茲與其男友相偎相依,不時柔情脈脈地接吻。德爾菲娜看在眼里,心頭一陣悵惘。小姑娘維尼莎關切地詢問她是否也有男朋友,于無意之中深深刺痛了她。德爾菲娜似乎是為了求得心理的平衡和某種精神上的慰藉,竟脫口說出:“我有男朋友,我有幾個男朋友,我的男朋友常換!”
畫餅終難充饑。面對大海、樹林,聽著濤聲、風聲,德爾菲娜不禁仰望長天,潸然淚下……兩天后,她獨自返回了巴黎。
德爾菲娜漫步在巴黎街頭,一個陌生男子若即若離地尾隨著她。德爾菲娜有幾分慍怒,轉回身狠狠地瞪他一眼。男人識趣地走開,去尋找新的獵艷目標。不行,還得走,離開這對單身姑娘來說遍布陷井的巴黎。于無奈之中,她奔向了普拉涅山區,那里有幾個皮埃爾的朋友。
然而,普拉涅山區那云霧繚繞的山峰、滿坡蔥綠的牧草也未能留住德爾菲娜。望著怡人的景色、擁擠的人流,躑躅獨行的她感到的只是傷感與苦惱。就在當天,她流著淚再次返回巴黎。
假期還有兩周。這段本該是輕松快樂的時光,如今卻成了德爾菲娜心頭的沉重負擔。她百無聊賴地沿著塞納河走著,河水渾濁,心情陰郁,她仿佛已落入了絕望的境地。孰料“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她竟然與多時未見的女友伊列娜在街頭不期而遇。伊列娜聞知德爾菲娜的情況,慷慨地將在比亞里茨的別墅借給了她。這無異于絕處逢生,德爾菲娜滿心歡喜。
藍天、大海,德爾菲娜獨自俯臥在沙灘上。興奮已然逝去,煩惱再度向她襲來。她也想如周圍的人們一樣縱身躍入大海,忘情地與波濤嬉戲,可她做不到,她只有孤獨地沿著石堤信步前行……
不遠處,一群人熱烈地談論著儒勒·凡爾納的小說《綠光》,引得她駐足傾聽。他們說道,神秘的綠光是在空氣極度清澈的特定時刻才會出現的落日的最后一抹光輝,人們極難見到。但人們一旦有幸見到了它,就可以洞悉自己的心靈,洞察別人的感情……。德爾菲娜不禁悠然神往。
海灘上,裸著上身的年輕、開朗的瑞典姑娘萊娜來到德爾菲娜身旁。幾句攀談之后,兩人臨時結成了伙伴。德爾菲娜雖不善于交際,但這畢竟是個可以與之交談的對象。憑借這位瑞典姑娘,她可以暫時擺脫難耐的孤寂??扇R娜開放的性格、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和對男女關系持有的無所謂的觀點,卻使德爾菲娜感到格格不入。萊娜看出德爾菲娜滿腹心事,便勸她忘掉煩惱、忘掉一切,去盡情享受人生。她還引來兩個小伙子,肆無忌憚地與他們調笑,以撩起德爾菲娜的興致。德爾菲娜實在無法忍受,她提起包逃避般地揚長而去,丟下了莫名其妙的那兩男一女。
次日,德爾菲娜來到火車站,想返回巴黎,就此結束這如此令人沮喪的假期。無奈,兩趟駛往巴黎的列車都已開走,她躊躇片刻,便選了一張空椅子坐下,看起書來。她突然發現,一個小伙子正注視著她。他看上去直率而開朗,他的目光充滿善意。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向拘謹、持重、羞于與陌生男子來往的德爾菲娜此刻卻怦然心動。是小伙子純真的神態吸引了她,還是過久的壓抑需要一次釋放?也許兩者兼有。德爾菲娜破天荒地主動向小伙子遞上一個微笑,送去期待的目光。小伙子走過來,坐在她身旁,德爾菲娜毫無拒絕之意。非但如此,她竟然如同面對一位相交已久的朋友,無保留地敞開了心扉。當得知小伙子萬桑欲去距此不遠的圣讓德呂茲度周末時,她說出這樣一句會使所有深知她性格的女友們為之目瞪口呆的話:“您能帶我去嗎?”
在老圣德呂茲,德爾菲娜與雅克細細談心。她談到了對男人、對愛情的看法,談到了她的希望與苦惱。她請萬桑與她并肩坐在海邊的懸崖上,在海浪拍岸聲中,她仿佛在等待著什么。萬桑心中泛起一股柔情,他靦腆而誠摯地邀請德爾菲娜與他一道去貝約納共度幾天時光。德爾菲娜不禁一陣喜悅,但她并未立即應允,而是不住地說:“再等一等,等一等……”
太陽向海面落去,德爾菲娜的心卻提了起來。她激動得有些難以自持,進而又低聲哭泣。她期望著、企盼著,心情忐忑不安。也許,即將到來的一瞬會永遠地改變她的生活。萬桑輕輕摟住她,兩人一起向落日親吻大海的地方望去。太陽漸漸投入大海的懷抱,放射出最后一抹光輝。就在太陽完全消失的一剎那,就在它融入大海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綠點。奇跡發生了!
德爾菲娜興奮已極,她依偎在萬桑懷中,淚如雨下。萬桑始而驚奇,繼而著迷地看著她。大海寧靜而安詳,一直鋪向那無垠的天際……
【鑒賞】
法國著名電影導演埃里克·羅麥爾(原名莫里斯·謝萊)出生于1920年,40年代末期成為電影俱樂部的中堅人物和影評家。1951年《電影手冊》雜志問世之初,他即任該刊編輯,進而于1957年接任主編一職,直至1963年。1959年,繼在短片領域進行了幾次嘗試之后,他導演了第一部長片《獅子的標記》,并以此片躋身于“新浪潮”導演的行列。此后,他致力于創作由若干部有內在聯系的影片組成的系列片。首先誕生的是拍攝于1962—1972年的由兩部短片、四部長片組成的《六個道德故事》。接著,是從1981年開始的《喜劇與格言》系列,《綠光》便是這一系列中的第五部影片。在這兩個系列中,羅麥爾集中表現了形形色色的微妙愛情。第一個系列主要側重于心理方面,第二個系列則更多是將人物置于社會生活環境之中。二者的共同之處是表現手法細致入微、語言考究、對白與畫面渾然一體,屬藝術影片之列。
就《綠光》而言,可以說這部影片在某種程度上兼有上述兩個系列的特征。影片的情節頗為簡單,而且呈直線性發展,幾乎是逐日地記錄下巴黎蕓蕓眾生中一個普通的女秘書德爾菲娜假期的經歷。這一經歷既不曲折又無跌宕,編導者的意圖并不在于此.而是僅僅以此為載體,去展現女主人公獨特的心理狀態,表現她的希望、困惑、煩惱與追求。換言之,將此片視為心理片較之情節片更為適宜。然而,影片并非孤立地去進行德爾菲娜心路歷程的探索,而是不斷使她處于旅途之中,從巴黎至外省,從內陸至海濱,從北方至南方,使她廣泛地接觸80年代中期的法國社會,從而描繪出一幅當代法國的風情畫。從這個角度來講,影片編導者可謂匠心獨運,選擇了一個簡捷、直接的能產生雙重效果的切入點,既凸現了主人公,又將其融入時代與社會的大背景之中。這與某些完全脫離開時代氛圍、社會環境,在一個閉鎖的天地中去刻畫人物的法國心理片相比、無疑要高出
然而,此片與羅麥爾的其它影片也有其明顯的差異。所有熟悉羅麥爾影片的地位,他的影片中的對話在法國電影中屬于最精心推敲、最具魅力的對話之列。他對電影的這一元素始終加以嚴格控制,且注重突出各社會集團所使用的不同語言。但是,在《綠光》一片中,羅麥爾前所未有地對這一領域放松了控制,給予演員很大的自由,要求他們依照自己的個性和語言來表現相當簡略的劇本所規定的情境。這種根本性的變化的出現,并非是羅麥爾一時興起,而是影片情節、人物、風格的需要。在拍攝這部影片時,他追求的是一種紀實的風格,因而采用了最簡單的拍攝方法,如輕型器材(16毫米攝影機)、人數很少的攝制組、使用長鏡頭,甚至一個段落使用一個鏡頭。他的攝影機有意居于不顯眼的地位,似乎僅僅起到“記錄”的作用,即“盡可能地取自現實”,同時力求什么也不漏掉。此外,在這部影片中,羅麥爾第一次將所有人物,或者幾乎所有人物,都置于較低下的社會地位,他們所從事的都是微末的工作。顯然,在這種情況下,華麗的詞藻、精美的對白都已不再適用,相對貧乏的語言反而能給人一種真實感,能以其質樸打動人心,并達成整部影片風格的統一。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即羅麥爾在繼續保持其一貫風格的同時,也在力求變化,力求突破自己,而這正是一位真正藝術家的追求。
在《綠光》中,人們還可以明顯看出羅麥爾為塑造德爾菲娜這一人物形象,為刻畫其性格所采用的一種高明的手法——對比。首先,是她與周圍環境的對比。時值假期,她所到之處,無論是城市、是鄉間、是海濱、是山區,都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真可謂人人各得其所,個個笑逐顏開。但這種氛圍恰與德爾菲娜的孤獨、苦悶、無所適從形成鮮明的反差,使得她處處覺得格格不入。時時潸然淚下,倍感自己處境的凄涼。其次,是法國姑娘德爾菲娜與瑞典姑娘萊娜的性格及生活態度的對比。德爾菲娜既對生活抱有希望,又恪守著她的生活信條,對生活中一切未知或不確定的事物均懷有某種恐懼感,因而時時將自己封閉起來,在生活中躊躇不前,為尋覓不到快樂而憂郁、沮喪。萊娜則全然相反,她對生活持一種開放的觀點,認為理所當然地應該盡情地享受生活,大膽、主動地去追求生活的歡樂。對她而言,在生活中無須彷徨,無須顧忌,所以她絕無德爾菲娜那樣的心境。她在影片中作為德爾菲娜的反襯而出現,更加突出了德爾菲娜的人物特征。最后,是紅色與綠色及它們所具有的不同含意的對比。在德爾菲娜看來,紅色代表著鮮血與暴力,綠色則是希望與生機的象征。因而,她不吃肉;因而,她喜歡綠色。她的這種獨特的感受與她的性格極為吻合,也使她對綠光的格外鐘情及熱切企盼成為其性格發展的必然。
上一篇:《紅旗譜》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羅生門》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