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完成創世之后,蘇美爾神話中的安、恩利爾、烏圖、恩奇和主宰命運的阿奴恩納奇的諸大神為減輕諸神的辛勞,合議決定創造人類以承擔神所做的工作。他們斬殺了兩位地位較低的拉木伽神,用他們的血創造了人類。諸神讓人類承擔起耕種田地、飼養牲畜的任務,并用豐裕的收成祭祀神明,以讓神明享受自由和快樂。
【作品選錄】
在完成了穩定的所謂天地這對孿生兒時,
在母神生了諸女神,
大地得以奠基,得以構筑時,
在天地的諸藍圖得以確定時,
為使溝洫和水渠井然有序,
在建起底格利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堤壩時,
安、恩利爾、烏圖、恩奇等,
和大神,
和阿奴恩納奇的諸大神,
在[ ]圣殿就坐。
他們自己相繼發問:
“天地諸藍圖已經確定,
為使溝洫和水渠井然有序,
底格利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
堤壩建成以后,
我們(還要)搞些什么?
我們究竟要創造什么?
阿奴恩納奇偉大的諸神喲!
我們究竟要搞些什么,
創造什么呢?”
在座的大神,
決定命運的阿奴恩納奇諸神,
其中兩名回答恩利爾說:
“在‘天地之紐’的烏茲牟阿,
我們斬殺兩名拉木伽神,
用他們的血來造人。
要讓(從來)諸神承擔的(如今)成為他們(人)的工作。
要讓疆界的水渠成為
永久的土地分割。
要讓鋤頭和筐,
拿在他們手中。
要讓諸神的家,
修得與圣殿相稱。
要讓旱田與旱田隔開。
要讓疆界的水渠,
保持永久不壞。
要讓井然的溝洫,
保持不壞。
要讓四方的廣大神殿豐裕(?)
〈得以充實〉。
[ ]
要讓邊界的地基修得牢固。
要讓倉廩富足(?)
(四十四—四十六行原文殘缺)
要讓阿奴恩納奇諸神的旱田肥沃。
要讓(蘇美爾的)國土更加富庶。
要讓對諸神的祭祀虔誠。
要將冷水灌注。
在與圣堂相稱的諸神寬敞的住屋,
您將安烏雷伽爾拉、安乃伽爾拉,
(他們的)名字喚呼。
要讓牛、羊、野獸、魚、鳥等,
在國土上更加繁殖。
如同接受了恩烏爾神與尼恩烏爾神
純凈的口諭。
稱職的阿魯魯女神,
自己將把龐大的計劃樹立。
要讓每一個賢人,每一個愚人,
像大麥般從大地自然萌生。
要像不變的(天上)星(一般)永遠地
不分晝夜將對諸神的祭祀,
虔誠地辦理。
她自己將把
龐大的計劃樹起。”
安、恩利爾,
恩奇,還有尼恩麻夫(等),
大神們,
在造人的地方,
將尼達巴女神配置在那里。
(趙樂甡 譯)
注釋:
為了保持選錄作品的原典性,選錄上古西亞流傳的《人的創造》、《伊南娜下冥府》、《洪水傳說》、《吉爾伽美什》、《埃奴瑪·埃立什》這幾篇泥板文書作品時,為了顯示泥板出土殘損的原貌,按選錄作品版本運用了如下符號:
[ ]泥板殘缺部分;
[譯文]譯者根據相關內容酌加部分;
〈 〉泥板原文意義至今難以明確部分;
〈譯文〉根據相關內容推測酌加部分;
(中文)譯者根據行文后加的部分。
天神,即阿卡德的阿努。
大氣之神,蘇美爾神話中的主神。
太陽神,阿卡德的舍瑪什。
地、水與智慧之神,阿卡德的埃阿。
決定命運的諸大神的統稱。主神。
有神話故事說,恩利爾要將一直用“紐”捆在一起的天地分開。當他將那“天地之紐”切斷時,大地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傷口,正要包扎,卻從那里生出肉來,人就出現了。蘇美爾人認為“天地之紐”處,就是他們的宗教中心地尼普爾,烏茲牟阿(uzu-mu-a,生肉處)便是尼普爾市里的圣堂。
制作器具的木工神。
最初的男人和女人的名字。
恩利爾的父母神。
母神之一。
母神之一。關于她的故事有《恩奇與尼恩麻夫》。
亦稱尼沙巴,是谷物、書記術、學問的女神。
【賞析】
在蘇美爾神話中,關于人類的起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據這塊發現于原亞述帝國首都尼普爾的泥板記錄,眾神合議之后,決定用拉木伽神的血來造人:“在‘天地之紐’的烏茲牟阿,/我們斬殺兩名拉木伽神,/用他們的血來造人。/要讓(從來)諸神承擔的(如今)成為他們(人)的工作。”拉木伽神是制作器具的木工神,地位相對較低,大神用他們的血來造人,既體現了人和神之間的某種淵源,又保持了神與人之間的距離和界限。所造之人既有神性,與神有深層的血緣關系,又不完全具備神的屬性和特點。這樣塑造人的形象,恰恰反映了遠古人類對于自身的一種淺顯的認識。他們無法解釋自然力所產生的一些現象,于是將之看作是一種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再對人類進行統治和主宰。可是,他們又不甘心完全聽憑這種力量(即自然力)的擺布,于是試圖讓自己與神有一些淵源。人是諸神用神血造就的,這就將人類和自然界中的神秘力量結合起來,為人類自身增添了一點神性。這點所謂的神性或許可以使當時處于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的人類有勇氣能夠繼續生存下去。他們想表達的其實是一種樸素的生存觀。
同時,從諸神的談話中還可以看出,人類在完成神話的過程中給了自己一個定位——生之于神而不同于神。由泥板上的詩句我們發現眾神造人的目的似乎很簡單,就是為了讓人承擔神所做的工作,并且“不分晝夜將對諸神的祭祀,虔誠地辦理”,使神的生活更加安閑舒適。目的并不崇高,只是希望土地有人耕種,牲口有人飼養,自己的神殿有更多的人用更好的貢品來祭祀,以把那些本應由他們自己來承擔的工作轉移給人類,自己則變得輕松自在。由此不難看出,這些神除了具有一些常人所沒有的神力外,在性情上和普通人沒有多大分別。他們像凡人一樣,追求享樂,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這說明當時的蘇美爾人實際上是把自己作為神的附屬品和奴仆看待的,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眾神來管理世界,滿足眾神的要求。而他們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定位,與當時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和自身的認識水平是分不開的。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造人神話,如中國神話中的女媧造人和希伯來的上帝造人等都是我們所熟知的。在東漢應劭撰寫的《風俗通義》中,記載了女媧造人的神話:“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圣經》上則說:“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雖然《人的創造》泥板記錄的是眾神用神血造人,而女媧和耶和華是用泥土造人,但它們之間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他們所創造的人都具有神性。神血造出的人自然與神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女媧和耶和華都是按照自己的形貌造人,耶和華還在亞當的鼻孔里吹入靈氣,這顯然使人繼承了神所賦予的靈性。人類身上有神的因素,有一定的神性,是這三則造人神話的共同之處。
然而,女媧造人和上帝造人都是用泥土而非神血。為什么圣經中的人和中國神話中的人都是由一位大神用泥土造的,而蘇美爾神話中的人卻是眾神合議之后用神血造的?難道僅僅是因為眾神害怕麻煩,不愿意忍受造人帶來的勞苦么?個中原因恐怕是復雜多樣的。但至少可以說明,當時的蘇美爾人對土地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不同于古代中國和希伯來。泥土造人神話本身所肯定的就是人與土地的本質聯系。蘇美爾神話產生太早,初民對土地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并不深刻。
同也好,異也罷,不管怎樣,造人神話所反映的實際上是人類對自身的一種探索。在人類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人類始終在尋根。他們不斷進步,不斷創造,也不斷摒棄陳舊的東西,然而唯一令他們念念不忘的就是他們自己的“根”。他們試圖通過尋根來理清思緒,找到屬于人類自己的最為內在和深層的東西。造人神話的形成,正是人類試圖對自身進行認識和體察的一種探索,表達了人類自我認識和自我求證的強烈渴望。
(李 霞)
上一篇:《人生是夢 [西班牙]卡爾德隆》讀后感
下一篇:《以斯帖記 [古希伯來]佚名》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