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俄亥俄州的小鎮(zhèn)上,11歲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因為黑皮膚和長相難看受到老師、同學(xué)和家人的鄙視。她寂寞孤獨,長時間坐在鏡子前,試圖找到造成她不幸的根源。最終,她把原因歸咎為自己沒有一雙藍(lán)眼睛。在年幼的佩科拉看來,藍(lán)眼睛代表了美好的生活。如果自己有一雙藍(lán)眼睛,父親就不會酗酒、不會毆打母親,母親不會嫌棄她,哥哥不會離家出走,老師和同學(xué)也不會鄙視她。于是,她每晚向上帝乞求,讓自己長出一雙藍(lán)色的眼睛。然而,佩科拉的愿望非但沒有實現(xiàn),反而被父親強奸,懷有了身孕。之后,嬰兒早產(chǎn)夭折,而佩科拉陷入瘋癲。最后,她在精神錯亂中以為自己擁有了夢寐以求的藍(lán)眼睛。
【作品選錄】
這就是那家人母親父親
迪克和珍妮他們住在綠
白色的房子里他們非常
布里德洛夫一家住在庫房并不是因為工廠裁員造成暫時困難。他們住在那里是因為他們窮,他們是黑人。他們住在那里也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十分丑陋。盡管他們長期貧困,并且變得遲鈍,但他們的貧困生活并不獨特。獨特的是他們的丑陋。沒人能讓他們相信他們并不是丑陋得讓人無法忍受。除了父親喬利——他的丑陋是行為的丑陋(是絕望、放蕩、欺負(fù)弱小的結(jié)果)——其余的家庭成員(布里德洛夫太太、山姆·布里德洛夫、佩科拉·布里德洛夫)把丑陋當(dāng)面具一樣戴著,盡管丑陋并不屬于他們。他們的眼睛,小小的眼睛長在低低的額頭下,兩眼間距極窄。發(fā)際很低且又不齊,與兩道幾乎相連的筆直的眉毛相比,越發(fā)顯得不齊。鼻梁雖高但卻不直,鼻孔粗大。高顴骨,招風(fēng)耳。很有線條的嘴不僅不讓人贊美反倒讓人更注意臉的其他部位。當(dāng)你注視著他們時,你會納悶他們?yōu)槭裁催@么丑陋。你再仔細(xì)觀察也找不出丑陋的根源。之后你意識到丑陋來自信念,他們對自身的信念。似乎有個無所不知的神秘主子給他們每人一件丑陋的外衣,而他們不加疑問便接受下來。主子說:“你們都是丑陋的人?!彼麄兯南吕锴魄?,找不到反駁此話的證據(jù);相反,所有的廣告牌、銀幕以及眾人的目光都為此話提供了證據(jù)?!笆沁@樣,”他們對自己說,“這說的是實話。”他們把丑陋抓在手心里,穿戴在身上,去闖蕩世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來對付它。布里德洛夫太太像演員對待道具那樣對付丑陋,為的是塑造性格,為表現(xiàn)她為自己設(shè)計的角色——一個獻身的烈女的角色。山姆把他的丑陋當(dāng)做武器用于傷害他人。他以此為尺度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以此為依據(jù)選擇伙伴: 它使有的人驚嘆,有的人恐慌。而佩科拉則躲藏、遮掩,甚至消失在她的丑陋之后,偶爾從面具后面探頭張望,很快又將其重新戴上。
這家人,在一個十月的星期六早上,一個接一個地從他們所做的發(fā)家與復(fù)仇的夢境里蘇醒過來,面對無聲無息、居住庫房的痛苦現(xiàn)實。
布里德洛夫太太悄悄地溜下床,在她的睡衣(原是一件外出穿的連衣裙)外面披上一件毛衣,朝廚房走去。她的那條好腿在地板上踩出實實在在的響聲;而那條跛腿只發(fā)出了輕輕的響聲。在廚房里,她把柜櫥門、水龍頭以及鍋碗弄出很大的響聲。聲音雖沉悶,但含義卻很清楚。佩科拉睜開眼睛,看著已熄滅的煤球爐。喬利嘟囔了幾句,在床上翻了翻身,然后就不做聲了。
即使從佩科拉躺著的地方也能聞到喬利的酒氣。從廚房里發(fā)出的聲音越來越大,也不沉悶了。布里德洛夫太太的舉動帶有針對性與目的性,與準(zhǔn)備早飯毫不相干。對此佩科拉很清楚,因為這已是家常便飯了。因此她不禁收緊腹肌,不敢大聲出氣。
喬利昨晚醉醺醺地回到家里。不幸的是,他醉得過頭無法吵架,因此這場戰(zhàn)爭只能在今天早上爆發(fā)。因為沒有即刻發(fā)生,爭吵不會是自發(fā)的,而是經(jīng)過精心策劃與預(yù)謀,因此會是致命的。
布里德洛夫太太快步走進房間,站在喬利睡著的床前。
“屋子里沒煤了。”
喬利沒動彈。
“聽見了嗎?”布里德洛夫太太戳了戳喬利的腳。
喬利慢慢地睜開眼。雙眼紅得嚇人。毫無疑問,喬利的眼睛是全鎮(zhèn)最兇惡的眼睛。
“噢……女人!”
“我說屋里沒煤了。這房子冷得像巫婆的奶頭。你灌滿了黃湯當(dāng)然不感覺地獄之大,可是我能感覺我有好多事要做,我可不愿挨凍?!?/p>
“別惹我。”
“除非你給我拿點煤來。我做牛做馬還沒有取暖的權(quán)利,那我何必要賣命呢?你什么錢也掙不回來。要是都靠著你,我們早就死光了……”她的嗓音刺得人腦子疼,“……如果你以為我會頂著風(fēng)雪到外面去搬煤,你就錯了。”
“我才不管你怎么去拿呢!”嗓音里已透出兇氣。
“你這個醉鬼到底起不起來給我拿煤?”
沒反應(yīng)。
“喬利!”
沒反應(yīng)。
“你今天早上別惹我。你再說一個字,我就把你撕成兩半!”
沒反應(yīng)。
“行!行!如果我打一個噴嚏,只要打一個,你最好祈求上帝保佑!”
山姆這時早醒了,可是仍在裝睡。佩科拉仍然收緊肚皮,不敢出大氣。他們倆都知道布里德洛夫太太可以,也能自己到棚子里去搬煤,過去她也干過,或者叫山姆和佩科拉去搬也行??墒菭幊澄丛谧蛲戆l(fā)生,使大家預(yù)感到哀樂第一個音符會隨時出現(xiàn)。只要是喬利喝醉了酒,盡管已司空見慣,事情總是以慣有的方式了結(jié)。布里德洛夫太太平淡無味的日子,就是由這些爭吵來界定,來組合的。這些爭吵賦予生活的每時每刻以內(nèi)涵,否則,生活暗淡無光,不留任何痕跡。爭吵能消除貧困帶來的煩惱,也使死氣沉沉的屋子有些生氣。打罵會暫時中斷日常生活,而打罵本身也有了規(guī)律。她能在打罵中表現(xiàn)她認(rèn)為自己原有的風(fēng)格及想象力。不讓她爭吵就等于剝奪了她生活的激情與意義。喬利酗酒以及犯渾的惡習(xí)給他們倆提供了生活所需的物質(zhì)基礎(chǔ),感覺日子多少還能忍受。布里德洛夫太太自認(rèn)為是位正直虔誠的女信徒,受一個不中用的男人拖累,上帝讓她對他加以懲罰(毫無疑問,喬利是無可救藥了,是否能得到拯救并不重要——布里德洛夫太太感興趣的并不是作為救世主的基督而是作為審判官的基督)。經(jīng)常能聽見她與耶穌談?wù)搯汤埱笾鲙椭鞍涯莻€混蛋從自負(fù)的頂端打翻在地”。有一次,喬利喝醉了酒差點跌進燃燒的煤爐里,她叫道,“抓住他,耶穌!抓住他!”如果喬利戒了酒,她將永不饒恕耶穌。她迫切需要喬利的罪孽。他越墮落,越無信義,越無法無天,她以及她的使命越發(fā)崇高。而這一切都是以耶穌的名義。
同樣,喬利也需要她。他痛恨她,但她是他可以觸及因而可以傷害的為數(shù)不多的人。他把無法表達(dá)的仇恨以及無法實現(xiàn)的欲望全部發(fā)泄在她身上。對她的仇恨使他自己不受傷害。年輕時,當(dāng)他初次認(rèn)真地與一個鄉(xiāng)村姑娘在草叢里尋歡作樂時,被兩個白人嚇壞了。那兩個白人用手電照著他的臀部,他嚇壞了,停了下來。他們大笑起來,并不挪開燈光。“接著干,”他們說,“接著來,黑鬼,痛快一回?!睙艋鹑晕磁查_。不知什么原因喬利并不記恨那兩個白人,而他卻記恨鄙視那個女孩兒。只要稍稍想起這檔事,以及其他數(shù)次的侮辱、挫折,就會使他自暴自棄,甘居墮落。這一點連他自己都覺得吃驚——也只有他一人覺得吃驚。不知怎么的,他只會受驚,而不會讓人吃驚。因此他也就放棄做令人吃驚的事了。
喬利和布里德洛夫太太動手打架和他們做愛一樣遵守著一種黑暗而又野蠻的程式。他們達(dá)成默契不將對方置于死地。他打她猶如懦夫打壯漢——用腳、手掌以及牙齒。而她只用婦道加以還擊——用鐵鍋、火棍,偶爾也把烙鐵朝他的頭上砍去。打架時兩人誰也不說話,也不呻吟或辱罵。只聽得見摔東西以及身體相撞的聲音。
對這些爭吵,兩個孩子的反應(yīng)不同。山姆總是先罵上一會兒或是出走或是加入戰(zhàn)斗。據(jù)說,到他十四歲時他已離家出走不下二十七次。有一回,他都到了水牛城,在那兒待了三個月。不管是被遣送回來還是生活所迫,他每次都是敗興而歸。而佩科拉,由于年幼,再加上是女孩兒,只能試著用各種辦法忍受這一切。盡管方法不同,感受的痛楚是深刻與長久的。她常在兩種愿望之間徘徊,或是父母其中一人被對方打死,或她自己死了算了。此刻她正低聲地說道:“別打噴嚏,布里德洛夫太太,千萬別?!迸蹇评蜕侥?、喬利一樣,總是稱呼她媽媽為布里德洛夫太太。
“別打噴嚏,布里德洛夫太太,千萬別?!?/p>
然而布里德洛夫太太還是打了一個。
毫無疑問,這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布里德洛夫太太才打的這個噴嚏,只打了一個。
她跑進臥室,端著一鍋涼水,朝喬利的臉上潑去。他坐了起來,被水嗆得又咳又吐,光著凍得灰白的身子,從床上跳起來,拿起一根繩子,抓住他老婆的腰,兩人一起摔倒在地上。喬利把她拎起來,又用手背把她打倒在地。她摔下來時是坐的姿勢,后背頂著山姆的床頭。她手里仍拿著鐵鍋,連連朝喬利的大腿和臀部打去。他一只腳踩著她胸口,她只得把鍋扔了。他跪下來朝她的臉上連打數(shù)下。要不是她躲得快,他一拳打在床架上,她早就求饒了。布里德洛夫太太利用這短暫的間隙逃出了他的打擊范圍。一直在床邊靜靜觀戰(zhàn)的山姆突然開始用雙拳朝他父親的頭上打去,并連聲罵道:“你這光屁股的混蛋!”布里德洛夫太太此時抄起鍋蓋,踮腳跑近正試圖站起身的喬利,給了他兩下,將他又打回了她挑釁之前的無知無覺的狀態(tài)。她喘著氣朝他身上扔了條被子,就讓他那么躺著。
山姆連連叫道:“殺了他!殺了他!”
布里德洛夫太太驚訝地看著山姆,“別胡說,小毛孩。”她把鍋蓋放回原處,朝廚房走去。走到門口她停下來,對兒子說,“你還是起來吧,給我搬點煤。”
佩科拉用被子蒙上頭,呼吸平緩了些。盡管她收緊腹肌,竭盡全力,仍止不住惡心的感覺。她禁不住要胸脯起伏,大口喘氣,但她知道,和往常一樣,她不能這么做。
“上帝啊,”她喃喃地對著手心說,“讓我消失吧!”她緊閉雙眼。身體的某些部位消失了。有時慢,有時快,此刻速度又慢了。手指一個接一個地不見了。然后是她的前臂,一直到胳膊肘。輪到腳了。對,就這樣。雙腿一下子就冷了。大腿以上是最困難的了。她必須靜止不動。她的肚子怎么也消失不了??墒墙K于也消失了。然后是前胸、脖子。臉也很難。幾乎都變沒了。只剩下緊閉的雙眼。怎么也變不走。
她再怎么使勁也無法將眼睛變沒了。那還有什么意義。眼睛就是一切。一切盡收眼底。所有的畫面,所有的人臉。她早就決定不和山姆一樣離家出走去看新的畫面,新的人臉。他從不帶她,從不預(yù)謀出走,因為他離家出走從來都不是預(yù)先計劃好的。即使計劃好了也不會成功。只要她的模樣不變,只要她繼續(xù)丑陋,她只能和這些人生活在一起。她屬于他們。她常坐在鏡子前長時間發(fā)愣,試圖找出丑陋的秘密。因為丑,老師和同學(xué)都不理睬她,都鄙視她。她是班上唯一單獨使用雙人課桌的人。她的姓氏第一個字母總讓她坐在教室的前排??墒乾旣悺ぐ⒉_娜呢?瑪麗的排名在她前面,可她卻和路克·安琪利諾同桌。所有的老師都這樣對待她。他們總是避免看她,只有當(dāng)全班每人都必須回答問題時才叫她。她還知道當(dāng)學(xué)校里的女孩子想要污辱某個男孩兒,或想聽他當(dāng)時的反應(yīng)時,她只需說“鮑布喜歡佩科拉!鮑布喜歡佩科拉!”就會引起四周聽見此話的人的一連串的嬉笑聲以及被嘲弄者的咒罵聲。
有一段時間,佩科拉意識到如果她的眼睛——目睹那些畫面和場景的眼睛——不同的話,就是說,她有雙美麗的眼睛的話,她本人也會不同。她的牙長得不錯,另外她的鼻子不像那些被認(rèn)為很可愛的人那樣,又大又扁。如果她長相不同,長得漂亮的話,也許喬利就會不同,布里德洛夫太太也會不同。也許他們會說:“看看佩科拉美麗的眼睛。在這雙美麗的目光下我們不能做壞事?!?/p>
漂亮的眼睛。漂亮的藍(lán)眼睛。又大又藍(lán)的漂亮眼睛。
跑啊,吉卜,跑啊。吉卜在跑,愛莉斯在跑。愛莉斯有藍(lán)眼睛。
捷瑞有藍(lán)眼睛。捷瑞在跑。愛莉斯在跑。他們的藍(lán)眼睛
也跟著跑。四只藍(lán)眼睛。四只漂亮的
藍(lán)眼睛。天藍(lán)色的眼睛。和福瑞斯太太的
襯衫一樣藍(lán)。清晨般的藍(lán)眼睛。
愛莉斯和捷瑞小人書里一般的藍(lán)眼睛。
每到夜晚,她就乞求得到藍(lán)眼睛,從不間斷。她充滿激情地祈禱了整整一年。盡管多少有些失望,她并未喪失信心。要想得到如此珍貴的東西需要相當(dāng)相當(dāng)長的時間。
由于置身于這樣一種禁錮的信念之中,只有奇跡才能將她解脫出來。她將永遠(yuǎn)無法了解自身的美麗。她只能目睹她能看見的東西: 別人的眼睛。
她沿著花園街走向一家賣糖果的小雜貨店。她有三分錢——在襪子和鞋膛里來回滑動。每走一步,她都感到錢幣擠壓著腳丫子。那是一種甜蜜的、可以忍受、甚至讓人珍惜的疼痛,充滿了希望,帶有一絲安全感。她仍然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買什么。此刻,她走過的大街上充滿了她所熟悉而又喜愛的景物: 電線桿底部的蒲公英。她奇怪為什么人們把蒲公英當(dāng)做野草?她認(rèn)為蒲公英很美麗??纱笕藗冋f:“杜寧小姐的院子收拾得很不錯,一株蒲公英也沒有?!鳖^戴黑色頭巾的匈牙利婦女挎著籃子到田里把蒲公英都拔了。可她們只要鋸齒般的葉子,而不要黃色的花頭。她們做蒲公英湯,蒲公英酒。誰都不喜歡蒲公英的花頭。也許是因為它們遍地都是,太茂盛,生長太迅速。
便道上有一處水泥裂成了一個Y字形。還有一處水泥板翹起來,露出了泥土。她拖拉著腳步走到這里經(jīng)常絆跤。在此滑旱冰會不錯——便道雖然有年頭了,但還算平整,輪子滑行平穩(wěn),發(fā)出輕微的摩擦聲。而新鋪的路段既不平整又不舒服,鞋輪在新便道上會發(fā)出刺耳的聲響。
這一切她耳聞目睹,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她熟悉這一切。它們是世界的準(zhǔn)繩和基石,能夠改變和擁有一切。她擁有讓她絆跤的裂縫;她擁有一簇簇的蒲公英。去年秋天,她吹走了蒲公英的白色絨毛;今年秋天,她掰開蒲公英黃色花蕊。擁有這些她感到她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也是她的一部分。
登上四級木臺階,她走到雅克鮑斯基開的新鮮菜蔬果品店門口。她推開門時門鈴丁當(dāng)?shù)仨懥恕U驹诠衽_前,她看著各種各樣的糖果。她認(rèn)定這些都是瑪麗·珍糖,一分錢買三塊。硬糖塊里面有花生醬夾心——咸味和糖漿混合在一起。想到這里她心里怪癢癢的。
她脫下鞋子取出三分錢。柜臺的那邊冒出了雅克鮑斯基的灰白頭發(fā)。他迫使自己將目光朝她轉(zhuǎn)去。藍(lán)眼睛,但紅而無神。慢慢地,他朝她望去,猶如夏季的尾聲令人毫無察覺地轉(zhuǎn)入秋季那樣。在視網(wǎng)膜與物體之間,在視覺與景物之間,他的目光猶猶豫豫,徘徊不定。在時空的某一固定點上他感覺沒有必要浪費他的眼神。他并沒有看見她,因為對他來說并不存在什么看得見的東西。一個五十二歲的白人移民小店老板,滿嘴土豆、啤酒味,滿腦圣母瑪麗亞,怎么會看得見一個黑人小女孩呢?他的全部生活經(jīng)歷告訴他這種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更不用說是不值得,也是不必要的。
“怎么啦?”
她抬頭朝他望去,可看到是一片空白,而原本應(yīng)看到的是好奇的目光。不僅如此,沒有一絲對人類的認(rèn)同——目光呆滯,毫無察覺。她不知道是什么阻隔了他的目光。大概因為他是個成人,一個男人,而她是個小女孩??墒撬趧e的成年男人的目光里曾見過好奇、厭惡,甚至惱怒的表示。然而對這種空白她并不陌生。它帶有利刃;在下眼簾的某個部位表現(xiàn)出來的是厭惡之感,在所有白人的眼神里她都曾見到過。他們的厭惡一定是針對她的,針對她的黑皮膚的。她的一切都處在變化之中,而黑皮膚是一成不變的。正是這黑皮膚引起了白人眼神里帶有厭惡之感的空白。
她用手指了指瑪麗·珍糖——一根黑黑的小手指,指尖頂著玻璃柜,以黑孩子安靜、不惹人厭的口氣與一個成年白人說話。
“那個?!闭f話聲比嘆息聲高不了多少。
“哪個?這個?這個?”嗓音里混雜著痰液與不耐煩的口氣。
她搖了搖頭,手指對著她認(rèn)為放著瑪麗·珍糖的地方。他無法從她的角度看——他的視角,她手指的部位,使他不解其意。他那只又紅又厚的大手在玻璃柜里來回比劃,如同一只沒有身子躁動不停的雞頭。
“上帝,你有嘴嗎?”
他手指碰到了瑪麗·珍糖。
她點了點頭。
“干嗎不早說?一個?要多少?”
佩科拉伸開手,露出三分錢。他鏟了三塊瑪麗·珍糖——每塊里有三粒。她把錢遞給他。他猶豫了一下,不愿碰她的手。她不知如何將右手的手指移開玻璃柜,或把硬幣從左手里拿出來。最后,他伸過手來從她的手里拿走硬幣。他的指甲刮到她濕漉漉的手心。
一走出店門,佩科拉感到那種不可言喻的羞恥感立即消失了。
蒲公英。她心底里升騰起對蒲公英的愛憐。然而蒲公英并不朝她看一眼,也不回報她的愛心。她想,“蒲公英真丑,蒲公英是雜草?!边@么想著,她被便道上的裂縫絆了一跤。憤恨在她心中又蘇醒過來,張開大嘴,像一只貪吃的小狗,吞食著她的羞恥感。
感覺惱怒比感覺羞恥要強。憤恨之中有生存的感覺,真實與存在的感覺,有價值的感覺。這是一種美好的感受。她又想起了雅克鮑斯基的眼神,以及他充滿痰液的嗓音。憤恨未能持續(xù);小狗一會兒就喂飽了。一旦滿足,它就睡去。羞恥感又漸漸上升。匯成的泥濘之水滲入她的雙眼。在眼淚流出來之前必須想個辦法。她想起了瑪麗·珍糖塊。
每張淺黃色的糖紙上都印有一個頭像,瑪麗·珍的頭像。糖塊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張笑盈盈的白臉和飄逸的黃頭發(fā)。一雙藍(lán)眼睛從一個清潔舒適的世界里向外看著他??吹贸鏊悬c小脾氣,也很淘氣。佩科拉認(rèn)為那雙眼睛實在是太漂亮了。她吃了一塊糖,真甜。吃了糖塊就好像吃了那兩只眼睛,吃了瑪麗·珍,愛上了瑪麗·珍,也變成了瑪麗·珍。
三分錢使她有九次對瑪麗·珍的熱戀??蓯鄣默旣悺ふ洌枪褪且运拿置?。
(陳蘇東、胡允桓 譯)
【賞析】
據(jù)莫里森自己說,《最藍(lán)的眼睛》的創(chuàng)作源于她小時候跟一個朋友的談話。她的朋友認(rèn)為上帝是不存在的,原因是兩年來她每晚祈求上帝給她一雙藍(lán)色的眼睛,可是愿望始終沒有實現(xiàn)。多年后,朋友的話帶給莫里森的震撼仍在,她不斷思考為什么朋友會有那樣的愿望。
小說《最藍(lán)的眼睛》通過描寫黑人的自卑和想要改變種族類別的心理,反映了在白人主流文化影響下,黑人自我價值的迷失。莫里森曾說,“憑外表判斷人的素質(zhì)是西方世界最愚蠢、最有害、最具毀滅性的觀念之一,我們不應(yīng)該跟它有任何關(guān)系。白人關(guān)于外表美的觀念跟我們民族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沒有任何關(guān)系。”
佩科拉生活在貧困家庭,父親整日酗酒,母親侍候白人。她的黑皮膚使她在白人社會里受到歧視、嘲笑,她不敢高聲說話,遭人欺負(fù)時只會哭泣。屈辱漸漸使她產(chǎn)生了自我厭惡的情緒,認(rèn)為自己之所以丑陋是因為沒有一雙藍(lán)眼睛。佩科拉生活的社會里,白人居主宰地位,黑人被當(dāng)作“另類”。白人的眼神成了她確定自己身份和價值的依據(jù)。去雅克鮑斯基小店買糖果時,佩科拉經(jīng)歷了一場毀滅性打擊。店里的白人用厭惡的眼神看她。佩科拉認(rèn)為這種厭惡肯定是沖著她的黑皮膚的,“她的一切都處在變化之中,而黑皮膚是一成不變的”。在這種眼神注視下,佩科拉的自信徹底瓦解,她內(nèi)心的自我也被擊得粉碎。
佩科拉的遭遇及其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了黑人在白人占主導(dǎo)地位的社會里,從自我厭惡逐步走向自我否定。佩科拉遺傳了這種集體無意識心理,她身邊大多數(shù)的黑人也都在主流文化中丟失了自我價值。因此,她最終完全摒棄自我,并非出自偶然。而布里德洛夫一家人的生活方式則代表了黑人在白人世界里的各種狀態(tài)。年少時的屈辱給喬利留下了難以撫平的精神創(chuàng)傷,終日酗酒是他自暴自棄的表現(xiàn)。佩科拉的母親波莉則完全屈服于白人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全盤否定自己的親人,她只許家人叫她“布里德洛夫太太”,卻讓主人家的女孩直呼其名,她心甘情愿地為白人幫傭,并以成為白人眼中的理想仆人為榮。作品通過這個家庭的悲劇,想要表達(dá)的是,白人的種族優(yōu)越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黑人接受白人的文化價值標(biāo)準(zhǔn)后會摧毀自己的人生。
《最藍(lán)的眼睛》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頗為獨特。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交替使用,既有佩科拉的朋友克勞迪亞作為第一人稱“我”的敘述,也有全知全能的作者旁白。這種多角度敘事,能使小說結(jié)構(gòu)更加完善,內(nèi)容更加充實。另外,小說的每個章節(jié)之前都有一段粗體印刷字為引子,暗含了每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選文中的第二段粗體字,雖然只有短短幾行,卻多次重復(fù)出現(xiàn)“藍(lán)眼睛”。作者用特殊字體和重復(fù)手法強調(diào)了佩科拉對藍(lán)眼睛的渴望心情,同時也表現(xiàn)出她對自己的容貌的否定態(tài)度。
小說在藝術(shù)上的另一個特征是隱喻的成功運用。佩科拉的姓氏“布里德洛夫”,英文原文為Breedlove,是“培育愛”的意思。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佩科拉從來沒有得到過家人的一絲關(guān)愛。此外,小說寫到佩科拉的朋友克勞迪亞和妹妹弗里達(dá)栽種金盞花,而種子卻一直沒有發(fā)芽,她們誤以為是自己把種子埋得太深的緣故。但是,在弄清了佩科拉的悲劇根源后,她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在這片土地上某些花卉是不宜生長的,某些花子得不到土壤的養(yǎng)分,某些植物在這片土地上結(jié)不出果實。當(dāng)土地決意封殺時,我們大家對此默許,認(rèn)為受害者無權(quán)生存。”這里的“土壤”暗喻美國社會,而佩科拉、克勞迪亞、弗里達(dá)這些人就是得不到養(yǎng)分、發(fā)不出芽的金盞花。莫里森的寓意是,佩科拉的悲劇并非是個人的悲劇,而是黑人的共同命運。
《最藍(lán)的眼睛》不僅揭示了生活在白人的價值標(biāo)準(zhǔn)占霸權(quán)位置的美國社會里黑人自我價值的迷失,更通過克勞迪亞這個人物的思想傳達(dá)出黑人群體的生存之路: 只有堅持自身的民族文化,并努力將其完好地保存下來,才能在白人文化價值體系中健康、長久地發(fā)展。
(李佳韻)
上一篇:《最明凈的地區(qū)·富恩特斯》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有產(chǎn)業(yè)的人·高爾斯華綏》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