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魏爾德拜大騙子拉·魯斯伯爵為師,組織黑幫,對手下人肆意剝削。他的同學、珠寶商人哈特弗利忠厚老實,待人慷慨大方,與妻子帶著幾個孩子過著安分守己的日子。魏爾德勾結拉·魯斯搞了一場騙局,使哈特弗利破產(chǎn)坐牢。魏爾德一面探監(jiān)慰問,一面覬覦美貌的哈特弗利太太,設計把她哄上一條駛往荷蘭的大船。到大海上,正當他動手要玷污這個老實女人時,對面駛來一艘法國私掠船。法國船長救了哈特弗利太太,把魏爾德丟到一條小筏上。魏爾德遇救回到倫敦,又誣告哈特弗利唆使妻子拐帶珠寶潛逃,并由他的親信出面作證,哈特弗利被判死刑。正當魏爾德春風得意之際,一樁小事露出破綻,他和他的親信坐了牢。哈特弗利此時正準備赴刑場就刑,在海上經(jīng)歷了千難萬險的哈特弗利太太恰好趕來,把魏爾德拐騙她的全部事實一一陳訴,哈特弗利重獲自由,一家團聚。魏爾德被定了絞刑。當攀上絞架時,他還乘機探手到替他作臨終祈禱的牧師口袋里,摸了只開瓶塞的鉆子。魏爾德就握著這件最后的贓物,蕩著兩腿離開人世。
【作品選錄】
我們所以用前一章來結束本書的第一卷,一個理由是我們現(xiàn)在必須介紹兩個跟前面講過的迥乎不同的人物。他們屬于凡人中間可憐的一類,被人賤稱作善良人。造物把他們生到世界上的用意就像人們把小魚放到梭魚池塘里一樣,專為讓那個貪婪的水中英雄把它們吞掉。
接下去講我們的歷史。魏爾德照前面辦法分了贓,就是說,他拿了贓款的四分之三,共計十八便士。這時,他正回家去安歇,心里老大的不高興,忽然碰見一個年輕人,這人是他的同學,從前在學校里很要好。平常說,交朋友總是找性格相近的,可是這兩個青年恰好相反。魏爾德為人貪婪而且兇悍,那個青年卻不怕花錢,只怕挨打。因此,魏爾德對同學的這個弱點大大表示憐惜,時常引誘他去干壞事,然后又在老師面前替他開脫,自己替他認錯,替他挨打。而這個朋友每次總厚厚地報答魏爾德。世界上就有人既沾了光,又賣了人情,魏爾德就是這樣。這個可憐人覺得欠下魏爾德莫大的人情,因而對他敬重、親熱得了不得。如今兩人雖然分手多年,這種印象還沒有磨滅。因此,他一認出魏爾德來,馬上就很親熱地招呼他,并且約他到家里吃早飯(這時將近上午九點鐘)。我們的英雄毫不遲疑地接受了這個邀請。這個年輕人歲數(shù)跟魏爾德差不多,不久以前他把自己的小小一份家當大部分辦了貨物或投作本錢,開起一家珠寶首飾店。他娶了一位很賢淑的女人,兩人感情很好,生了兩個孩子。讀者既然還要進一步認識這個人,我們在這里把他的性格介紹一下也是應該的,尤其是可以把它跟我們這位英雄的高貴偉大的品格對照一下,因為這個人生到世上似乎就是個恰當?shù)哪繕耍米寗e人在他身上施展本領,得到他們應得的成功。
托瑪斯·哈特弗利先生(這正是他的名字),為人誠實爽直。他這種人只有生活經(jīng)驗而不是天性使他知道世界上有所謂欺詐和偽善的事。他年紀才二十五歲,比那些上了年紀和閱歷較深的人容易上當。他性格上有幾個重大弱點: 他脾氣好,講交情,過分慷慨。他不像平常人那么斤斤計較,有些熟人借了他的錢還不起,他也就算了。有的人破了產(chǎn): 想向他借本錢重新做生意,他也仍然信任那個人,相信他的破產(chǎn)是由于時運不佳,而不是由于疏懶或欺詐,他相信那個人處理破產(chǎn)問題的時候存心是公正的、老實的。他為人十分愚蠢,從來也不因為主顧不識貨而占他們的便宜,他利錢賺得那么少,可是待人卻那么慷慨,這是因為他自己沒什么嗜好,唯一的開銷就是在家里款待朋友,偶爾陪他的太太喝上一盅酒。他的太太脾氣很好,是個怯懦、寒磣、好料理家務的下流動物。她的心思大部分都放在家務上,把照顧丈夫和孩子當作自己的幸福,一點也不講究衣著,不喜歡玩兒,甚至除了回拜幾家普通的鄰居,很少出大門。她一年陪丈夫看兩回戲,去的時候也只買池座的位子。
這個蠢男人于是就把大偉人魏爾德介紹給這個蠢女人了,告訴她: 他們本來是同學,在學校里怎樣受到這位仁兄的照顧。這個頭腦簡單的女人一聽到這位來客當初照護過她的丈夫,眼睛立刻閃爍出真誠的好感。偉人的崇高的心情是只有在受到損害的時候才會激起的,這種好感他是不大能理解的。因此,難怪我們的英雄把可憐的哈特弗利太太對丈夫的朋友表示的真摯而樸實的感情,誤會成為一位現(xiàn)代女界豪杰眼睛里射出的那種偉大而慷慨的眼色,——當她做團長的丈夫因為沒錢還債,把城里的債主請到家里,頭一天陪他同桌吃飯,第二天叫他老婆陪他同床睡覺的時候,她眼睛里的表情就是那樣子。因此,魏爾德就照他自己對這番好意的理解馬上飛回一個眼色,接著,滿口恭維起她的姿容來。盡管她是個賢德的女人,然而既然是個女人,聽到那番恭維也少不了跟她的丈夫同樣高興。
早餐用過以后,哈特弗利太太就退席料理家務去了。最善于洞察人們?nèi)觞c的魏爾德除了記起哈特弗利童年時候脾氣好(或者說愚蠢),這時又從他的朋友身上看出不少善良、講交情和慷慨的優(yōu)點。于是,他就跟哈特弗利攀談起童年的事跡,不斷地提醒當年他怎樣照顧他,然后竭力表示愿意跟他親熱要好,他又表示對這次重逢心里有多么高興。最后他裝作非常高興的樣子告訴他說,有一位朋友就要結婚了,他相信可以給哈特弗利介紹這個主顧。“如果他還沒有在別處訂貨的話,”他接著說,“我就勸他到你的店里給那位小姐買首飾。”
哈特弗利向我們的英雄連連道謝,并且執(zhí)意要留魏爾德吃中飯,客人無論如何不肯。兩人第一次就這樣分了手。
寫到這里,讀者回想起來也許會感到奇怪,老魏爾德先生目前景況是如此寒磣,當初何以竟能供得起兒子到闊人的學校里念書呢?(這種事情有時在這類傳記里是會發(fā)生的。)我們必須向讀者交代一下: 那時候老魏爾德先生也做著一宗很興隆的買賣,不過,由于時運不好,——說明白些,就是由于揮霍和賭博,他只得干起前面提過的衙役的差使。
這一點疑問解釋完之后,我們繼續(xù)來敘述我們的英雄。魏爾德馬上趕到伯爵那里,首先把分贓的初步辦法交代明白,然后把他想好的一套對付哈特弗利的辦法講給他聽,他們研究完了實行這條妙計的各種步驟,就商量怎樣把伯爵釋放出來。首先,而且唯一需要考慮的,自然就是錢。籌款可不是為了替伯爵還債,還起來數(shù)目既大,又違反他的本意;而是為了給伯爵取保釋放,因為斯耐普先生防備嚴緊,使得伯爵沒法逃脫。
白格沙特雖然在賭場上給那人扒了一把,可是前一天他從骰子上贏的錢還剩下不少。魏爾德想從他那里挖一筆款。他發(fā)覺白格沙特正在等著取保釋放,就裝出很關懷的樣子——他隨時都可以裝——然后告訴白格沙特說,伯爵已經(jīng)知道搶劫的事是他干的,正打算控告他。他說:“虧了我費了好大力氣才把他攔住,并且好容易說服他假使你把錢還給他……”白格沙特嚷道:“把錢還給他!這倒只有你才辦得到,因為你知道我一共分到幾個大錢!”魏爾德回答說:“嘿,難道你就這樣報答我的救命之恩嗎?你摸摸良心,罪你是犯了,要不是我,那位先生一定饒不了你!”白格沙特說:“真正豈有此理!我想性命有危險的還不止我一個。我知道有人跟我同樣犯了搶劫罪呢!”我們的英雄一把抓住白格沙特的領子,回答說:“你的話不假。你既然敢來嚇唬我,告訴你,你犯的是搶劫罪,我犯的至多是同謀包庇罪,我給你看看這兩種罪的分別。我可以承認你把那筆錢拿給我看的時候,我曾經(jīng)懷疑過那筆錢的來路不明。”魏爾德回答說:“你這流氓一點也沒說錯,我什么賬也不認。你找得出一個人證來嗎?為了給你看看我多么不在乎你怎么對付我,我馬上就去告你——”說完這話他站起來就走。但是,白格沙特扯住他的衣襟,聲調(diào)和態(tài)度都變了,央求他不要著急。魏爾德大聲嚷道:“那么,先生,把錢退出來吧!把錢退出來,也許我會可憐你。”白格沙特問道:“我退多少呢?”魏爾德說:“把你衣袋里的錢全拿給我,我也許會可憐你,不但給你留一條命,并且還格外慷慨,讓你拿回幾個錢。”白格沙特聽到這話有些猶豫不決,魏爾德就裝作往門口走的樣子,嘴里并且狠狠地賭著咒說一定要報仇。白格沙特再也不敢猶豫了,只得聽憑魏爾德搜索他的衣袋,一共掏去二十一個半吉尼。我們這位慷慨的英雄就把那半個吉尼丟給白格沙特,告訴他現(xiàn)在什么問題也沒有了,不過勸他以后再也不要威嚇朋友。
就這樣,我們的英雄沒費吹灰之力就干了一件大事,這都是仗了造物賦給他的那些卓絕本事: 一顆勇敢的心,一副雷吼般的嗓音和一張不動聲色的臉。
魏爾德這時回到伯爵那里,告訴他從白格沙特身上弄來十個吉尼——剩下的十一個吉尼他就用可欽佩的精明手段塞到自己衣袋里去了。他告訴伯爵說,他要用那十個吉尼去替他取保,后來他在他父親和他父親的同事身上每人只花了兩個吉尼事情就辦成了,這樣他又合法地賺了六個吉尼,那十個吉尼就寫在白格沙特的賬上了。這就是魏爾德本領的偉大,他的善觀人心,這使得他在跟人打交道的時候總要壓人一頭(用俗話來說,就是騙那個人一手)。
伯爵釋放以后,他們首先就在一條新街上給他租下一所布置得很華麗的房子,這樣才好向店鋪賒東西。伯爵一住進去,他們立刻就替他雇用仆役,置備車馬,擺出一切大財主應有的排場,好來騙哈特弗利。這些都安排停當以后,魏爾德就又去拜訪他的朋友,滿腔歡喜地告訴哈特弗利,前些日子提的那檔子事情已經(jīng)進行成功了,那位老爺已經(jīng)答應從他的店里買點首飾送給他的新娘子,并且打算挑精致貴重的買。他已經(jīng)替他跟伯爵那里約好,明天早晨把他柜上最值錢、最漂亮的珠寶帶上一批,到伯爵府上去。同時,魏爾德又暗示那位伯爵不大識貨,價錢可以隨便要。可是哈特弗利聽到這些話多少感到些鄙夷,說他不屑貪圖這種便宜。他領了魏爾德給他介紹這筆生意的情,說妥一定準時帶了珠寶到約定的地點去。
我料到只要讀者對于偉人行徑稍有所知的話,就會看不起哈特弗利這家伙,覺得他未免太傻了,對于將要遭遇的不幸竟絲毫都不理會,對于幼年交下的一個老同學竟一點都不懷疑。他同這位熟人偶然重逢,那人對他表示了熱切關懷,他就沒料到那個人轉過身去會來騙他。總之,他居然認為這個朋友自己趕著來幫他的忙是別無貪圖的。一個人心靈上竟然有這種弱點,這么不懂世情,腦子這么天真,待人這么忠厚,我們不能不說他是最下流的動物,在每個有見識的人的心目中都理應是個最可鄙的人物。
魏爾德記得他這個朋友哈特弗利的缺點是心腸太好,但是并不糊涂。他雖然是個永遠也不會謀害別人的下流家伙,然而他可一點也不傻;除非他有時候心腸太軟,他是不會上大當?shù)摹R虼耍籂柕赂嬖V伯爵在頭次會見的時候只拿他一件珠寶,別的只推說都不夠精致,仍叫他帶回去,拿更值錢的來。他說,這么一來哈特弗利也就不會期望拿到他帶來的珠寶的貨款了,伯爵就可以趁此把那件珠寶賣掉做賭本,憑他在紙牌和骰子上的本領,大大贏上一筆錢。等哈特弗利來送下一批珠寶時,就用那錢先付清貨款,這樣哈特弗利就不會起疑心,并且也就肯再賒給他了。
讀者從下文就會看出: 魏爾德出的這個主意不但可以使哈特弗利不起疑心(直到這時他還沒起疑心),因而使這個騙局實行起來更有把握;同時,魏爾德也可以從伯爵那里再把那筆錢騙回來。這種先用一個爪牙去騙人,然后再騙行騙的爪牙的雙料騙局,可以說是人類的超等偉大,比魔鬼行為相差已經(jīng)不遠了。
這套計策馬上就實行起來了。頭一天,伯爵僅僅拿了一顆值三百鎊的鉆石,又定下一條項鏈、一副耳環(huán)和一只鑲著一顆大鉆石的戒指,一共值三千多鎊,約好七天交貨。
魏爾德就利用中間這段時候,按照他的計劃糾合了一伙匪黨,幾天之內(nèi)順利地招來幾個膽大心狠的人,這些人不論多么危險或偉大的事都干得來。
我們在前邊已經(jīng)說過,偉人真正的標記是貪得無厭。魏爾德本來和伯爵講好珠寶騙到手以后,四分之三歸他,如今他又在自己心里打起伯爵那四分之一的主意了。為了得到這一份,他又定下一條偉大而高貴的計策。但是這時他擔心伯爵交付哈特弗利的那筆貨款拿不到手,為了要把那筆款子拿到手里,他就想法叫哈特弗利下午去看伯爵,并且要伯爵讓他等候一陣再出來接見。這樣,哈特弗利回家時候天色必然黑了,他派去的兩個匪徒就可以攔路劫他。
××××××
跟魏爾德先生同時,獄里還關著一個羅芝·強森,一位非常偉大的人物。很長一個時期,這個人是新門所有的賊匪中間的頭目。他向他們征收孝敬錢,審查他們的辯護狀,替他們搜集證據(jù),編造口供,從而使得他至少在那些人眼中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人物,直好像整個新門的命運都擔在他一個人肩膀上似的。
魏爾德關進獄來不久,就開始和這個人對抗起來。他在賊匪面前把強森形容成一個假裝援助他們、而實際上是在破壞“新門自由”的人。最初,他只散布一些流言、暗示,漸漸他組織起一個對抗羅芝的黨派來了。有一天他把黨羽召集在一起,對他們做了這樣一番漂亮的演講:
“朋友們!公民們:
“今天兄弟我要向諸位談的這件事是十分重大的,我想到自己的德薄才淺,我心里的確很惶恐,生怕我指出你們面臨的危險以后,由于兄弟能力的薄弱,反而使你們的安全更受到威脅了。諸位先生,新門的自由是受到了威脅,你們的權利長久遭到了破壞,如今一個人在明目張膽地侵犯著你們的自由了。那個人包攬了你們的官司,他倚仗著那個借口,向你們?nèi)我饫账麇X財。但是你們交去的款子當真花在原定的用途上嗎?你們屢次在法院被定罪都是司法界搗的鬼,那些事真令人痛心,那已經(jīng)明顯地證明了事實跟他說的完全是兩回事。強森可會替你們提出過什么你們自己提不出的辯護狀?你們自己提的理由往往還更響亮些。多少高尚的青年被斷送了,——而如果有一件證據(jù)說明出事的時候被告根本不在場的話,就可以救了那個人的命。即使我不說什么,你們身受其害的人難道能夠一聲不響嗎?那些由于強森的不負責任而上了絞刑架的人也會向他大聲抗議的。他這種過分的掠奪不但可以從賊匪遭到可怕的結果上看出來,不但可以從他給你們造成的苦難看出來,我們還可以從他給自己置辦的排場,從他所弄到手的家當上明顯地看出來。諸位,請看看他那件綢睡衣,那件代表恥辱的睡衣,他公然還恬不知恥地穿著它呢。我可以毫不躊躇地說,那就是葬送新門自由的尸衣。天下難道竟會有這么一個對新門榮譽漠不關心的賊匪,他看到那件用千百賊匪的性命換來的掠奪品而居然不覺得臉紅嗎?事情還不止這樣。他那件鑲著錦緞的坎肩,他那頂用同樣代價換來的絨帽,也是恥辱的標記。有人會以為他剛進獄的時候是一身破爛,如今滿身是這么花花綠綠的,換得很上算;但是在兄弟我看來,如果那代價是不名譽的,任何改換都不可能是上算的。因此,如果新門……”我們所能見到的這篇演說的孤本,到這里突然中斷了。但是據(jù)十分可靠的材料我們可以有把握地告訴讀者,最后奉勸賊匪們換個人來管理他們的事務。隨著,魏爾德的一個黨羽就照預先布置好的,起來做了一番冗長的演說,鼓動他們來選魏爾德本人。
這時,新門的賊匪分成不同的黨派,各派都把他們自己的領袖或者偉人說成是唯一可以把新門的事務管理得既安全又有利的人。賊匪們的利害確實是不相調(diào)和的: 強森占有新門的掠奪品,他的部下因而也就分沾到一些油水;而捧魏爾德的場的,心目中準備一旦魏爾德登場,也分享點好處。因此,難怪雙方競爭得十分熱烈。奇怪的倒是那些債戶,他們跟這場爭執(zhí)本來毫不相干,而且他們注定了是雙方掠奪的對象,但是他們也很起勁地參加進去,有的贊成魏爾德,有的擁護強森。于是,整個新門都是一片“魏爾德萬歲”和“強森萬歲”聲。那些可憐的債戶同賊匪一樣扯開嗓子嚷“新門自由”——在黑話里,“自由”就是“掠奪”的意思。總而言之,兩派爭吵、仇視得那樣激烈,他們不像是在同一座監(jiān)獄里的人了,倒像是久動干戈的兩國人民。
終于,魏爾德那一派得勝了。于是,他就把強森身上那套漂亮衣服剝掉,把他的地位和權勢接過來。但是,當有人提議把那套衣服賣掉,款子分給大家,叫人人都得點好處的時候,他拒絕那個建議,只說時機還沒成熟;說他必須等待一個更好的機會;說那衣服需要洗刷,以及一些別的遁詞。不上兩天,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魏爾德自己卻把那套衣服穿上了。對這件事,他唯一的解釋是: 穿在他身上比穿在強森身上合適多了,他穿起來格外顯得文雅。
魏爾德這個舉動使債戶們十分憤慨,特別是那些扶他高升的人們,他們牢騷很多,對魏爾德不住口地罵。有一天,他們中間一位很嚴肅并且很有威望的人說了下面一段話:
“有人把綿羊放在狼的跟前,卻又抱怨綿羊被狼吃掉,這真是天下最可笑的事。狼在羊圈里,正像偉人在社會上。當一只狼已經(jīng)占據(jù)了羊圈,老實的羊群想趕掉他另外換一只來又有什么用!把一個賊匪推翻,另換一個來,對我們還不是半斤八兩。既然這樣,你們?yōu)槭裁催€拼命呢?難道你們不知道魏爾德和他的嘍啰們是賊匪,正像強森那一伙一樣?他們之間爭執(zhí)的還不就是你們?nèi)缃癜l(fā)覺出來的?也許有人說: 為了怕?lián)Q個新的來,難道我們就應當服服帖帖地讓原來那個賊匪來掠奪我們嗎?當然不是那樣。可是我的回答是: 把掠奪消滅掉總比僅僅換個掠奪者好。要達到這個目的,除了把風氣完全改變過來,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每個賊匪都是個奴才,他自己那種做賊匪的欲望奴役著他,這種欲望又使他受別人的欺負。因此,要保持新門的自由,就得改變新門的風氣。我們這些只是為了還不上債而關進來的人應當跟那些賊匪截然分開,不跟他們吃酒,也不跟他們談話。我們尤其不要沾著賊匪行為的一點邊兒。我們不要一有機會就準備互相掠奪,我們要滿足于我們每個人那份誠實的報酬,我們要憑自己的辛勞去取得分內(nèi)的報酬。我們跟賊匪們分開以后,自己要更緊密地聯(lián)合起來。讓我們都把自己看做是整體的一分子,為了公眾利益,我們個人的看法都得捐棄。我們不可為了自己任何一點點享受或財物就犧牲整體的利益。夠不上這種標準的誠實是跟自由不相容的,而一旦社會上充滿了這種愛護公眾利益的精神,賊匪們決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奴役我們的。如果他們竟敢來嘗試,結果他們必定自取滅亡。但是假如一個人任憑自己的野心去驅使,另外一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又一個人擔心自己的安全;如果一個人做出流氓行為(這里他們叫做賊匪行為),另外一個又來防備流氓行為,他們自然就會各自投奔那些有權勢、能夠滿足他們愿望的人,求他們寵愛和保護,來抵抗他們所畏懼的勢力。這樣一來,他們?yōu)榱俗陨淼睦婢蜁ブL出面保護他們的那些人的權勢。諸位,一旦我們不當賊匪了,我們就不會再有這樣恐懼,因而也就不會有這些愿望了。因此,為了保持我們的自由,我們除了下定決心,放棄一切賊匪行為——或者干脆說,流氓行為,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呢?難道我們還放棄自由,而保持我們的流氓行為嗎?”
這篇講演受到大家熱烈的喝彩。但是魏爾德卻跟過去一樣對囚犯們橫征暴斂,把從強森身上剝下來的漂亮衣服都據(jù)為己有,并且穿在身上大搖大擺地踱來踱去。老實說,這種裝扮只可以擺擺架子,并沒有什么真正的用途或好處。至于那身睡衣,外表看來的確很漂亮,然而它一點也不暖和。外表上的華麗也不足抬高魏爾德的身份,因為人人都知道那并不是他分內(nèi)之物。至于那件坎肩,尺寸對他很不合適,穿起來太肥。帽子沉甸甸的,壓得他腦袋痛。同時,這種服裝使大家見了更加想起他們自己的痛苦,因此,他穿起來給他招來的妒忌、仇恨多于給他帶來的氣派和真正好處,對穿的人既沒什么用途,也不光彩。當他能冷靜下來,稍稍認真去反省一下的時候,他會發(fā)覺這套漂亮衣服甚至也并不能滿足他的虛榮心。假若不從這本書里著重描寫的那種偉人氣概去衡量一個人的幸福的話,我可以說,為了拿到的(或者說,由同獄的人們身上搶來的)每一個先令,魏爾德都付過太大的代價了。
(蕭乾譯)
【賞析】
提起菲爾丁的《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不得不提到1725年發(fā)生在倫敦的一樁轟動英國全國的離奇案件: 主角是個強盜頭子,然而直到犯案之前,他的職業(yè)一直是專門替官府緝拿強盜的探子。原來他利用官方代理人的身份,經(jīng)常刺探商旅的行蹤,同時他又是一窩盜匪的頭子,指揮手下的人四處搶劫;如有哪個嘍啰稍不馴服,他就利用官府勢力把那人捉拿處死。他以為一手可以掩盡天下耳目,不曾料想在一件極小的“生意”上露出馬腳,全部罪行終于大白于天下。
顯然這個殘酷而又險詐的“兩面人”在菲爾丁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此影響,菲爾丁將江奈生·魏爾德搬上了文學舞臺。但是,菲爾丁在這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頭上有意扣上了“大偉人”的帽子。為什么呢?在《雜文集》的序言里,菲爾丁這樣闡述偉大與善良的區(qū)別:“我擔心大家時常把善良和偉大混淆起來,認為偉大的就必善良。如果是這樣,我認為是個莫大的錯誤。仁慈、誠實、愛榮譽、急公好義——這些是屬于一個善良人的品質的,而偉人的強有力品質只在于敢作敢為。因此,一個人很可以偉大而不善良,或者善良而并不偉大……我要揭發(fā)的就是那種冒牌的偉大。這種偉人的勢力越擴展,到處招搖撞騙,抓財富,抓勢力,我們就越有必要剝下這只惡魔身上的畫皮,讓他現(xiàn)出原形。如果聽任罪惡勢力偽裝得逞,奪取善良勢力應享受的報償,那就是對社會雙重的損害了。”
“偉人”到底指的是哪些人呢?
毋庸置疑,首先是江奈生·魏爾德本人。但是,作為一部帶有強烈寓言意味的作品,菲爾丁著眼的并不在于這個歹徒以及他的經(jīng)歷本身,而是從魏爾德這個匪頭身上的貪婪、險詐、殘酷、偽善等特點,聯(lián)系到現(xiàn)實生活中比這個家伙影響更廣、為害更大的“偉人”。于是,有些評論家把目光投向了當時英國首相華爾普,甚至著意推敲作品中的細節(jié),但這樣做實際上貶低了這部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毫無疑問,華爾普這個橫征暴斂、魚肉英國人民達21年之久的政客在菲爾丁心目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而且在舞臺工作中,他還遭遇過這位“偉人”的毒手。也許在作者著筆時,這個大政客的黑影自然比古代那些暴君給他的感受更為具體生動。但是,全書所寫的絕不是個別“偉人”。正如在序言里,作者向讀者這樣聲明:“我所敘述的是可能發(fā)生、在假定情形下會發(fā)生以及應該發(fā)生的事情,多于實際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事。我的主題不僅是某某強盜,而是強盜行為本身。” 菲爾丁通過魏爾德這個典型形象,對他的時代作了更廣泛、更本質的概括,概括了以剝削起家,憑暴力奴役人民的整個反動階層。菲爾丁心目中的“偉人”實際上上自君王統(tǒng)帥,下至惡棍強盜。
菲爾丁無疑繼承了阿里斯托芬、拉伯雷等古典作家的風格,也明顯受到了斯威夫特的影響,在這部諷刺小說中自始至終使用反筆。菲爾丁把天下第一號的惡棍稱作“大偉人”。小時候,“小魏爾德進學校不久,就表現(xiàn)了不凡的氣質。有雄才大略的人總是叫人敬重的,他的同學就那么敬重他。孩子們想到果園里去偷果子,一定得先請教魏爾德”。長大后,“就這樣,我們的英雄沒費吹灰之力就干了一件大事,這都是仗了造物賦給他的那些卓絕本事: 一顆勇敢的心,一副雷吼般的嗓音和一張不動聲色的臉”。一直到 “我們這位偉人要替最后和最高貴的偉大舉動立下表率的日子快到了,任何英雄也可以由這種舉動而顯赫一時的,這就是他被執(zhí)行絞刑的日子”,“魏爾德剛在囚車上坐下來,成千成百的群眾就向他喝彩。那些人都為他的偉大而傾倒”。作者對魏爾德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事,對這個令人深惡痛絕的惡棍在字面上做出“禮贊”的姿態(tài),而實質上卻寫盡偽君子的陰險毒辣。結果,作者越是稱贊他的“偉大”,魏爾德在讀者心目中就越顯得渺小可鄙。恰恰相反的是,對于正面人物哈特弗利,作者卻用“卑鄙”來形容:“一個人心靈上竟然有這種弱點,這么不懂世情,腦子這么天真,待人這么忠厚,我們不能不說他是最下流的動物,在每個有見識的人的心目中都理應是個可鄙的人物。”其實,作者對這些“可鄙的人物”是充滿了同情的,賦予他們種種善良仁愛的秉性。這樣鮮明的對比,從節(jié)選的第二卷第一章,也可以明顯看出。正如菲爾丁在《湯姆·瓊斯》中所說的,“白晝和夏日之美,是由黑夜和冬天的可怕而襯托出來的”。實際上,這種“大”與“小”相對立的反諷主題在菲爾丁的創(chuàng)作中是一以貫之的。
菲爾丁年輕時,曾對資產(chǎn)階級政黨存有幻想,但是現(xiàn)實生活逐漸使他睜開了眼睛。例如,在 “關于帽子”的一章里,他運用反諷的手法,通過匪幫派系斗爭,戳穿政黨的本質。他精辟地指出政黨之間的唯一分歧,只不過是在“帽子”不同而已。這些人具有各式各樣的主張,也就是說,他們戴著各式各樣的帽子,因此,他們時常發(fā)生爭執(zhí)。其中兩個政黨吵得特別厲害: 一邊的帽子雄赳赳地翹著,另一邊喜歡戴平頂帽。兩黨不斷地爭吵,吵著吵著竟真的以為有了本質的分歧,在利害上也有了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實際上,他們之間的不同僅僅不過在帽子的樣式上而已。那么,政黨和人民的關系呢?我們在節(jié)選的“新門競選”一節(jié)中找到了答案。菲爾丁這樣分析人民與反動統(tǒng)治者之間的關系:“狼在羊圈里,正像偉人在社會上。當一只狼已經(jīng)霸占羊圈,老實的羊群想趕掉它另外換一只來又有什么用?把掠奪消滅掉總比僅僅換個掠奪者好。”這是一針見血的字句,赤裸裸地剝開了“偉人”的本質,有力控訴了他們對人民大眾的欺壓掠奪。
在人物塑造方面,菲爾丁主張小說描寫的對象應包括各種類型。作家應把自己看做一個“開飯鋪的老板”,“歡迎任何就餐的人并將他們的口味照顧到”。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以魏爾德為中心,輻射出了從所謂的上層社會到貧民窟形形色色的人物: 匪頭、盜匪、伯爵、平民、船長、婦女等,甚至還出現(xiàn)了類似于笛福筆下的“魯濱遜”似的人物,大大滿足了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節(jié)選中關于魏爾德在監(jiān)獄中的情節(jié)是小說的精華之一。菲爾丁對統(tǒng)治集團的犀利諷刺入木三分,他筆下的監(jiān)獄中的騙子、無賴和強盜互相爭奪權利,丑態(tài)百出,可謂英國整個社會生活的縮影。
值得注意的是,菲爾丁并沒有將他的正面人物描寫成一個完美的英雄,而是采取現(xiàn)實主義手法進行塑造,在描寫其美德的同時也暴露其缺點和不足,使他成為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見到的活生生的人物。例如作者在塑造正面人物哈特弗利和他的妻子的時候,也暴露了他們的弱點: 軟弱、太容易相信別人、猶豫不決等。因為菲爾丁認為,一個人只要有足以使我們羨慕和愛戴的美德,即使他有一些小的瑕疵,我們也應同情他而不是憎恨他。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菲爾丁很注意細節(jié)的描寫,對于很細小的事情,只要提到,他在后面一定就會交代清楚,做到前后呼應。例如一些次要人物的發(fā)展結局,作者并沒有撒手不管,而是在末尾逐個點明,“本書提到的其他偉人都各有歸宿……”。他在事物的敘述和描寫上更是做到了有詳有略,對重要的事件不惜筆墨,對與情節(jié)發(fā)展或人物塑造無關緊要的則一筆帶過。例如在新門競選中,魏爾德的一番“漂亮”的演講就占據(jù)了大量的篇幅,而在第一卷的第七章,用短短一筆就結束了魏爾德少爺“出外旅行”的8年時光。
在寫作風格上,菲爾丁沒有刻意追求華麗的風格,然而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強,又博才多學,旁征博引,借古喻今,在讀他的作品時,我們時刻都有一種這樣的感覺: 我們是在讀一位語言、文學、歷史、哲學大師的巨作。
(紀 蕾)
上一篇:《夜闌更深·維查雅》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大衛(wèi)·考坡菲·狄更斯》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