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利特爾·花園(一)》經(jīng)典詩文賞析
你多清晰,
噢玫瑰,刻在巖石中的玫瑰,
就象一陣雹子那樣硬。
我真能從花瓣上
刮下顏色,好似
從巖石刮下撒了的色彩。
如果我能折斷你,
我能折斷一棵樹。
如果我能動,
我能折斷一棵樹,
我能折斷你。
(裘小龍 譯)
一般詩人筆下的玫瑰總是芬芳美麗、嬌艷動人;人們或是把她們比作戀人、比作愛情,或是把她們比作那些能引起人吟誦一番或是感傷一番的事物??傊?,對玫瑰的描寫好象是與花前月下分不開的。而詩人獻給我們的這一束玫瑰卻全然不帶脂粉氣:她質(zhì)地堅硬、輪廓清晰, 樸實無華,具有一種超凡脫俗、冷峻的美。
詩的第一小節(jié)以寥寥數(shù)字簡練地勾勒出花園玫瑰的基本形象:紋理清楚、寧靜冷漠;在詩人的眼里,如同刻在巖石中的浮雕一般。為了加深這種印象,詩人接著采用了一個新穎奇特的比喻,把花園玫瑰比作冰雹:又圓、又冷、又硬,既不嬌弱也不柔美。比喻生動、鮮明,一改玫瑰的固有形象,讓人耳目一新。第二小節(jié)對玫瑰的刻畫更進了一步。玫瑰花瓣通常色澤明麗,令人贊嘆不已,可是怎能想到從纖弱、單薄的葉片上刮下顏色來呢?這又是詩人的獨到之處。要是花瓣上能刮下顏色來,那么這玫瑰一定是堅硬如石,象雕塑一般。這恰恰是詩人的用意所在:突出花園玫瑰硬朗堅實的特性。在第三小節(jié)里。詩人不再繼續(xù)圍繞玫瑰這個形象本身進行描寫,而是引入了“樹”這個意象。樹給人的感覺通常是穩(wěn)固、堅實,不易扭曲和折斷。詩人在這里實際上是將玫瑰與樹作比:要是能折斷玫瑰就能折斷樹木,這不是暗指折斷玫瑰要有折斷樹木的力量嗎?可見描寫還是緊扣主題,仍然在塑造玫瑰堅實硬朗的形象。第四小節(jié)干凈利落,繼續(xù)對“樹”的描寫,只是句式的排列上稍稍起了變化,意思也有所轉(zhuǎn)折:雖然玫瑰十分堅實,但是如果“我”非常強大有力,能將一棵樹折斷,那么也就能將玫瑰折斷了。當然這只是詩人的假設(shè),要折斷一株樹談何容易,同樣,要折斷象樹一樣堅實的玫瑰自然也不是易事。詩至末尾還是迂回曲折地回到了最初的立意上去了, 為讀者心目中已樹立的花園玫瑰形象補上最后一筆。
詩人在詩中采用了不少新奇的比喻,或是寫玫瑰的形狀,或是寫其色澤和質(zhì)地。最后無一不是集中在一點,那就是力求表現(xiàn)出花園玫瑰的雕塑感,突出其清晰、硬朗、質(zhì)樸的視覺效果,因此詩人筆下的玫瑰別具一格。而開創(chuàng)新路、尋找新的表現(xiàn)手法正是這位女詩人的藝術(shù)追求。
(廖宛虹)
上一篇:〔意大利〕米開朗琪羅《藝術(shù)家的工作》賞析
下一篇:〔美國〕杜利特爾《花園(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