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往何處去?》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12 黑白片(無聲) 3000米
意大利西乃斯公司攝制
編導:恩里科·瓜佐尼(根據顯克微支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喬瓦尼·維特羅蒂 庫爾·庫克 主要演員:塞雷納(飾彼得羅留斯) 卡斯戴拉尼(飾烏爾蘇斯)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尼祿統治下的羅馬帝國。
公元64年,尼祿這位不可一世的暴君感到自己的政權開始受到了威脅:羅馬行政長官佩達尼烏斯遭到了暗殺。遇害前,佩達尼烏斯正在對從事秘密活動的基督教徒進行調查。于是,他只好另派自己的寵臣彼得羅留斯繼續調查。
彼得羅留斯是個著名文人,雖然他深受皇帝的寵愛,在宮廷中頗有勢力,但他深知,自己只不過是皇帝的御用文人而已,隨時隨地有被加害的危險。因此,他處事小心謹慎,同時對人民寬厚為懷,所以對調查并不積極。這時,他的惟一親人,外甥維尼茲尤斯出征巴提阿勝利歸來。在一次聚會上,維尼茲尤斯認識并愛上了漂亮姑娘莉吉婭。她是個從小作為人質留在羅馬的外國首領的女兒,父母雙亡后,便被大臣普魯因斯收養。同她朝夕相處的有隨身衛士、大力士烏爾蘇斯。莉吉婭是個基督教徒。當時,基督教被統治集團視為異端,但維尼茲尤斯同莉吉婭及其朋友相處中,發現了基督教徒的高尚品德,思想上亦發生了變化。他想娶她為妻,便求舅父彼得羅留斯向尼祿請求,將她賜給自己。
尼祿揮霍無度,常在宮廷中舉行通宵達旦的舞會,令宮女們跳裸體舞。應彼得羅留斯的請求,尼祿派人將莉吉婭接到宮中,參加晚會,算是默許了這樁婚事。晚會上,活潑可愛的莉吉婭能歌善舞,博得了尼祿小女兒的歡心。兩人一起玩耍至深夜。次日,小女孩得了一種神秘的怪病,巫師們說,這可能是莉吉婭身上的邪氣影響了小女孩。不久,尼祿的小女兒死去。尼祿憂傷悲憤。聽信巫師,遷怒于莉吉婭。他竟然下令,將所有的基督教徒處死。基督教徒們東躲西藏,維尼茲尤斯為此惶恐不安。
一日,殘忍的尼祿令禁衛軍在羅馬四處放火,他則帶著群臣,在羅馬近郊山上觀望大火。這時他詩興大發,即席作詩,渴望自己像荷馬一樣能夠垂名青史。但他哪里知道,這場大火燒毀了大半個羅馬城。他的罪惡行徑引起了羅馬人民的激憤,一場騷亂即要發生。尼祿只好派深得人心的彼得羅留斯去進行平息,同時又派人四處散布謠言,說是基督教徒放的火,以轉移人民對皇帝日益增長的不滿。
于是,一場對基督徒的大迫害開始了,莉吉婭等人被捕入獄。
基督教徒們被一批批帶進角斗場,有的喂了猛虎雄獅;有的慘死在角斗士的棍棒下。最后輪到莉吉婭受刑了。她被剝去衣服,綁在一頭兇猛的公牛的兩角之間。公牛在角斗場上狂奔,這時,大力士烏爾蘇斯突然出現。他沖上前去,運用兩臂的神力,將公牛摔死,從而救出莉吉婭。
彼得羅留斯為未能勸阻尼祿放火的罪行而慚愧。他不愿再在尼祿的宮廷里供事,便回到羅馬鄉下的家中,平靜地自殺身亡。對他忠心耿耿的女奴艾尼絲也心甘情愿地隨他而去。
羅馬人民忍無可忍,終于發生了叛亂。尼祿在混戰中,終于結束了自己罪惡、兇殘的一生。
【鑒賞】
這是意大利第一部長故事片,改編自波蘭作家顯克微支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同名小說(1896年出版)。原小說描寫尼祿統治下的羅馬歷史,其故事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尼祿是羅馬公元54~68年的皇帝。他驕奢淫逸,嗜血成性,深為人民所痛惡。公元64年,在他縱火毀燒羅馬城后,人民便開始醞釀暴亂,同時元老院也對他日益不滿。元老院在68年終于對他下了死刑判決。他在起義者的包圍中,被迫自殺,死時年僅30歲。
這部以古羅馬為背景,反映暴君尼祿的影片,不僅征服了歐洲觀眾,還在美國多次放映 (最后一次發行是在1919~1920年),為制片人賺回了原投資(50萬里拉) 的10至20倍的錢。雕塑家羅丹將其譽為“杰作”,是意大利電影初創期輝煌的歷史宮闈片之一。
影片吸引人,不僅在于它的長度,還因為制片人不惜巨資,搭建了宏偉的羅馬宮殿,組織了壯觀的群眾場面,如羅馬的大火,御花園的人燈,皇宮的盛大宴會。另外,有許多特技的壯觀場面令人驚奇和贊嘆:如戰車狂奔,炮火連天;競技場的角斗以及把基督教徒仍進獅群等。演員的演技亦備受贊賞,尤其是塞雷納所飾演的狡猾的彼得羅留斯,卡斯戴拉尼所飾演的健壯活躍的烏爾蘇斯更為人廣泛稱頌。卡斯戴拉尼的成功表演甚至受到了英王喬治五世的慶賀。
影片的成功激勵并推動了長故事片的生產,而且也常常為后人所仿制或重拍。首先,在國內,敏銳的意大利電影企業家意識到,把意大利的歷史古跡和風景作為影片的背景去使用,使影片更具有感染力。于是,西乃斯和意大拉等大影片公司,相繼拍攝了從荷馬史詩到莎士比亞,從但丁作品到圣經故事的歷史題材影片。其中,最有名的是1914年攝制的大型故事片《卡比利婭》和其他古裝片如《奧瑟羅》和《龐貝城的末日》等影片。這種以古建筑遺址為背景加上高超的雕刻技藝,為意大利早期電影帶來了創作的繁榮。
其次,影片在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上映后,不僅受到觀眾的喜愛,更啟發了電影工作者的深思。它的技術革新和壯觀場景設計使電影業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它那種使觀眾超越時空,恍如置身于影片中的自由表現手法就直接影響了格里菲斯,后者在仔細研究了《你往何處去?》、《卡比利婭》等片之后,即成功地拍攝了《黨同伐異》中的巴比倫場景。
20年代初期,意大利電影業出現了危機。由于意大利電影墨守成規,毫無創意,漸漸失去了觀眾。而此時的法國、德國電影以其豐富多彩的題材,浪漫的愛情故事乘機占領了意大利電影市場。意大利制片商安勃羅西奧為了招徠觀眾,大力投資拍攝新版本《你往何處去?》。他請了德國導演喬治·雅可比執導影片,作家鄧南遮參與編寫劇本,演員也來自四面八方。但這耗資巨大的影片并未能取得預想的成功。
80年代初,意大利電影業困難重重。首先來自美國的挑戰。好萊塢電子技術大成本的商業片充斥意大利影院,其次是電視和錄像的發展。如何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是每個電影工作者苦苦思索的問題。在題材選擇困難的情況下,一些電影工作者便從傳統文化中去挖掘“財寶”。佛朗哥·澤菲雷利重拍《茶花女》;盧易季·馬尼重拍復興統一運動時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的大將軍》;馬里奧·莫尼切利重拍60年代轟動一時的喜劇片《不知名的人》等等。正是在這種“重拍熱”的情況下,佛朗哥·羅西在80年代中期又重拍了《你往何處去?》。影片名星薈萃:克勞斯·瑪麗婭·勃蘭道爾(飾尼祿),西多夫(飾彼得羅留斯),莫利娜(飾尼祿的情人)等。壯觀的彩色畫面,加上音響效果,使顯克微支這部氣勢磅礴的力作,又一次在銀幕上展現了它那獨特的魅力。
上一篇:《主題》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關于愛情的短片》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