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 司湯達
司 湯 達
司湯達(1783—1843),法國作家。生于律師家庭,自小接受啟蒙主義思想影響,曾加入拿破侖的遠征軍,在皇家任過職。182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阿爾芒斯》,以后陸續寫出小說《紅與黑》、《巴馬修道院》等。他的作品最早體現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并深刻揭示了工業社會初期個人奮斗的艱難歷程。
《紅與黑》寫于1827—1830年,通過主人公于連的命運沉浮,充分展現了早期資本主義社會中個人與社會的沖突,以及個人的兩難處境。
維立葉爾市市長德·瑞那先生為他的三個孩子延聘了一位家庭教師,名叫于連,是一個文弱清秀,十八九歲的小伙子。他是本地鋸木工的兒子,14歲時就創造了能背誦整部拉丁文《圣經》的奇跡。西朗神父對這位弟子非常器重。實際上于連的內心從不認為《圣經》是一部有價值的書。他嗜如命根的是拿破侖的《圣愛倫回憶錄》。拿破侖是他狂熱崇拜的偶像。一個卑微、貧窮的下級軍官,僅憑手里的長劍,便做了世界的主人,這不能不使胸懷大志的于連神往。但是,拿破侖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于連對此很清楚。他感到做神父在目前更為實際有利,因為神父能拿到十萬法郎的薪俸,三倍于拿破侖當時手下名將的收入。而且他還親眼目睹一位聲望很高的裁判官竟斗不過一位年輕的神父,還差點斷送了自己的前程。于是,于連盡管心里崇敬拿破侖,外表上卻刻苦鉆研神學,竭力討好西朗神父。
德·瑞那夫人端莊秀美,盡管還未到而立之年,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于連剛跨入市長家門的時候,顯得靦腆局促。他那白嫩的面龐、一雙柔美動人的眼睛,竟使德·瑞那夫人猜疑他是個女孩,因此愛憐之心油然而生。于連為市長夫人的美貌深深吸引,竟沒有聽清她的問話。
德·瑞那夫人的女仆愛利沙也愛上了于連。她新近得到了一筆遺產,于是托西朗神父轉達對于連的情意,但遭到于連的拒絕。德·瑞那夫人因此松了一口氣,感到幸福的泉水在心頭流淌。
夏夜,全家人聚在菩提樹下納涼。于連無意間碰到德·瑞那夫人的手,她觸電般縮了回去。于連強烈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決心一定要握住她的手。次日晚,于連鼓足勇氣,非常緊張地握住了德·瑞那夫人的手;夜幕下,她想掙脫,但沒有成功,又怕在場的女友發現他們的秘密,所以不敢聲張。不過這天夜里,德·瑞那夫人還是感到無比幸福,以至失眠。
然而,她又不斷地責備自己,想用冷淡的態度疏遠于連。但是在于連請假和朋友跑生意的三天里,德·瑞那夫人的戀情反而愈加熾烈。重新見到于連時,她開始注重儀表,講究衣著;于連想占有德·瑞那夫人的欲望也更強烈。其實他愛德·瑞那夫人僅僅是為了占有她,以他這個貧窮、卑微的鄉巴佬占有美麗賢良的市長夫人,向她那個階層報復。一天深夜,他大膽地溜進德·瑞那夫人的臥室;她恐懼地用力將于連推開,但是頃刻間,又自動地投入他的懷抱。事后,于連又感到空虛,因為一顆慣于追求的心,一旦到了無所追求的境地是令人難以忍受的。
皇帝要駕臨維立葉爾市。在德·瑞那夫人的安排下,于連被聘為儀仗隊隊員。他以出眾的儀表在接駕儀式上大出風頭。許多人得知他的出身后,紛紛發出噓聲。伴駕時,于連對德·拉·木爾侯爵的侄子安地主教崇仰之至;他那樣年輕,便有如此顯赫的地位。這使于連的野心進一步膨脹。
德·瑞那夫人心愛的小兒子得了重病。她心急如焚,認為是上帝對自己的懲罰,于是陷入深深的懺悔中。這時女仆愛利沙由于妒恨便將德·瑞那夫人與于連偷情的事告訴了哇列諾先生,這家伙垂涎過德·瑞那夫人的美貌。他即刻給市長寫了封匿名信,但是德·瑞那先生為了顧全面子,而且考慮到妻子有可能從她姑母那里繼承一大筆遺產,于是不打算追究。德·瑞那夫人得知事情已經敗露,她叫于連偽造一封哇列諾給她的情書,然后交給丈夫,這樣就打消了他的疑心。但是全城的人都開始談論她和于連的事。一次,西朗神父聽愛利沙懺悔時,得知于連和德·瑞那夫人的私情,便決定把于連送到省城貝尚松的神學院去。
于連在神學院并不得意,而且被斷絕了與德·瑞那夫人的任何來往。好在院長非常賞識他;彼拉神父辭去院長職務趕赴新任的時候,將于連介紹給德·拉·木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從神學院出來,于連去見了一次德·瑞那夫人。那是在一個深夜,他弄來一架梯子,爬進德·瑞那夫人的臥室,并在她的房間里躲了整整一天。
來到巴黎木爾侯爵的家里,于連很快贏得了侯爵的歡心。侯爵有一個女兒,叫瑪特兒,是一個長著栗色頭發、體態勻稱、非常秀美的姑娘。她讀過許多浪漫主義的愛情小說。瑪特兒生性高傲,拒絕了許多貴族青年的求婚;但她竟為于連的孤傲自尊,故作姿態而動心。于連認為她是一個能夠給丈夫帶來好運的女子,于是狂熱地追求她。瑪特兒也懷著敢于沖破社會偏見,不顧地位懸殊的浪漫感情,主動寫信約見于連。她要于連在晚上用梯子爬進她的臥室;于連明白這是對他的考驗。當于連爬進瑪特兒的臥室,并使她失身后,這位高傲并且浪漫的姑娘又后悔不迭。以后瑪特兒反復無常,為此于連甚至想殺掉她。瑪特兒看著他手中的寶劍,反而認為這是于連愛她的表現,所以又約他來自己的臥室,并贈發鳴誓。過不了幾天,她又宣布不再愛于連,使于連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后來他聽從朋友的建議,假裝追求一位已故元帥的夫人,并互致情書。瑪特兒對此無法忍受,不得不屈服于于連。這使于連非常得意,一位驕傲的小組終于跪倒在他的腳下。
瑪特兒懷孕了,她寫信告訴父親打算同于連結婚。侯爵盡管怒氣沖天,但木已成舟,只好分給他們一部分田產和錢財,而且給于連寄去一張驃騎兵中尉的委任狀,并授予貴族稱號。正當于連在驃騎兵的駐扎地做升官發跡夢時,瑪特兒寫來一封信要他趕快回去。原來,木爾侯爵在調查于連經歷的時候收到一封揭發信,是德·瑞那夫人親筆寫的。一位負責德·瑞那夫人懺悔的教士,得知她與于連的私情后想討好侯爵,就寫了這封揭發信,然后逼迫德·瑞那夫人抄寫一遍寄出。侯爵氣急敗壞地把信給女兒看,不料瑪特兒癡情不改,她把信交給了于連。于連認出是德·瑞那夫人的筆跡。信很長,有一半字被淚水弄模糊。于連看完信說:“我不能責備侯爵,哪個父親愿意把他的愛女送給這樣一個人呢? 再見吧!”
于連來到維立葉爾市的教堂,德·瑞那夫人正在做祈禱,于連便朝她連開兩槍。德·瑞那夫人沒有受到致命的槍傷,警察當場逮捕了于連。
德·瑞那夫人傷口初愈就給每一個陪審員寫信,要求赦免于連。瑪特兒也四處奔走,找人營救于連。但是,于連在法庭上公開反對審判,他說:“我決不接受與我不同階層的人的審判。”法官們被激怒,一致通過于連犯了蓄意殺人罪,判處死刑。這項判決由新任省長哇列諾宣布。
德·瑞那夫人來到死囚牢探望于連。當于連得知那封信的真相后,原諒了她。她要和他一起死,被于連勸住了。他請求德·瑞那夫人照顧他和瑪特兒生的孩子。
于連終于走上斷頭臺。夜里,瑪特兒取下他的頭顱放在一張大理石的小桌上親吻著,然后親自把它葬在一個用石雕裝飾的山洞里。
德·瑞那夫人在于連死后三天,抱吻著她的兒子,離開了這個世界。
上一篇:《簡·愛》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紀念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