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19—1900
【介紹】:
作家、批評家、社會理論家,出生于倫敦,因受信仰福音主義父母的影響,原準備當牧師。1833年,全家開始第一次歐洲旅行時,羅斯金接觸到了自然和繪畫。1836年至1840年在牛津學習,并決定放棄牧師職業。1843年出版了《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1843—1860)第一卷。該書原本是為畫家特納作辯護,后來發展成了闡述藝術原則的專著。羅斯金認為藝術應基于國家和個人的正直及道德之上,是全球通用的語言。1860年完成全部五卷本。在《建筑的七盞燈》(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1849)中他將同樣的理論運用到建筑學上。1848年同尤斐米婭·格雷結婚,1854年離婚。1851年,作為最早的英國藝術批評家,曾為前拉斐爾兄弟會的作品辯護。他在第三本批評巨著《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1851—1853)中提出,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筑反映了意大利民族的優點,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則反映了腐敗。1857年左右,羅斯金的藝術批評變得更加社會化和政治化。他在《康希爾雜志》(The Cornhill Magazine)上發表關于財富性質的短論,攻擊資本主義的英國,指責現代藝術反映了現代工業的丑陋和浪費,短論后來匯編成集《給那后來的》(Onto This Last,1860)。羅斯金還在《芝麻和百合花》(Sesame and Lilies,1865)、《時與潮》(Time and Tide,1867)及《堅強保管人》(Fors Clavigera,1871—1884)中提出了一些積極的社會改革建議,其中許多建議,如養老金、教育全國化和勞動力組織等,已成為公認的社會制度。他是英格蘭第一位藝術教授(牛津,1870),講課很受歡迎。但是各種社會活動極大地影響了羅斯金的健康。1878年他第一次精神錯亂,之后情緒經常不穩定。在精神穩定的間隙,他創作出了最出色的散文作品———自傳《時至今日》(Praeterita,1885—1889)。十九世紀中期羅斯金曾統治了英國的藝術思想,他的藝術批評帶來了一場革命。他能以強烈的感受去審美,并以令人難忘的散文去表達他的感受。
上一篇:《羅塞蒂,克里斯蒂娜》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羅瑞,麥爾肯》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