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梅連·伊萬諾維奇·普加喬夫(Емельян Иванович Пугачёв,1742—1775),俄國1773—1775年農民起義的領袖。
1742年左右,普加喬夫出生在頓河沿岸齊莫維斯克鎮一個貧窮的哥薩克家庭。普加喬夫幼年喪父后,終日為全家生活操勞。他18歲開始服兵役,不久參加了俄、法、奧等國同普魯士的七年戰爭(1756—1763),在軍隊中當一名傳令兵。停戰后,普加喬夫回鄉務農。四年之后,他再次入伍。第一次俄土戰爭(1768—1774)開始不久,他被調到彼得·伊萬諾維奇·潘寧指揮的第二兵團當兵。1770年7月,在攻奪土耳其要塞賓杰拉的戰斗中,普加喬夫因作戰英勇被提升為少尉。戰爭環境使他變得機智勇敢,獲得了基本的軍事技能和指揮才能。1771年5月,普加喬夫因患瘰癘病獲準退役,成了頓河、伏爾加河之間的“流浪哥薩克”。
十八世紀后半葉,俄國農奴制經濟的發展和以農奴勞動為基礎的手工工場的增加,使各種形式的封建農奴剝削急劇加強。1768年開始的俄土戰爭,又使勞動大眾的生活日趨惡化。國內階級矛盾尖銳,農民暴動頻繁,在六十年代,僅中部地區就有40多起。沙皇政府派兵鎮壓,農民和政府軍之間不時發生激烈的戰斗普加喬夫親眼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橫征暴斂,各級官吏的貪臟枉法,地主階級的專橫跋扈。因此,他深知人民群眾的情緒和愿望,了解人民的愛和恨。
起義前,普加喬夫正在烏拉爾河流域的雅伊克鎮哥薩克中間流浪。哥薩克是十五一十七世紀逃到俄國南方邊疆的農奴、城市貧民組成的居民的名稱。隨著農奴制剝削的加強,哥薩克人數不斷增加。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上半葉,沙皇政府企圖利用哥薩克保衛南部邊境,給哥薩克武器、 彈藥、糧食和一些土地, 作為“服役”的薪餉,允許他們選舉自己的軍事首領,逐漸使哥薩克成了有自治權的軍事階層。1772年,雅伊克鎮的哥薩克因不堪壓迫殺死了政府軍官和哥薩克首領,遭到沙皇軍隊的鎮壓,哥薩克自治權被廢除,受到政府軍的管制和迫害。失去自治權的雅伊克哥薩克對沙皇政府強烈不滿,正在為改變自己的處境尋找出路。
當時,社會上紛紛傳說沙皇彼得三世沒有死,隱藏在哥薩克之中,說他能保護人民,同情哥薩克。一個偶然事件,使普加喬夫和他周圍的人產生了僭稱皇帝的念頭。一次,普加喬夫在多勃里揚斯卡勞動時,有人說他很象彼得三世。接著,有人又發現普加喬夫因患瘰癘病在前胸留下的疤痕,并謊稱這就是“皇帝的標志”。普加喬夫的朋友奇卡—扎魯賓、米亞斯尼科夫、波奇塔林等人見普加喬夫辦事果斷,有才能,希望他成為哥薩克的保護者,恢復失去的自治權,就極力鼓動和說服普加喬夫: “雖然你是頓河哥薩克,沒關系,我們已經承認你是皇帝了,就這樣好了……”。
經過一番策劃,普加喬夫以彼得三世的身份出現在雅伊克哥薩克之中。為了使更多的人相信并且跟隨“皇帝”起事,幾個知情的哥薩克故意當眾問普加喬夫:“聽說皇帝都有特殊的標志,那么,請你把自己的標志給我們大家看一看吧!”普加喬夫按事先商定的安排,抽出刀,割開襯衣前襟,袒露前胸,鎮定地指著自己的疤說:“這就是,請看吧!你們是沒有這樣的標志的。”熱切盼望出現“救世主”的人們既驚且喜,紛紛表示一定要為“皇帝”效勞。普加喬夫的擁護者迅速增多了。
1773年9月17日,普加喬夫率領一支由80名哥薩克組成的起義隊伍,從托爾卡契村出發,向雅伊克鎮要塞進發,一場反對農奴制壓迫的偉大農民戰爭開始了。
作為一個杰出的農民領袖,普加喬夫把對現存社會制度的仇恨與改善人民大眾的生活現狀,把對人民的同情與滿足群眾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發動人民群眾投入神圣的斗爭。普加喬夫說,所有的地主“都是法律和社會安寧的真正罪犯,是反對俄皇意志的兇惡敵人,必須結束他們的生命,即處以極刑,而他們的全部房產和地產應作為賞賜,歸我們自己使用”。他在起義當天發布的第一號檄文里寫道:雅伊克哥薩克,我的朋友們!你們同你們的父兄一樣,為了我、偉大的皇帝彼得·費得羅維奇的祖國效過勞,……我要賜予你們“河川、土地、草原、薪餉、武器和糧食”。在另一份用韃靼文寫的文告里說:要賜給巴什基爾人、哈薩克人、卡爾梅克人和韃靼人以土地、水源、草場、森林、自由和糧食等。
這正是哥薩克和廣大農民所要得到的一切,再加上僭號彼得三世這個外衣,在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各族人民中有很大的感召力。普加喬夫的宣言和許諾,正是他的起義綱領,是農民反對農奴制度、反對封建壓迫的思想意識的反映。因此,普加喬夫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起義隊伍發展很快,三天后增加到300人,多數是哥薩克、巴什基爾人和韃靼人。
1773年9月20日,起義軍成立了軍事委員會,作為總參謀部、最高法庭和軍需供應機關, 負責分配戰利品, 起草法令和文告,籌措武器、款項和糧草, 同起義軍各部分進行聯系, 嚴格軍紀,同掠奪行為作斗爭,在起義軍占領區實行哥薩克自治等。軍事委員會的建立,使起義具有一定的組織性,這在俄國農民運動史上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普加喬夫本想攻占雅伊克鎮,因了解到鎮內守軍人數大大超過起義軍,臨時改變計劃,去圍困奧倫堡。起義者沿途向各族群眾,其中有韃靼、巴什基爾、卡爾梅克、哈薩克等族人民,以及沙皇政府正規軍士兵,做了大量宣傳工作, 一路上沒有遇到大的反抗。許多要塞守軍和哥薩克紛紛殺掉自己的長官,歸順起義軍。每到一地,人們敲響教堂的大鐘,哥薩克、士兵、居民拿著面包和鹽,熱烈歡迎普加喬夫率領的隊伍。1773年9月下旬,起義者順利地攻克拉茲瑟普要塞、下奧焦爾和斯托勒鮑要塞、塔季謝夫要塞和切爾諾列欽要塞;10月初占領了伊列茨克鎮, 4日到了奧倫堡城下。這時,起義軍已有二、三千人,擁有火炮20多門。
奧倫堡是沙皇政府在東南地區的重要軍事據點。當時該要塞兵力不足,如果起義軍一鼓作氣,乘勝猛攻,有可能一舉拿下來。但普加喬夫采取了圍困迫降的策略,給了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以調兵遣將增援之機。她急忙派卡爾將軍率軍討伐起義者。卡爾的軍隊在奧倫堡城下慘敗。許多政府軍士兵倒戈投降普加喬夫。卡爾僥幸死里逃生。11月13日,在離奧倫堡4俄里的馬亞奇山附近,普加喬夫阻擊了奉命支援奧倫堡的辛比爾斯克駐防司令切爾內舍夫率領的正規軍。經過一場激戰,1200名政府軍被擊潰,許多軍官和士兵被俘。30多名軍官, 一邊稱普加喬夫為皇帝, 一邊哭著求饒,但普加喬夫還是下令把他們全部絞死了。
普加喬夫在作戰中異常機智勇敢, 顯示了杰出的指揮才能。每次戰斗,他總是身先士率,冒著槍林彈雨,英勇沖殺,毫不畏懼。人們勸他珍愛自己的生命,他卻滿不在乎地說: “炮火是不傷皇帝的,哪里見過炮火打死過皇帝呀?”他還多次同代表們一起去同奧倫堡等要塞當局交涉、談判,雖身臨險境、出生入死而泰然自若。廣大起義者深為普加喬夫的機敏果敢所鼓舞。在圍困奧倫堡要塞期間,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拉爾地區的農民、工人和各族被壓迫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投奔普加喬夫的隊伍。到1773年底,起義軍發展到3萬多人,擁有100多門火炮。圍困奧倫堡持續了半年之久,使沙皇政府有足夠的時間去動員主要的軍事力量,鎮壓起義軍。
葉卡特琳娜二世政府從各地調遣了大量兵力,向起義軍發起進攻。參加圍剿的,除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外,還有各地迅速組建起來的貴族義勇軍。1774年3月22日,這次農民戰爭中最激烈的一場戰斗,在塔季謝夫打響了。約8000名起義軍配備36門火炮,在普加喬夫親自率領下,以堅強的決心,無比的果敢,同戈利采恩公爵指揮的裝備精良的正規軍進行了殊死的搏斗。起義軍的裝備很差,除了少數人有毛瑟槍和手槍外,大多數人使用刀、矛等冷兵器。他們勇猛搏殺,前仆后繼,給了沙皇軍隊以沉重打擊。經過6個多小時浴血奮戰,終因力量相差懸殊,起義者失敗了。
4月1日,在薩馬拉河附近,起義者的隊伍再次被戈利采恩的軍隊擊敗。普加喬夫不得不帶領僅有的幾百人向烏拉爾地區轉移。南烏拉爾和巴什基爾工廠變成了起義者的據點。許多工人、農民和巴什基爾人加入起義者的行列,使起義軍得到新的補充。但是,烏拉爾已遭到政府軍的嚴重破壞,不宜久留。普加喬夫只好率軍且戰且走,向喀山和伏爾加河流域轉移。7月12日,起義軍攻占喀山城后,遭到沙皇軍隊的瘋狂圍剿,約8000人陣亡和被俘,炮隊也丟掉了。普加喬夫率領殘部渡過伏爾加河,到了西岸地區。
在伏爾加河西岸,普加喬夫重新發動和組織起成千上萬的農民,還吸引了部分楚瓦什、烏德摩爾梯等民族的人。起義很快席卷了諾夫哥羅德省和沃龍涅什省。幾千名貴族逃跑了。驚恐萬狀的沙皇統治者害怕起義軍進攻莫斯科,準備把宮廷撤到里加。但是,起義軍再次犯了策略上的錯誤。普加喬夫想到頓河去,以那里的哥薩克增補自己的隊伍。他沒有向西攻打莫斯科,而是揮師南下,試圖占領戰略要地察里津, 結果貽誤了戰機。 8月21日,普加喬夫逼近察里津,還沒有來得及占領該城,就在黑崖附近同追蹤而來的沙皇軍隊遭遇了。 8月25日拂曉,在薩爾尼科夫漁站同米赫爾孫軍團的一場血戰,起義軍被完全擊潰,全部人馬和從各地得來的財產幾乎損失殆盡。普加喬夫帶領200多名雅伊克哥薩克和農民,東渡伏爾加河,逃往草原地帶。隨著情況不斷惡化,普加喬夫的隊伍日漸縮小,最后剩了不足50人。
在軍事鎮壓的同時,沙皇政府采取了的離間和收買手段,瓦解和破壞起義隊伍。為了捕捉普加喬夫,沙皇發出詔書宣告:“有誰能把這個惡棍、叛徒擒拿歸案者,立賞3萬盧布,將其殺死帶來尸體者,賞5,000盧布”,并且張榜懸賞通輯普加喬夫。在起義遭到無可挽回的失敗的情況下,沙皇的重金誘惑發生了作用。起義隊伍中的異己分子、富裕的哥薩克見到大勢已去,決定出賣普加喬夫求得沙皇統治階級對自己的寬恕。1774年9月14日,起義軍軍事委員會成員特沃羅戈夫、炮兵長官丘馬科夫和費杜列夫等叛徒,在大烏晉河東岸(現在稱作亞歷山大羅夫蓋的西北郊),用欺騙的方法,趁普加喬夫沒有防備,將他捆綁起來,帶到雅伊克鎮,交給了沙皇當局。
10月25日,普加喬夫被戴上手銬腳鐐,裝進特制的木籠囚車,在兩連士兵的監督下,押送到莫斯科。經過多次嚴刑拷問,由葉卡特琳娜二世親筆核準,判處普加喬夫死刑。法庭宣布把普加喬夫砍掉“頭和四肢,將頭插在木樁上, 把身體的各部分放到莫斯科城的四方,然后用車輪碾碎,在原地燒掉”。
1775年1月10日晨,普加喬夫被押到莫斯科的波洛特尼科夫廣場。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自豪地站在囚車的高臺上,后面步行跟隨的是他那些上了鐐銬的戰友。普加喬夫登上斷頭臺,鎮定自若地聽完對他的判決之后, 沉著地向周圍群眾說: “信奉正教的人們,如果我有什么失禮的地方,請你們原諒吧!”話音剛落,這位農民領袖的血淋淋的頭顱便滾落在斷頭臺上,接著又被肢解、焚尸。
沙皇政府殘酷地處置普加喬夫起義的參加者。被害者的尸體久久掛在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上。他們的妻子、兒女被政府官吏拉去充當農奴。起義遭到血腥鎮壓,但是,普加喬夫點燃的偉大農民戰爭的火焰,一直延續到1775年8月。
普加喬夫領導的這次農民戰爭,是俄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農民起義,席卷了伏爾加河、頓河和卡馬河流域的廣大地區,沉重地打擊了沙皇統治階級,動搖了農奴制國家的基礎。象俄國歷史上其他農民戰爭一樣,這次起義具有其歷史局限性,它只反對貴族和個別宮吏,沒有意識到要推翻剝削制度。所以,這些人的發動只是被壓迫階級自發暴動的反映,是農民反對封建壓迫的自發起義的反映,不能得到任何重大的結果。
普加喬夫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普加喬夫的英勇形象一直流傳在俄國的民歌和傳說里,他所領導的偉大農民斗爭載入俄國人民的光榮史冊。
上一篇:普列漢諾夫
下一篇:普羅科匹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