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密茨凱維支《寫在卡羅林娜·雅尼什的紀念冊上》愛情詩鑒賞
〔波蘭〕 密茨凱維支
當一群一群的候鳥在空中哀鳴,
躲避著冬天的風雪,飛向遠方,
不要譴責它們,朋友,沿著熟悉的道路
鳥兒們還要回來,到了春天的時光。
但是,傾聽著它們的聲音,請你記起我!
只要希望重新對我的命運放出光芒,
我就立刻駕著歡樂的翅膀離開那里,
迅速地飛向北國,回到你的身旁!
(孫用 譯)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分別的時候,往往要在好友的簽名冊上留下一段話,或表達對離別的感嘆,或寄托對親友的祝福,或展望未來的生活,或傾訴對情侶的愛戀。常此以往,這種簽名冊就會變成一本頗具保存價值的感情檔案。人們從中可以找尋到流逝的過去,人們亦能從中再現往日的自我。密茨凱維支的《寫在卡羅林娜·雅尼什的紀念冊上》就是這樣一首留在簽名冊上的詩。
亞當·密茨凱維支(1798—1855)是十九世紀波蘭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生于立陶宛,在異國的統治下度過童年,從小就受到愛國思想的熏陶。1815年,他開始在維爾諾大學讀書,并參加愛國運動。1819年大學畢業后,他在科夫諾中學任教。1823年,波蘭的愛國學生運動遭到沙皇鎮壓,他因此而被捕入獄。隨后,他被流放到俄國。在這期間,他同十二月黨人建立了聯系,結識了普希金等著名作家和詩人。1829年,他到達羅馬。第二年,華沙爆發了反俄起義。消息傳來后,他立即整裝回國參戰。從1832年起,他定居巴黎,先后擔任一些進步刊物的主編。在政治生涯中,密茨凱維支把為祖國的自由獨立而斗爭作為自己一生的理想。在詩歌藝術上,他繼承了波蘭古典詩人和歐洲浪漫主義詩人的傳統,特別是吸取了民間詩歌的精華,把波蘭的民族詩歌推到一個新的高峰,并在世界文學中產生了一定影響。
這首詩寫于1829年,正值詩人離開俄國的前夕。卡羅林娜·雅尼什是詩人極為要好的女友。她一生都愛著詩人,曾經把詩人的許多作品譯成德文和法文。詩人對她也深懷愛戀。但是,在祖國受難,人民受苦,自己也屢遭迫害的年代,他不得不把個人的情感同祖國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因此,盡管他們情深似海,盡管他們難舍難分,但終要面對這種痛苦的感情選擇。詩人用“候鳥”象征他自己,用“冬天的風雪”象征那個黑暗的現實,用“哀鳴”來比喻他的離別之情。秋去冬來,冰雪覆蓋了大地,“候鳥”不得不在“哀鳴”聲中依依不舍地離開它曾經生息過的土地而遠走高飛。此時此刻,詩人的心情是沉重的。這短短的一聲“哀鳴”包容了多少難舍的話語和含淚的苦衷。“候鳥”遠去了,留下的則是憂愁和悲哀。然而,憂愁并不意味著絕望,悲哀亦不表明悲觀。詩人堅信那難舍的情、那難忘的愛定會使他們重逢。因為如果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遙遠,所以,他用“春天”來象征生活、斗爭和愛情的美好。詩人寫道:“朋友,沿著熟悉的道路/鳥兒們還要回來,到了春天的時光。”基于這種強烈的樂觀主義信念,詩人懇請女友記住他,“傾聽著它們的聲音。”雖然他暫時遠離,但心仍在這里跳動,“只要希望重新對我的命運放出光芒,/我就立刻駕著歡樂的翅膀離開那里,/迅速地飛向北國,回到你的身旁!”此時,開頭的憂愁和悲哀早已煙消云散,一種高昂的基調和明朗的色彩充溢了全詩。
上一篇:〔俄—蘇〕葉賽寧《你不愛我也不憐憫我……》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日本〕北原白秋《單相思》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