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托馬斯·穆爾《威尼斯船歌》愛情詩鑒賞
〔愛爾蘭〕 托馬斯·穆爾
當晚風吹過那彼亞采塔的時候,
啊,妮娜,你可知道,有誰在此等候?
雖然你戴上面罩輕紗,我也能分辨;
你知道我的心中愛情如火燃燒。
我披上船夫的偽裝在此等候,
我戰栗地告訴你:“小船已準備好了。”
啊,來吧! 趁烏云還遮掩著明月,
快來吧! 讓我們趁此月夜就飛奔他鄉!
(尚家驤 譯)
雖然這首小詩只有兩節,視角卻別具一格。我們研讀一些出色的愛情詩歌,就會發現詩人們都為自己的激情尋找最好的表達方式,選擇理想的審美視角。他們或謳歌愛人之美色,或傾吐離別之凄苦,或暢敘相愛之甜美,或訴說思念之悠長,總之,溶巖需要一個噴火口,激情需要捕捉一個觸發點。托馬斯·穆爾在《威尼斯船歌》中,就獨具匠心地捕捉了“月下情奔”這個觸發點。
可以說,愛情是一條長長的河,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相思、相愛、相守,每一個階段都有令人心醉的時刻。詩人舍去“我”和妮娜的愛情生活中的許許多多,只渲染了“月下情奔”這一最富有戲劇性、最能打動讀者的時刻。誰能不承認,這剪裁真是別具一格。
如果說,愛是一條線,“月下情奔”就只是這線上的一個點,然而,這個點很有凝聚力,沒有愛之熱烈,怎會雙雙私奔?沒有長相廝守的意愿,怎能夜幕下踏上同一條船?沒有同生死、共患難的決心,怎會舍棄父老、丟掉家園?全部的愛,都集中到這個點上,全部的情也都從這個點上流淌出來。從這個點,我們可以窺見出:樹蔭下,他們的擁抱;睡夢中,他們的相思;原野里,他們的笑聲;果樹旁,他們悄悄的知心話……。讀者可以通過想象和聯想,去填補那個點以外的空白,因為這是詩人留給讀者的任其思緒馳騁的空間。
詩人捕捉的這個點不但很有凝聚力,而且極富浪漫情趣:晚風習習吹,月光朦朧朧,輕紗遮俏面,戀人偽船夫,真是醉人的畫面。
表面上看,這首詩的風格是歡快的,然而細心的讀者會從詩中悟出一種酸澀:如此一對戀人,為何要“月下私奔”? 他們門戶不當? 他們貧富懸殊? 他們的父母從中作梗? 他們是在逃避原來的包辦婚姻? 這又是一片空白。然而詩人對婚姻、家庭、愛情的全部思考,都集中在這片空白之中。不過,作者以樂觀的情緒謳歌“月下情奔”這一舉動,就清楚地表現了作者的愛情觀。他鄙視千百年來套在“愛情”“婚姻”上的枷鎖,他呼吁青年人要以足夠的勇氣去開創新的生活。
其實,托馬斯·穆爾本人就是一個勇氣十足的詩人。他出生愛爾蘭,青年時代就對英國奴役愛爾蘭極為不滿,積極宣傳解放思想。1798年,愛爾蘭起義爆發,殘遭英國政府的血腥鎮壓,他被迫離鄉出走,移居倫敦。他的詩始終洋溢著愛國主義精神。
上一篇:〔英國〕哈特利·柯爾律治《她的外貌并不令人陶醉》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匈牙利〕裴多菲《小樹顫抖著》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