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穆罕默德·加耶西《十二月歌》愛情詩鑒賞
〔印度〕 穆罕默德·加耶西
涼秋八月使人愁,
茫茫黑夜如何度?
夫君遠行樓凄涼,
床如毒蛇把我傷。
扶著床沿獨自眠,
眼裂心碎上黃泉。
電閃雷鳴使人驚,
離愁好似鬼索命。
暴風驟雨平地起,
淚珠好似檐頭水。
四周一片水汪洋,
我像枯木又逢霜。
八月思婦如秋草,
夫君不歸草枯黃。
大地被水淹,
水天連一片。
思婦沉情海,
在向夫呼喚。
冬天晝短夜更長,
無邊苦痛實難忘。
思婦離愁如長夜,
好似油燈燃天亮。
清寒襲來身發抖,
如有夫君又何愁?
家家少婦理新裝,
我的容貌在夫旁。
狠心離去終不回,
夫回我容則同歸。
離愁似火燒我心,
點點滴滴成灰燼。
我的夫君不知情,
不知青春毀妾身。
黑蜂和烏鴉,
去告我夫君。
說我遭火焚,
黑煙熏你身。
公主從容理盛裝,
一死殉夫來成雙。
日落西山夜來臨,
明月無光夜昏沉。
手分頭發珍珠脫,
好似流星往下落。
頭上珠砂線一條,
猶如黑夜火光照。
原想百年有一天,
雙雙攜手離人間。
如今鴛鴦兩離分,
無你我自怎生存?
我將為你獻此身,
化成灰燼無遺恨。
好似撲燈蛾,
畢生守誓約。
萬事全都拋,
一死守貞節。
(劉安武 譯)
《十二月歌》節選自長篇愛情敘事詩《伯德馬沃德》,題目為鑒賞者所加。詩作者穆罕默德·加耶西是中世紀印地語民間詩人?!恫埋R沃德》這部長詩共分58章,600多節,計11000余行。首先向讀者介紹一下該詩的故事梗概。
基道爾土邦的太子寶軍從鸚鵡嘴里得知獅子國(即今斯里蘭卡)的蓮花公主容貌出眾,堪稱絕世佳人,便沖破七重險惡海洋的阻隔,舍生入死前來與其結為伉儷。寶軍的原配夫人因丈夫久去不歸而痛苦,于是托飛鳥傳書,使寶軍重返故國家園。這時,德里皇帝阿拉烏丁遣使來向寶軍索取美人,遭到嚴辭拒絕,遂動用重兵前來征討,歷時8年交戰,雙方勝負不分,只好議和。阿拉烏丁賊心不死,又施奸計,捉住了寶軍。蓮花公主設計將丈夫救出。后來寶軍又與鄰國國王作戰,后者也千方百計想搶走公主,結果兩敗俱傷,雙雙陣亡。寶軍死后阿拉烏丁又率重兵來攻,但未想到公主已殉夫自焚,看到的僅是一堆骨灰。
《伯德馬沃德》的故事情節主要來自歷史事實、傳說和民間故事,在此基礎上經過詩人的藝術加工和再創作,最后成為一部完整的、悲劇性的愛情敘事詩。應該看到,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同歸于盡,這種愛情悲劇顯然具有典型的社會性。正是社會上的邪惡勢力,即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阿拉烏丁)破壞了他們的愛情和幸福,而且置他們于死地。此即這部長詩的主流。
這里選了其中的3段詩,前2段是寫寶軍原配夫人納格姆蒂思念丈夫的心情,即所謂借景抒情或觸景傷情的“十二月歌”,寫得凄惻纏綿,娓娓動聽。從中似可嗅到中國古代春閨思夫的風韻。第1段詩將離愁置于“涼秋八月”抒發更加重了渲染力。“八月思婦如秋草,夫君不歸草枯黃”,思婦以秋草自喻,表達她乞盼丈夫歸來的心情何等急切!妻子夜守空閨,思念丈夫,自然感到“床如毒蛇”,坐臥不安;加之“電閃雷鳴”,風雨驟起,又使她增添了幾多離愁別恨!詩人最后寫出妻子的相思淚匯成浩瀚的情海,她置身其間,“在向夫呼喚”……可見,這段詩想象奇妙,構思新穎,比喻貼切,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第2段詩結尾處,思婦選中黑蜂和烏鴉給丈夫帶信,別有一番寓意。這樣一來,她的丈夫又怎能不會相信,離愁和青春的火焰正在吞噬著自己的嬌妻?倘若實在不信,那就請看二位使者被燒烤他妻子的煙火熏黑的模樣吧! 由此可見詩人匠心獨運,手筆不凡。
最后是長詩結尾的一段詩,寫蓮花公主為了不落入阿拉烏丁之手,為了忠于愛情、保持貞節,決定自焚殉夫。這種情況,在印度確乎有之。自焚殉夫的“烈女”被稱作“沙提”,意即“貞潔的女人”。尤其在中世紀,許多印度婦女為表示對血沃疆場的丈夫的忠貞,自愿陪同丈夫的尸體自焚。這首思婦的絕命詩寫得凄惋悲愴,催人淚下。
上一篇:〔法國〕魏爾倫《決不再》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英國〕雪萊《印度小夜曲》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