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靈感經常發生在不刻意尋找答案的瞬間
其實,早在2020年年初,我就打算撰寫《精力管理:成就卓越人生的關鍵》這本書了,也開始著手構思整體的框架。遺憾的是,醞釀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文檔上除了一個早就定下來的書名以外,再無其他,沮喪而焦慮的我,不得不放棄。
時隔一年,重新拾起這個選題,一下子就找到了靈感,行云流水般地構思出了現在的提綱。那一刻,我腦子里冒出了“最優體驗”這個詞,并深刻地感受到全情投入帶來的興奮感與充實感,并將下面的這段話摘錄在日記本上:
“一般人認為,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莫過于心無牽掛、感受最敏銳、完全放松的時刻,其實不然。雖然這些時候我們也有可能體會到快樂,但最愉悅的時刻通常在一個人為了某項艱巨的任務而辛苦付出,把體能與智力都發揮到極致的時候。”
為什么同一個選題,在年初的時候,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依舊一籌莫展;而到了年末,只是以嘗試的心態重新拾起,思維卻完全打開了?前后的差別,不只在于個人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個人的心態與大腦的狀態。
2020年年初,我剛剛告別長達一年的高強度工作節奏,那一年完成了三個極具挑戰性的項目,還有其他零散的小項目,精力體力嚴重透支。盡管“難啃的骨頭”已經啃完了,但我的思維并未得到有效的恢復,想要重新在心流狀態下完成新工作任務,根本不現實。
長時間連續工作并不是高產出的最佳途徑,因為思考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別看大腦只占體重的2%,但它需要人體25%的氧氣供給。如果思維得不到足夠的恢復,就會判斷失誤,降低創造力,甚至無法合理地評估風險。想要思維恢復,間歇休息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的手機里有運動軟件,且里面有訓練課程的視頻,仔細觀看一下你會發現:任何一項運動,在完成一組訓練后,都會安排間歇休息,目的是讓我們的體力得以恢復,繼續下一組的訓練。思維也是一樣,需要用間斷性的休息方式來獲得再生的能力。
2020年年末,我在重拾這一選題時,內心是很平和的,身體的狀態也很好。因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我調整了生活與工作的節奏,一切有條不紊,在平穩中前進。所以,對于和精力管理相關的信息,都會讓我快速地聯想起生活中的細碎經歷,或是萌生出一些感悟,然后就順理成章地把這件事情做好了。
從事文字、藝術創作、科技研發的人,大都知道“靈感”是多么重要。只不過,那種突然間給頭腦帶來啟發的感覺,猶如曇花一現,無法一直存在。有意思的是,幾乎沒有人會在工作中獲得最佳靈感,反倒是沐浴、躺在床上、跑步、聽音樂、做夢或度假的時候……會讓人靈機一動,誕生一些奇思妙想。
即便是達·芬奇那樣富有創造力又高產的藝術家,也需要定期放下工作,在白天里小憩一下,恢復思維精力。他在創作《最后的晚餐》期間,為了保持穩定的產出,有時會在白天花幾個小時做夢,不管圣母感恩教堂的副院長怎么催促,他都堅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對于這樣的做法,達·芬奇在《論繪畫》中給出了答案:“時不時離開工作放松一下,是個非常好的習慣……當你回到工作時,做出的判斷會更加準確,而持續工作會降低你的判斷力。”
間歇再生的價值,我們無須再贅述了。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是:間歇休息該如何進行呢?有什么辦法能夠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里,更多地迸發出創造性的靈感呢?
·結合自身的情況,找對間歇再生的時間
人的精力是一條波動的曲線,有高低之分。許多時間管理的書籍中提到的“黃金時間”的概念,與之如出一轍。在精力值處于高點的時候,要用來處理重要的事務,待精力值逐漸滑落至低點,自己感覺很疲憊時,就要用間歇休息來放松一下,讓思維精力再生,重獲靈感。
·找到并記住能夠為你帶來靈感的事情
在平日的生活中,多留意一下自己在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既感到舒適放松,又能萌生出想法與感悟。如果有的話,將其作為靈感獲取源,在間歇休息時不妨做這些事,幫助自己恢復思維精力。就我個人而言,看書、看電影、泡茶,都屬于我的靈感產生機制。
·隨時隨地記錄一閃即逝的靈感與想法
很多人都有過“忘記靈感”的遺憾,在做某一件事情或看到某一情景時,腦子里靈機一閃冒出了一些想法,但因為沒有及時記錄下來,過后怎么也想不起來了。鑒于此,我們要養成隨時隨地記錄靈感的習慣,可以準備一個專用的小本,或是制訂一份電子手賬,把所有的都記錄在案。休息的時候,不妨翻看一下,說不定當初的靈感會給現在的你提供有效的幫助。
現階段,我正在嘗試利用“番茄工作法”來進行思維調節,讓精力源在獨立分割的時間模塊下得到緩沖、調整,最大限度地實現全情投入。這個方法很簡單:每工作25分鐘(一個番茄時間)后,休息5分鐘,這個番茄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一旦中途中斷了手上的工作,這個番茄時間就視為無效,需要重新開始計時。
休息的5分鐘時間,可以離開書桌走動一下,或做一些簡單的放松運動,都是很好的休息方法。我平常會利用這幾分鐘時間,給自己接一杯水,做兩組開合跳,既完成了身體上的鍛煉,又讓大腦得到了休息。休息過后,再決定接下來是繼續同一項任務,還是切換到另一項活動。這種“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的模式,能夠讓我進入一個有規律的工作節奏中,保證了一天的平均效率。在完成4個番茄的工作時間后,可以進行15~30分鐘的大休,這樣有助于保持充分旺盛的精力。
精力錦囊
時不時離開工作放松一下,是個非常好的習慣……當你回到工作時,做出的判斷會更加準確,而持續工作會降低你的判斷力。——達芬奇
總而言之,不要長時間持續地工作,那不是一個好習慣,也無法讓工作變得高效。我們要學會管理精力,在有限的工作時間里盡可能地實現全情投入,享受心流帶來的優質體驗。在這樣的狀態下工作才更具有創造力,并能產生幸福感,而不是拖著疲憊煎熬度日。
上一篇:深層價值與目標是一種獨特的精力源
下一篇:靈活應對學習,不當毛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