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上完班很累還去運動嗎?不去會更累
經歷了一天的摸爬滾打以及神經的緊繃狀態(tài),總算熬到了下班點兒。起身的那一刻,腰酸、背痛、腦袋脹,不是一個累字能形容的。這時,微信里收到一條消息,是你辦卡的那家健身房的教練,對方熱情提醒你:“××哥(姐),好久沒來鍛煉了,今天下班有空來健身吧!要堅持呀!”瞬間,糾結的思緒占滿了大腦:我也知道,堅持鍛煉對身心有益呢!可這一天天的,上班就夠累了,哪兒還有精力去健身啊!
這是一個特別現(xiàn)實的問題,也是困擾著許多職場人的難題:內心有去運動的意愿,卻邁不動沉重的腳步,只能感嘆“心有余力不足”。上班累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可對于這個問題還是要鄭重其事地提醒大家一句:上班累也得去運動,因為不去會更累!
為什么這樣說呢?所謂累,其實就是疲勞。這是一個很復雜的身體機制,由各種因素導致,目前學界將其分為兩類——體力疲勞和精神疲勞。
體力疲勞,是肌肉和軀體經過運動,出現(xiàn)了缺乏能量、代謝廢物聚集和一些內分泌變化的情況。運動健身產生的疲勞,大都屬于這一類。通過飲食和休息,就可以恢復。
精神疲勞,是人體機體的工作強度不大,但因為神經系統(tǒng)緊張,或長時間從事單調、厭煩的工作而引起的主觀疲勞。比如,長時間地寫文案、畫設計圖等,都會導致腦力疲勞,就連長時間打游戲也會引發(fā)精神疲勞。
上了一天班,我們感覺累,實際上就屬于后者,即精神疲勞。大量的研究和實驗證明,適當?shù)捏w育運動不僅有助于身體健康,還能夠讓日常工作導致的精神疲勞得到緩解。在同樣的條件下,運動的方式比聽音樂等方式,緩解精神疲勞的效果更勝一籌。
那么,選擇什么樣的運動比較合適呢?在沒有大塊時間的條件下,如何堅持運動?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后一條,更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
我們都知道,心肺功能好的人群患慢性疾病的概率明顯低于心肺功能差的人群。正因為此,不少人都關注心肺功能的訓練,且首先想到的運動項目就是跑步。實際上,如果平日里沒有運動基礎,高強度的訓練并不是心肺鍛煉的最佳選擇,況且這種突然性的高強度訓練,還可能引起心臟問題。要想借助運動提升身體的免疫力,需要在適合自己的強度下運動。
精力錦囊
如果工作時間很長,或者工作安排不規(guī)律,很難抽出充足的大塊時間去鍛煉,那么你可以了解一下間歇性訓練,這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運動方式。
什么是合適的強度呢?這里有一個舒適區(qū)的概念:首先是保證運動安全,不會對軀體造成傷害;其次是享受運動過程,從中感受到快樂,能持續(xù)下去。通常來說,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95%都處于舒適區(qū),另外5%在舒適區(qū)的基礎上稍微提高一點強度,就是合適的。
·跑步不適用于體重基數(shù)大的人
跑步是最簡單易行的運動項目,但如果體重基數(shù)過大,本身肌肉不足,真的不建議跑步。相比而言,健走或者在跑步機上帶坡度走,更為安全有效。當體脂率不在肥胖區(qū)間后,可以考慮慢跑,這也是讓心肺功能循序漸進提高的過程。
走路也是講究章法的,一定要讓身體更多的肌肉群參與到走路的動作中,增加身體的整體消耗,所以大幅擺臂是必要的。另外,走路時要保持肚臍向前,這樣能夠穩(wěn)定骨盆周圍肌肉,避免造成膝關節(jié)損傷;腹部要保持收緊狀態(tài),增加腹部鍛煉效果。走路的步幅要大一點,這樣對美化腹部和臀部的線條有幫助。最后一點,走路期間要保持水分的攝入,最好每10分鐘就補充一次水。
·低強度運動開啟脂肪功能模式
有人跑3~5公里就氣喘吁吁,有人能順利地跑完一場馬拉松,兩者差在哪兒了呢?多數(shù)人覺得是體能的問題,實際上這是部分因素,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兩者動用的能量來源不一樣。
我們體內有三種提供能量的物質:糖分、蛋白質和脂肪。通常,蛋白質的使用很少,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是糖分和脂肪供能。我們體內的糖分含量是400g左右,能支撐跑20千米左右的能量消耗;而我們身體里有大量的脂肪,一個體重60kg的人,如果體脂率是20%,他身體內的脂肪含量就是12kg,這些脂肪提供的能量可以支撐跑1500千米左右的能量消耗。
所以,依靠糖分提供能量的人是跑不遠的,且耐力較差。我們要學會更多地利用脂肪來提供能量,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耐力,還能保持好身材。具體該怎么訓練呢?
問題還要回到運動強度上來:只有進行低強度的運動時,人體以脂肪消耗為主;而高強度的運動,依靠的是身體里的糖分提供能量。平時,我們可選擇的低強度運動有慢跑、健身操、騎行、游泳等。
·間歇性訓練不必占用大塊時間
如果工作時間很長,或者工作安排不規(guī)律,很難抽出充足的大塊時間去鍛煉,那么你可以了解一下間歇性訓練,這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運動方式。
間歇性訓練方法的提出者,是20世紀50年代德國的心臟學家賴因德爾和教員倍施勒,其核心理論就是,在訓練中加入休息時間,讓身體可以完成高強度的工作。間歇性訓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增強抗壓能力,對壓力不會那么敏感,遇到挑戰(zhàn)時可以保持從容的態(tài)度。因為在平日的訓練中,已經把身體訓練到時刻備戰(zhàn)的狀態(tài)了。
間歇性訓練有很多種,如短跑、爬樓梯、動感單車等,有一些運動軟件里也提供了大量的間歇性訓練的視頻,都可以作為選擇和參考。每次只要花費20分鐘,就可以達到訓練的效果,不會耗費太多的時間。
當你感覺工作辛苦,依靠睡覺卻得不到緩解時,給自己的身心來一場“積極性恢復”吧!走出家門,邁開腳步,快走5千米;跳進恒溫的泳池,暢快地游1500米……這樣的積極性恢復,比靜坐和躺著,能更快地幫你趕走疲勞!
上一篇:高唱“百忍歌”,等待時機
下一篇:不偏執(zhí),隨機應變才能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