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
在擁擠的公交車廂或者地鐵車廂里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除了大多數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之外,很多年輕人都在盯著手機看。他們或者在網頁上瀏覽花邊新聞,或者在看各種搞怪的視頻,面對這類低頭族,人們忍不住憂慮。不知從何時起,人們漸漸地舍棄了紙質書籍,而選擇在便攜易帶的手機上看各種電子文字,且不說電子產品對于視力不利,也少了紙質書籍的油墨香氣。
眾所周知,書籍是人類精神的食糧,尤其是那些已經經過歷史的檢驗,成為經典的書籍,更是能夠讓人們在閱讀之余和古代的先哲、偉人進行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進行靈魂與靈魂的交融和碰撞。所以愛讀書的人都有著獨特的氣質,也許短時間的讀書并不會讓人有明顯的改觀,但是長時間的閱讀一定會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所以愛閱讀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手不釋卷更是會讓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與書香為伴,與知識為伴,就像身邊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在陪伴一樣,是能夠使人受到有益的影響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只要避開那些教人學壞的書籍,不管看什么類型的書,都會給人帶來好的影響。例如,看哲學的書籍,讓人心智神明,洞察深刻的人生;看醫學方面的書,讓人對于人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懂得養身;看百科方面的書,可以拓寬人的視野,讓人更加思維開闊;看社交方面的書,可以提升人的社會交往能力,讓人學會與人溝通,也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而搞好人際關系,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總而言之,看書使人明智,任何時候,都要積極主動地看書,與書為伴,才能讓書香浸潤我們的心靈,讓知識充實和豐富我們的靈魂。
在美國,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播種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可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習慣決定命運,而讀書的習慣也的確會真正改變人的命運,使人終身受益。
早在古時代,人們就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所以才會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而行萬里路卻需要具備很多方面的條件,為此和旅行相比,讀書是更容易進行和堅持的,與旅行也并不相互沖突。所以在還沒有條件去旅行或者不能把旅行作為人生常態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邊學習邊閱讀,也可以邊工作邊閱讀。實際上,一歲多的孩子就可以看繪本,為此父母要更早地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這樣才有助于孩子愛上閱讀,也有助于孩子的成長。
當然,要想培養閱讀的好習慣,并非簡單容易的事情,必須在很多細節方面都面面俱到。首先,要做到手不釋卷。很多人都抱怨生活和工作的節奏非常緊張,根本沒有時間看書,實際上當你真的想要看書,你會發現有很多零碎的時間都可以用來看書。例如,可以利用等公交車的時間,或者是在約會朋友的時間間隙里讀書。日積月累,當把這些零碎的時間整合起來,就可以產生強大的閱讀效應。此外,每到周末的時候,應該固定大段的時間看書,漸漸地把閱讀當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和生活方式,那么閱讀就會變成水到渠成的事情。其次,還要在家庭生活中營造讀書的氛圍。不管家里有沒有孩子,都應該在固定的時間里一起捧起書本,這樣一來,全家人可以交流讀書的心得,也可以讓家庭處處彌漫著閱讀的氣氛和書籍的油墨清香。最后,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時候要帶著紙筆做閱讀筆記,也要進行深入的思考。讀書最終的目的是用書本上的思想充實自己的靈魂,如果讀書之后馬上就忘記了,那么就無法得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讀書是一種途徑,書籍是一種媒介,讀書最終的目的是與作者交流,感受作者的思想,也接受作者的啟迪。這樣的閱讀,才是更加深刻和收獲滿滿的。
上一篇:書中有著美好的未來
下一篇:事無巨細,每件小事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