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也需要發泄
社會心理學家所說的“霍桑效應”也就是所謂的“宣泄效應”?;羯9S是美國西部電器公司的一家分廠,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這個廠請來包括心理學家在內的各種專家,在約兩年的時間內找員工談話兩萬余次,耐心聽取工人對管理的意見和抱怨,讓他們盡情地宣泄自己的不滿。結果,霍桑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這種奇妙的現象就被稱作“霍桑效應”。
小樂感冒還沒有好,就想吃冰激凌,媽媽不同意。小樂生氣地揮著小拳頭打媽媽,邊打邊嚷嚷:“打死你,打死你?!笨匆娦愤@樣表現,媽媽很是無奈。
小樂是個內向的小姑娘,她不喜歡說話,一遇上不高興的事情,就狠狠地咬自己的手。小手上留下一個個的小牙印,讓媽媽心疼極了。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應當學會發泄情緒,特別是孩子,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差,也不會用大道理來開脫自己,要他們很快調整心態,做到豁然開朗似乎比較苛求。因此對他們而言,保持情緒平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情緒發泄出來,這對他們的身心都有好處。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定的情緒狀態,如恐懼、喜悅、悲哀、憤怒等。與成年人能夠有理智地控制情緒不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有了負面的情緒就會當場發泄出來。由于孩子年紀尚小,與人交往、溝通的經驗尚淺,且對自己產生的情緒認識不清,所以他們在出現負面情緒時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只好自己尋找方式來進行宣泄。
在沒有父母引導的情況下,孩子自發的宣泄方式往往是不當的,如哭鬧、攻擊他人、傷害自己等。不過,即便孩子們發泄情緒的方式有些過激,父母也應給予充分理解,所需要做的不是阻止他們,更不是大發雷霆或使用暴力,而是讓他們懂得發泄自己的情緒。當孩子情緒平復后,你會發現他比以前更懂事了,還會為自己的過激行為感到慚愧,并對父母的寬容心存感激。
孩子慢慢長大,心里想的東西越來越多,那種“給塊糖就不哭”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他們開始用心感受世界,尋找自己的朋友,開始將心里的一個角落封閉起來只裝入自己的小秘密。有時,他們忽然覺得自己充滿了矛盾和困惑,內心煩躁不安,想找個人大吵一架。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有時壓力會使處于天真爛漫年齡段的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假如他們總把學習、生活或是人際交往中遇到的所有不愉快悶在心里,時間長了,難免有一天會做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還可能會產成心理障礙。
小貼士
1.隨時觀察孩子的情緒
父母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可以隨時洞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當發現孩子情緒低落或反常的時候,引導他們找一種好的發泄方式,試著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和疏導?;蚴菐Ш⒆拥揭巴獾巧交蜻M行激烈的體育活動,讓其情緒得以釋放;或兌現一件孩子期待很久的承諾以滿足其平時的不平衡心理。這時你會發現自己的理解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你們彼此相處會更和睦、更愉快。
2.避免粗暴對待
性格粗暴的父母看到孩子不良情緒宣泄方式時,會忍不住暴跳如雷,簡單地用粗魯方式直接壓制,遏制孩子的發泄。這樣的方法表面看起來效果明顯,但實際上孩子是出于害怕才停止宣泄,原來的不良情緒沒有得到緩解,又多了被粗暴壓制的痛苦,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長時間這樣,孩子內心積壓的情緒問題越來越多,性格會變得抑郁沮喪,終有一天會爆發。
3.避免輕易向孩子妥協
孩子的不良發泄有時是因為提出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一些父母出于對孩子的疼愛或覺得煩躁,見到孩子哭鬧就馬上無條件“投降”,滿足其所有要求。這樣做的結果是讓孩子產生誤解,認為只要哭鬧就會迫使父母就范,于是每當有不被允許的要求,就會哭鬧、撒嬌。
4.培養孩子廣泛興趣
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各種活動,廣泛地與他人尤其是同齡孩子交往,是讓孩子學會積極的情緒宣泄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時,父母不能長時間讓孩子沉浸在消極情緒里,而要引導孩子學會用轉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緒,讓孩子真正懂得在遇到挫折或沖突時,不能將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沖突或挫折的情緒之中,而應盡快地擺脫這種情境,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其他活動中去。
5.允許孩子向“自己”宣泄情緒
孩子在遭遇沖突或挫折時,往往會將事由或心中的不滿感受告訴父母,以尋求同情和安慰。孩子經常喜歡“告狀”,這是以尋求支持的方式應付心理壓力的策略。父母應該予以理解,這不僅體現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同時也是孩子消除心理郁積的常用方式。
6.設置“沖突”情境,給予“補償”教育
父母對于孩子表達的情緒體驗、感受,不應妄加批評或評論,而是要通過設置“沖突情境”教會孩子表述自己的感受,討論和商量出合理解決的辦法。在沖突情境出現后要讓孩子自己進行評論,學會尋找解決矛盾、讓沖突雙方都高興的策略,讓孩子通過討論,自覺地按照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緒。
上一篇:孩子異?;顫?,常?!叭藖懑偂?/a>
下一篇:孩子的考試恐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