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品質
《論語》有云,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在小事情上無法忍耐,也許就會導致大事的謀劃被打亂,最終慘敗。自古以來,儒家都遵循這樣的處世之道,因而要求君子一定要坦坦蕩蕩,且要具有忍耐的精神。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儒家的很多思想放到今日依然適用。對于現代社會的年輕人而言,也許暴戾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普遍狀態,但是忍耐依然是美德,是年輕人不可多得的優秀品質。
君子和魯莽匹夫的區別,不僅在于學識上的差距,更在于品行。君子需要忍耐,否則就是只有匹夫之勇。所謂勇者,并不是像炮仗一樣點火就炸,而是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彎腰低頭,以一時的忍耐換取長治久安、換取深謀遠慮?,F代社會的很多年輕人血氣方剛,或者是因為生活壓力大,或者是因為工作節奏快,他們越來越缺乏耐心,恨不得一個不如意就與他人狠狠地打一架,才能泄了心頭之恨。殊不知,打架固然能夠當即發泄情緒,卻只能得到一時之快,根本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現代職場,有太多職場人士對工作不滿意、對同事有意見,都是在忍耐中求得生存。畢竟,即便跳槽換工作,也不能保證下一份工作就能處處如意。為了避免出局,我們必須控制好自己,做人做事都要把握分寸,等到忍無可忍的時候,不是無須再忍,而是重頭再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的力量,從而為自己來日的逆襲奠定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在人生路上都是赤腳獨行的僧人,而忍耐恰恰如同人生路上的荊棘,刺得我們雙腳疼痛,幾乎不能沾地,卻又不得不忍痛前行。最終,只有那些能夠忍耐的人才能邁過荊棘,走到人生開闊平坦的大路上,一路向前。有的時候,不能忍耐的結果是很嚴重的,在歷史上從不缺少這樣的典型事例。很多人都知道楚漢戰爭中的“成皋之戰”,它對于楚漢戰爭的結局具有決定性意義,也使得項羽最終難逃失敗的厄運,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曹咎的缺少忍耐這一品質。
公元前203年,項羽和劉邦在成皋對峙,因為漢軍的阻撓,楚軍向西行進的道路被阻斷,當然漢軍也無法順利攻占成皋。這時,建成侯彭越和劉邦的秘密軍隊匯合起來,一起進攻楚軍的后方梁地,導致楚軍的十幾座城池相繼失守。眼看著后方危急,項羽只得率軍一路向東,與彭越對戰。臨行前,項羽把成皋交給大司馬曹咎駐守,并且對其千叮嚀萬囑咐:“你唯一的任務就是駐守成皋,不管漢軍怎樣辱罵和挑釁,你都千萬不要出城迎戰。我為了給梁地解圍不得不迎戰彭越,成皋現在就是我的后方,你必須守住。我肯定會速戰速決,在十五天之內打敗彭越,讓梁地恢復安寧?!表椨鹪捯魟偮洌芫叹拖铝塑娏顮?,說一定會守住成皋。
剛開始的幾天里,曹咎的確根據項羽的命令死守成皋,不管漢軍如何辱罵刁難,概不理會。然而,劉邦在成皋城附近專門搭建了高臺,每日罵聲不斷,最終讓性格穩重的曹咎忍無可忍,打開城門,率領大軍渡河迎戰漢軍。然而,漢軍正是趁著楚軍渡河之際襲擊了成皋,打敗楚軍,順利攻占成皋。由此一來,楚國的物資都被漢軍據為己有,曹咎自覺慚愧,在河邊拔劍自刎,再也無言面對項羽。
在這場著名的戰役中,楚軍和漢軍實力出現調轉,原本是楚強漢弱,現在則是楚弱漢強,也因此注定了項羽失敗的結局。假如曹咎能夠忍受漢軍的辱罵,按照項羽的指示守住成皋,也許整個歷史都會被改寫。由此可見,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能忍耐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當然,現代社會處于和平年代,戰場上殘酷的對決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生活中和職場上需要忍耐的情況并不少見。作為一個聰明理智的人,我們一定不要因為一時沖動就逞匹夫之勇,唯有在忍無可忍的時候繼續忍耐下去,我們才能成功蟄伏,才能把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從而一招制勝。
現代社會的很多年輕人都血氣方剛,并且以此當作自己的資本,處處張揚。殊不知,作為后生晚輩,年輕人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都應該修煉和提升自己的忍耐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避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才能在各種誘惑面前保持住自己??偠灾?,只有忍小事,我們才有可能在大事上有杰出的表現。否則,一旦小不忍亂了大謀,就追悔莫及了。
上一篇:心懷希望,一路前行
下一篇:憂慮是威脅健康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