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學習的受益者是誰嗎?
本以為方芳是一個溫柔的大姐姐,令趙天皓沒有想到的是,看似弱不禁風的她在骨子里面也有堅定的一面,那就是一定不會辜負趙爸爸和趙媽媽的期望,好好地幫助他解決不愛學習的問題。
見自己的苦口婆心沒有起到作用,方芳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天皓,你知道學習真正的受益者是誰嗎?”
“學習的受益者?”趙天皓還是第一次思考這么有哲理性的問題,他想了想,脫口而出,“在我看來,學習好就是為了讓家人有面子?!?/p>
這個答案出乎方芳的預料,只見她蹙起眉頭,追問道:“你為什么會這樣理解呢?”
“因為我的家人天天督促我,讓我向學習好的同學學習,就好像我學習成績差讓他們很沒有面子一樣……”說到這兒,趙天皓擺擺手,“算了算了,不說這個了,一提到‘學習’這兩個字我就頭疼?!?/p>
趙天皓沒有說謊,只見他低下頭,用胳膊肘撐著膝蓋,把手指插在凌亂的頭發里,看上去表情確實有些痛苦,與此同時,方芳在心里嘆了一口氣:哎,看來這個趙天皓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學生,想要徹底“改造”他,似乎真是一件“苦差事”。
為了緩解有些尷尬的氣氛,方芳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給趙天皓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不要等到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才后悔莫及
曾經有一位中年男子,他在學生時期,完全不把“學習”這兩個字放在眼里。他每天除了玩游戲,就是睡大覺,從來不會認真聽課,也從來不會按時完成作業,是一個令老師頭疼的學生。
起初的時候,這個頑劣的少年并沒有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但是到了后來,他才發現,初中沒有畢業的他無論到哪里,都沒有辦法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因為文化程度低,沒有順利考上夢寐以求的軍校。
沒有辦法,他只好回到老家,找了一份并不理想的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混日子,可穩定的生活沒過多久,他再次因為文化程度太低,面臨被公司裁員的危機。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悔不當初,可是現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去責問自己年邁的母親,為什么在他小的時候,沒有督促他好好學習,以至于現在的自己沒有辦法出人頭地,而母親的回答令他慚愧。他的母親道:“并不是當時我沒有督促你讀書,而是無論我說什么,你都充耳不聞。如今的你落得了這樣的結果,只能怪自己當初不夠努力?!?/p>
講完了這個故事,方芳語重心長地說:“現在,你還覺得學習的受益者是你的家人嗎?如果現在的你不好好學習,那么當你真正長大成人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將是你一生都無法挽回的損失?!?/p>
方芳的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總愛為自己找借口的趙天皓竟然沉默了。方芳繼續說:“孔子有一句話說得很對:‘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闭f罷,她看看趙天皓,“這句話你聽過嗎?”
趙天皓搖搖頭:“我只知道孔子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方芳抿了口水,潤了下有些發干的喉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十五歲的時候,就要立志學習,當到了三十歲時,就可以按照社會的需求立足于世,等到了四十歲時,就不會因為難題而困惑,五十歲時,就可以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哪些是自己能為和不能為的,而到了六十歲時,就可以謙虛地聽進去不同人的不同意見,最后到了七十歲,就可以隨心所欲,收獲自己想要的人生,卻又不逾越規矩?!?/p>
趙天皓聽得云里霧里,想要張口反駁,但又不知道應該說些什么。
借此時機,方芳談了自己的想法:“我一直把孔子的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我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雖然現在的我看起來很平凡,沒有什么過人之處,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讀書,多學習文化知識,遲早有一天,我會脫穎而出。所以,我想告訴你的是,學習的受益者不是你的家人,更不是給你布置作業的老師,而是你自己?!?/p>
沒錯,學習不是為了家人,更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你自己。而如今,很多的青少年都不會把“未來”和“學習”聯系在一起,甚至覺得學習對于未來而言,沒有一點兒幫助。其實不然,你現在所積累的基礎知識和文化素養,對你的未來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那么恭喜你,當步入社會之后,你會發現,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你對于該職業的理解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會比別人優秀,而你腦中的“知識寶庫”也會助你一臂之力,幫助你早日實現你的夢想。
要知道,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最終面對結果的都是你自己,學習也是一樣,無論掌握的知識多還是少,最終的受益者都是你自己。所以要相信,現在的學習是為了讓以后的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當你的腦子里裝的不是“游戲”,而是“墨水”,你會發現,自己會比別人擁有更多!
聽方芳講故事
從小愛學習的周恩來
周恩來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這一天,他在花園里大聲朗讀《憫農》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焙芸?,周恩來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可是背了這么多遍,他依舊沒有理解詩中的寓意,他想:收獲一粒米,究竟有多辛苦呢?
于是,周恩來在吃飯的時候特地問蔣媽媽:“蔣媽媽,大米飯這么好吃,大米究竟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蔣媽媽想了想回答道:“大米是稻子經過脫殼、去糠等工藝加工后做成的,想要收獲可口的大米,必須要經過播種、催芽、育秧、除草、施肥、除蟲等十幾道工序呢!”
聽了蔣媽媽的回答,周恩來很驚訝,因為他從來都不知道,小小的米粒,竟然要經過這么煩瑣的工序,才能夠成為美味的大米飯,想一想,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想到這兒,他也下定了決心,自己一定要像那些辛勤的農民一樣,努力地讀書,等到長大之后,也可以收獲自己親手灌溉的果實。
于是從那天開始,周恩愛更加努力地學習,除了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字。這個好的學習習慣無論刮風下雨,他都在堅持,就連有一天去親戚家串門很晚才回家,他也打著哈欠堅持練完了一百個字。
正是因為周恩來如此注重學習,才讓他飽讀詩書,成為令人尊敬的偉大人物??梢?,學習對一個人來說究竟有多么的重要,這個真實的故事也正好回答了很多青少年弄不清楚的問題——“學習的受益者是誰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學習并不是為了讓家人有面子,也不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是為了讓以后的自己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所以,從現在開始努力奔跑吧,少年!
智慧錦囊:學習不是為了讓家人有面子,也不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上一篇:你知道嗎?成長意味著要和嬌氣說再見
下一篇:你究竟為了什么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