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就是少想多做,努力向前
人生在世,要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須努力,就必須專注。而專注,通俗點說就是少想多做,努力向前。我們發(fā)現(xiàn),那些攀巖成功的人都有個共同特征,那就是他們不會三心二意、左顧右盼,也不會向下看,他們會一直努力地攀登,這樣,盡管腳下是萬丈懸崖,他們也不會害怕。可見,如果我們希望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做到內心淡定,始終朝著目標前進。很多成功者在種種經歷后,回望身后的辛酸血淚之路,都會發(fā)現(xiàn),真正內心淡定的人才是最后的贏家。
《傳習錄》記載:“陸澄問:‘主一之功,如讀書則一心在讀書上,接客則一心在接客上,可以為主一乎?’先生曰:‘好色則一心在好色上,好貨則一心在好貨上,可以為主一乎?是所謂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專主一個天理。’”王陽明的意思是:“如果喜歡美色,就一心將功夫用在美色上,如果貪財就一心沉迷于貪財之上,這哪里能叫作專注。這完全叫作追逐物欲,根本就不專注。所謂專注,就是讓自己的心完全符合事物的規(guī)律。”
然而,出現(xiàn)在我們周圍的干擾因素太多,能抵抗干擾是一種意志和信念的較量。這更需要我們培養(yǎng)自己的專注力,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要盡量做到“充耳不聞”,少想多做,才能訓練自己的專注能力,才能一步一步進行自己的計劃。
著名作家埃里克說:“當我放棄我的工作而打算寫一本25萬字的書時,我從不讓我過多地考慮整個寫作計劃涉及的繁重勞動和巨大犧牲。我想的只是下一段,不是下一頁,更不是下一章去如何寫。整整6個月,除了一段一段地開始外,我沒有想過其他方法。結果,書寫成了。”
洛克菲勒也曾說過:“做事不搶時間,不求多,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觯湍茏鲈S多事情,這有多好!”這句話也就是在告訴我們所有珍惜時間的人在做事時都要做到循序漸進、穩(wěn)扎穩(wěn)打。為此,有以下四點建議:
1.不要同時做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
計算機能同時運行兩個甚至更多的程序,但我們卻不能“一心二用”,認為自己可以同時處理很多事是一種誤區(qū),做好事情的前提是專注。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些人,一邊學習,一邊看電視,或者一邊做策劃案,一邊上網。試想,這樣怎么能聚精會神呢?這樣自然不能集中精力去做事,久而久之,你便養(yǎng)成了一心二用的壞習慣。
為此,你必須克服這一缺點,做事時就專心做事,休息娛樂時就放松自己,經過一段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無論做什么事都專注多了,而最重要的是,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2.擬訂做事計劃
無論是學習還是其他事情,都不要把注意力過分放在整件事情上,而應該先擬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努力做好第一步,而后再努力做好第二步、第三步……如此各個擊破,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
3.善于總結
無論做事的效果怎樣,只有做到及時總結,才會及時反省,尤其是對于錯誤和失敗。要知道,成功出自對錯誤的總結,只要能從失敗中學得經驗,便永不會重蹈覆轍。失敗不會令你一蹶不振,這就像摔斷腿一樣,它總是會愈合的。大劇作家兼哲學家蕭伯納曾經寫道:“成功是經過許多次的大錯之后得到的。”
4.要有追求完美的心態(tài)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十全十美的事做不到,也不存在,但你首先應該有一個追求完美的心態(tài)。“取法其上,得其中也;取法其中,得其下也;取法其下,不足道也。”只有與時俱進,以高標準的要求和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聚精會神摳細節(jié),才能實現(xiàn)突破。
上一篇:不需要等待機會,而是創(chuàng)造機會
下一篇:中途退出的人,注定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