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敢于挑戰創新
1989年5月23日,是鄭永剛第一天到杉杉的前身寧波甬港服裝總廠上班的日子。當時的甬港服裝廠嚴重虧損,已經到了資不抵債的程度,而他接手的是這樣一塊出了名的燙手的山芋。
但誰也想不到,鄭永剛面對這樣一個嚴重虧損的企業,居然打出了杉杉要做中國西服第一名牌的口號。正是這種超前的思維和氣魄,使他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第一個提出品牌發展戰略的人。
那還是在一次從深圳到廣州出差途中的火車上,在他的對面坐著的是兩個年輕人。兩人穿的雖然都是舊西裝,但看上去很瀟灑。這給了他一個靈感:我們的工藝和技術就是為法國、意大利做這種新工藝的薄、輕、挺、軟西裝的。
盡管當時這種西裝工藝在中國服裝市場很難推開,但一定有市場。有市場的關鍵是要有自己的牌子。所以,回廠后鄭永剛和幾個副廠長一研究,就提出了爭創中國西服第一名牌的目標。
有人說:“鄭永剛是在癡人說夢。”但是,他不管人家說什么,照樣我行我素。打廣告成了鄭永剛創中國西服第一名牌的第一步棋。很快杉杉西服“太瀟灑”、“立馬滄海,挑戰未來”的廣告語一時間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而鄭永剛則成了第一個做電視廣告的服裝企業的領跑者。
在廣告遠沒有今天這樣普遍的年代里,鄭永剛的做法顯然不會得到人們的理解。尤其是工廠的一些管理人員,對他的這種做法更是感到非常的不解。認為錢出去了,就回不來了呀!
1989年9月份,鄭永剛第一次在中央電視臺做廣告時,廣告部的經理和他說:做服裝還有打廣告的?業內議論就更大了。說他不是這個行當的人。不去好好地做生產,接單子,做什么廣告?但是,也正是這個廣告,把企業市場一下子變大了。
1996年,鄭永剛領導下的杉杉又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對企業上市大多數人都不理解,開始就是連班子里的人也都不理解。因為那個時候杉杉名牌已經闖出來了,效益非常好,又不缺錢,為什么還要上市呢?要去找證監會去監管?
但是,鄭永剛不這么想。他認為企業上市,在管理、經營上才能上一個臺階。因此,盡管當時周圍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他仍堅持這么做。因為他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三年以后企業上市,因為按照當年國家的政策允許有員工內部股,所以,企業三四百名工人基本上都成了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富翁。
1999年,鄭永剛考慮經濟全球化就要到來,于是,又先聲奪人,做出了將杉杉集團總部遷到上海的決策。這在當時企業內外又引起了一個不小的震動。幾年過去了,時間又一次證明了鄭永剛的決策沒有錯。當世界服裝業都面臨著不景氣的時候,杉杉集團在上海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現在,杉杉集團的服裝品牌杉杉、法涵詩、意丹奴等,早已經是我國服裝業的知名品牌。業界人士都知道,沒有董事長鄭永剛,就沒有杉杉集團。
是這位44歲的寧波人的超前意識和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一直引領著杉杉集團在行業內創下了數不清的第一。2004年,他又被中國服裝協會和中國設計師協會雙雙授予了中國服裝杰出貢獻獎,而在服裝行業獲此殊榮的,目前還只有他一人。
今天,杉杉集團已經不是單一的服裝企業,是以服裝作為一個主業板塊,并擁有高科技板塊——國家863的鋰電子負極材料、生化垃圾處理IBI技術等,這些都成了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培根說:“如果問人生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是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在今天新經濟時代,企業家(企業領導人)精神就是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企業家的超前意識和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膽略是企業不斷持續發展和做強做大的動力。作為一個成功企業家重要的不僅是在抓細節上,而更重要的是在抓企業自主創新上,即具有超前的悟性,敢冒風險和創新的膽略。
上一篇:要懂得識別人才
下一篇:要敢于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