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猴嬉戲引出的發明
紙的發明者蔡倫有個徒弟叫孔丹,他經常看到猴群撕下粗大枯藤上的皮,將它扔進水中漂在水面上,猴子們便坐在藤皮上漂水嬉戲。久而久之,積存于溪畔的藤皮開始腐爛。
有一天,孔丹偶然發現那些腐爛的藤皮留下的纖維卻潔白而堅韌。他想,這不正是造紙的好材料嗎?這一偶然發現,使他最終發明了宣紙。
宣紙主要是在中國安徽宣城、涇縣——特別是涇縣烏溪、水嶺一帶出產的一種高級紙。宣紙常用于寫字作畫。它以質地綿軟堅韌、不易撕裂、不易被蟲蛀,適于長期存放而著稱。
“紙壽千年”,吸墨均勻有“滲化”現象,可使字畫黑濃處烏黑發亮、墨淡處層次分明。它和浙江湖筆、安徽徽墨、廣東端硯被書畫家視為(狹義的)“文房四寶”。宣紙又分單宣、羅紋宣、夾宣等20多種,以及加工復制的虎皮宣、珊瑚宣、玉版宣等多種彩色宣紙。
據說,宣紙的制作工藝和制取纖維材料并不神秘,神奇的是只有當地的水才適于造這種紙。近代隨著造紙工業的發展和化學工藝的進步,不同品種的紙都可異地生產。
上一篇:竹材工業化利用的開創
下一篇:自信可以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