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機的發(fā)明
那是在一天深夜,美國一個大農場主斷斷續(xù)續(xù)地對兒子馬克米克說:“我多年……從事……收……收割機的研究,沒……沒能達到目的,你必須……繼承我的遺志,努力完成……這……這部機械……”說完話,老人便停止了呼吸。
馬克米克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搞出一番事業(yè)。在馬克米克的農場里,有許多從事農業(yè)勞動的黑人,馬克米克從中選擇了一個叫安達遜的黑人當自己的助手。
馬克米克通過助手的協(xié)作,不斷模擬著安達遜的割麥動作,試圖研制出收割機。然而,好幾次試驗都失敗了。
“英國的迪貝爾,在1826年曾經模仿剪刀的原理,研制出一種用馬牽引的收割機,雖然這種機械只能割而不能收,但,不也可以作為參考嗎?”
想到這里,馬克米克緊鎖的雙眉展開了,他設法搞到了迪貝爾研制的“收割機”的圖紙,不斷進行研究,反復進行改進。
1833年,馬克米克終于制成了實用的收割機。這部馬拉的收割機既能割、又能收,能將割下的麥子自動拋向后方,而跟隨在收割機后面的人,可以從臺上卸下麥子直接運回家中。
上一篇:指南針的發(fā)明
下一篇:智慧是第一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