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丈之堤,潰以螻蟻之穴
韓非為戰國末年韓國的貴族,生年已不可號,約二十歲,與李斯于蘭陵同拜荀子為師,此時韓非對法術之學,已有相當的修養。他不僅才識卓絕,能洞明時世之癥,道破人性弱點,而且用思深刻,析理透徹,因此。李斯常自嘆不如。
《韓非子》一書是韓非順應時勢,參酌各家學說,擷優取勝,并融合法、術、勢之論,而建構出的治國理論,有縝密而嚴整的思想體系。書中的寫作方法不拘一式。不但長于論說,也工于敘事,寓言托意,行文善于變化,是我國政治史上一部重要的典籍,在文學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秦始皇十分賞識這本書,曾想重用韓非,可惜最后受了李斯的讒言所害致死。古文“千丈之堤,潰以螻蟻之穴”便是《韓非子·喻老》里面的名句,原文為: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千丈長的大堤,因螻蟻的洞而潰決;百尺高的房屋,因煙囪裂縫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毀。
不拘小節,不重微害,不在小處注意消除隱患,最終必釀成大禍。成語“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即來于此。可用于勸誡人們立身、處事要防微杜漸,防患于萌芽狀態之中。
自古有訓:“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關于這點,明初的著名學者與思想家方孝孺在《指喻》這篇文章中,便以拇指的小病小痛為比喻,描述因未能立即求醫,后來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的危險性。文中有“天下之事,常發于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冶,而終至于不可為”的句子,便是在警示世人,天下事剛開始時,大都是起于枝末細節般的小事,最后卻變成大患。之所以會頃變到這步田地,主要是因為人們輕忽了這些微小瑕疵的嚴重性,未及時加以處理,以至于后來釀成不可收拾的大禍。所以啦,天下“病”即使還未發作,就要謹慎處理。
俗語說:“只因一著錯,滿盤皆輸。”下棋會輸并不是因為最后一著棋下錯了,剛開始的每一步,其實都牽連到全局。因此要步步為營,否則就像骨牌效應一般,一牌倒,連環倒,以致滿盤皆輸。
不管怎么說,沒有小缺陷的累積。畢竟不容易出現大缺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人人都懂,而預防千丈堤因蟻穴而潰的方法就是要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漸”——防范禍患的萌芽,以杜絕亂源的開端。畢竟人生短暫而珍貴。無法重來,豈能讓一些小事,而荒廢了大業!但這意思并非要你不眠不休地專挑別人和自己的小毛病,而是要重視基礎與微小的功夫,不放縱荒廢,人生才不會留白喲!
上一篇:千萬不要貪心不足
下一篇:名人成功前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