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應:別把自己的夢想投射到孩子身上
父母往往把自己未能完成的夢想或目標投射到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學習他不喜歡的東西,結果適得其反。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往往喜歡為孩子設計夢想,甚至擅自做主刻上自己的夢想。
當孩子邁進了幼兒園,父母就為孩子規劃一步步的成長歷程,還想好了孩子以后要讀什么專業,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時候,有些父母會不顧孩子的興趣與想法,強行要求孩子沿著自己設計的軌道發展,如果孩子逆反了自己的意愿,就大聲責罵孩子,否定孩子所取得的成績。
孩子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媽媽在同事那里聽說,孩子如果作為特長生上中學,會有加分的優厚待遇。媽媽想起了孩子的繪畫才能,興奮地跑回家給孩子說了大半天,可是孩子卻反應平平。媽媽擅自做主給孩子報了繪畫培訓班,并把這一消息通知給孩子,孩子顯得很生氣:“媽媽,我還沒有說自己要去學習繪畫呢,我長大之后不想當畫家,再說現在功課這么緊張?!眿寢尣灰詾槿唬骸皨寢屢彩菫槟愫茫@樣你上重點中學就有把握了,媽媽已經把學費都交了,我的小乖乖,你就去學吧。”孩子在媽媽的強烈催促下,無奈去上了繪畫培訓班。可是,后來孩子的繪畫非但沒有取得進步,反而退步了,而且由于學習時間耽誤得太多,成績也下降了。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他的自我意識便越來越明確,他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夢想。在他那小小的心里,他甚至想好了自己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時候,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夢想,積極引導孩子,呵護孩子的夢想,不要打擊,也不要否定,而應給予全力的支持。父母作為孩子的領航者,應該幫助孩子自己設計夢想,幫助他給夢想裝上翅膀,給孩子創造一個廣闊的天地,讓夢想翱翔于藍天。為了放飛孩子的夢想,家長應做到如下幾點:
1.尊重孩子的夢想
在父母想培養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的時候,必須首先征求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夢想。這時候,父母可以依據孩子平時的興趣去理解孩子的夢想,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算是孩子的夢想與自己設計的有一些偏差甚至完全不同,父母也要冷靜地與孩子溝通,以孩子的夢想與選擇為主,在尊重孩子夢想的基礎上,向孩子表露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想法。但是,最終的選擇權還是要交給孩子,父母千萬不能替孩子擅自做主。
2.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有的父母自己是醫生,認為醫生就是最偉大的職業,于是,他們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就會不斷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名醫生;有的父母則相反,他們受夠了本職業帶給自己的痛苦,他們不斷地向孩子灌輸這個職業不好,讓孩子一開始就對該職業充滿了反感。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父母可以進行積極的引導,但切忌越俎代庖,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3.呵護孩子的夢想
對于孩子的夢想,只要父母覺得比較合理,就要給予大力的支持,但這并不是簡單地點頭,也不是馬上就要求孩子付諸實際行動。讓孩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這也需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孩子的夢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孩子萌發夢想之初,父母要精心呵護,不要對孩子的夢想不理睬,也不要企圖揠苗助長。父母要以理解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夢想,這樣才能使孩子樹立穩固的夢想。
如果孩子的夢想有些不切實際,甚至顯得很荒唐,這時候,父母也要耐心地詢問孩子,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對孩子的想法,需要支持就要給予鼓勵,即便是不需要支持的也要先給予肯定,再引導孩子設計自己的夢想。
4.引導孩子把夢想作為前進的目標
孩子的夢想一旦確立了,父母就可以順勢引導,以夢想激勵孩子,鼓勵孩子采取行動去實現夢想。父母可以在孩子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予鼓勵以及一些適當的獎勵,讓孩子充滿自信,追逐夢想。朱永新曾說:“誰在保持著夢想,誰就夢想成真;誰在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更需要注重尋找孩子的夢想,編織孩子的夢想,以此引導孩子健康地成長。
心理啟示
為人父母者有著望子成龍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了孩子能夠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父母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也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實現美好的夢想。
上一篇:手表定律:父母的教育要站在統一戰線上
下一篇:擁有強大的心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