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運動,該怎么辦?
我國中小學生的肥胖癥率和近視率相當高。孩子為什么從小肥胖,戴上近視眼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長期以來被關在教室里面學習,久而久之便不愛運動、不愛鍛煉。“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能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活力,能夠促進孩子的身體成長。身體的健康發育是一切能力發展的前提和保障。體育活動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身體健康,滿足他們成長的需要,同時也能夠鍛煉孩子的意志和品格。讓孩子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家長和老師應該引導孩子養成愛運動、愛鍛煉的習慣。
第一,要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參加體育活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健康的體魄,還可以調節孩子緊張的學習情緒,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精神。學習之道,一張一弛,勞逸結合會促使孩子提高學習效率。把孩子“圈養”起來,規定他們長時間看書學習,實際上學習效率并不高。很多學生身在教室,心卻在教室之外。只有把他們解放出來,讓他們在運動場上去運動,去跑去跳,才可能使他們的精力更加充沛,然后以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第二,給孩子創造運動的條件。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體育鍛煉,以增強孩子身體各部位的機能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孩子的體質。現代都市一般居住環境比較狹窄,孩子在家里的活動空間有限。家長應在適當的時間,給孩子安排一些戶外活動,讓孩子多跑跑、跳跳,參加一些體能鍛煉。這樣,既可以訓練孩子有敏捷的身手,又可以鍛煉孩子的體魄和膽略。3~12歲是人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在生理上處于生長發育和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最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導與訓練,正是養成自覺鍛煉身體這一習慣的好機會。一定不能錯過。
第三,家長要多陪孩子一起運動。孩子的天性是喜歡活動的,但是由于在學校里,老師讓他們一直在課堂上待著,回到家里,家長也讓他們做家庭作業,不讓離開家去和其他的孩子玩,就漸漸變得不喜歡運動了。由于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有的孩子對運動還抱有一種反感和排斥,擔心運動之后出汗太多要換衣服,擔心運動可能會受傷,等等。如果家長能夠允許并多陪孩子去運動,對孩子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非常重要。當孩子放學回家或節假日里,家長和孩子共同參加多種形式的運動,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從家庭幸福、孩子健康和事業發展的角度出發,每個家庭都應該運動起來。
上一篇:如何認識家校合作中學校和家庭的地位與作用?
下一篇:孩子交上了不好的朋友,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