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應以怎樣的心態對待老師?
家長和老師都是教育者,各自在家庭和學校中承擔著教育孩子的責任,同時也都是家校合作的參與者,需要加強溝通和交流。家長對待老師,一定要摒棄社會上對老師的偏見,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第一,家長要學會以敬重的心態尊重老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教學生明事理、修品德、學知識、長本事的人,作為家長就要肯定老師的辛苦和付出。不僅家長要這樣做,同時還要引導孩子多想想老師每天教學的辛苦,讓孩子學會尊重老師的付出。當孩子能體諒老師時,自然會對老師產生一種敬畏之感。當孩子懂得尊重老師的勞動之后,再引導孩子學會遵守課堂紀律,團結同學,熱愛班集體,自然會讓孩子慢慢學會如何做人。
第二,家長要學會以平等的心態面對老師。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面對老師時心情比較復雜,實際上這是很多家長沒有擺正心態的緣故。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來說,都要經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大教育模式。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代表,老師是學校教育的代表,兩者從地位上來講是平等的,而對于教育的目標來說也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學到知識,提高孩子的能力和道德素養等。為什么有些家長面對老師時總會感覺自己矮半截呢?這是家長家庭教育素養低造成的后果。所以,家長一定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從為人處事,從自身的胸懷氣質,從家庭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中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養。對于老師而言,也一定樂于和有修養、懂教育、懂孩子心理的家長交流,這樣會更好地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去教育孩子,把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加以糾正,讓孩子始終在健康陽光的環境中成長。
第三,家長要學會以平常的心態面對老師。老師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教師只是他們的職業,就像我們的職業是父母一樣。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位老師要和一個班的孩子相伴幾年,在這幾年里,老師不僅會教給孩子很多知識,還會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以及孩子的情緒變化,引導孩子們學會遵規守紀,懂文明、講禮貌,等等。可以說,老師要在每一個孩子身上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當然,也有做得不對不妥的地方。作為家長,必須要理解老師所付出的一切,要以平常的心態對待老師,學會用感恩的心面對老師。
第四,家長要學會以平和的心態面對老師。社會上對老師的負面評價不少,有些家長也喜歡把一些道聽途的東西在別的孩子家長面前加以傳播和渲染,甚至會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指責老師的種種不是。這顯然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希望家長在面對老師時,要多一些理性,切莫做不負責任的家長。
上一篇:作為家長,如何參與學校教育?
下一篇:初中學生有哪些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