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階段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該怎么做?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初中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思維在這個階段成長,性格在這個階段初步確立。很多孩子就是在初中時代確立了自己的優勢,打下了很好的數理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高中就會越來越突出,直至考入名牌大學。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很多家長辛辛苦苦地為孩子付出,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還引起孩子的反感。在這個時期,如何與孩子溝通,怎樣幫助孩子,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1)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基本做法
第一,家長要了解孩子這一時期的心理。一是極強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作為家長,如果還像小學那樣,出了問題就對孩子一味地斥責,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會引起他對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聽到你劈頭蓋臉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沒面子,今后怎么在同學們面前抬起頭來,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錯了或錯在哪里。二是強烈的獨立意識。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單獨來做。這時候,父母要自愿充當孩子的參謀,爭當綠葉。雖然,孩子年齡還小,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盡可能地給孩子提供自我展現的平臺。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親,總是怕孩子做不好,處處代勞。這樣,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三是容易受到壞的影響。13歲到16歲的孩子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壞的影響。所以作為家長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況,尤其是與他交往的朋友。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單純的積極的成長空間。事實上,家長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中學的實驗班,經過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高中的實驗班,以致將來考入名牌大學,不僅僅是為了使孩子接受最優秀的老師的指導,也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競爭環境。
第二,家長要正確看待學生成績的下降。這是個家長和學生都困惑的問題,進入初中后的成績下降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可以說,現在的教育模式下,這是第一個要面對的大問題。大多數老師和家長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的做法都是失敗的。對于學生成績的下降,老師通常的說法是,小學里面的競爭不夠,到了初中了,特別是一些重點班,都是好學生。原來班級排前5名的學生,進了重點班以后成為第30名都是正常現象。即使不是在重點班,初中學校的學生人數也比小學的多,名次下降也是正常的。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么還有一些學生名次在前面。還有幾個更為重要的原因:一是初中的命題和小學迥然不同,對答案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小學的試卷大部分都是教什么考什么,不怎么運用積累的知識,對于很多有小聰明的學生,憑著臨陣磨刀就能考得不錯。答案也比較清晰,什么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家長、學生都沒有異議。而初中則不然,無論是月考,還是期中、期末考試,有一半以上的題目考的是以前積累的知識,并不是當時學的東西。這一點就夠學生郁悶的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題目的答案更靈活了。比方說閱讀理解這類題目,學生認為答對了,家長也認為答對了,可是老師卻說錯了。對于答案的爭議,會使學生很受傷,嚴重的還會讓學生放棄努力。二是初中老師的教學理念和小學老師不一樣。在小學里面,由于很多地方都沒有小升初的考試了,因此學習沒有什么競爭性。但在一些地方,老師會招學生住家輔導,俗稱“養豬仔”,客觀上會形成一個效率比較高的小班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考高分。所以把學生放到老師那里補習的家長,往往感覺效果不錯,錢花得值。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高分生,有一定的脆弱性,學生只是對幾個考點掌握或熟悉了,基礎知識并沒有打牢,家長和學生其實只是一種盲目樂觀。在初中,中考的成績決定老師的教學成績,很殘酷。再加上煩瑣的工作檢查等,老師的工作可以說是壓力重重。同時目前的學校是大班教學,一個班少說也有50人,任憑老師有多大的精力都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老師會重點關照學習好的,放棄學習差的。而這種教學方法對于班級大部分學生來說,往往是弊大于利。現在的管理學告訴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是表揚鼓勵中游學生。因為學習好的學生,他的成績其實與老師沒有多大的關系,換什么樣的老師,他們學得都會好。他們已經在一個或幾個科目里面,掌握了學習規律,當然同時也掌握了考高分的規律。相反,那些中等成績的學生,最需要重點關照,他們處于進退的邊緣。重點關照一下,就可能前進一大步。冷落他們就可能使他們滑向下游。三是現在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方法有很大的缺陷。看看學習成績,就會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成績有很強的穩定性。學生的智力發育和身體發育都是離散性的,本來就沒有一定的規律,為什么學習名次會有規律?這里面隱含著一個現象,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名次更多地取決于這個學校的教學和學習環境。學生自己的努力往往還不是主要因素。也就是說,很多有潛力的學生,因為不適合學校的教學和學習的方法及規律等,才能被壓抑了;同樣的,有些學生因為適應了這個環境,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第三,家長要配合好老師的教學。配合老師,不是做老師的助手,更不是做老師的附庸。要根據自己子女的學習狀況,針對性地進行彌補。每個學生在學校中的處境是不一樣的,因而作為家長,要調整自己的位置,盡可能地彌補現在學校應試教育的不足。一是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中已經名列前茅,那么你一定不要在子女的學習上過多地下功夫。子女已經是坐上了順風船,若再用力,結果往往會欲速則不達。你需要做的是培養學生經受挫折的能力。很多學習相當優秀的學生,經不起一場考試的失敗。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學習再怎么好,也不見得場場必贏。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應該鼓勵學習中等的同學并多和他們交流。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和學習比自己好的同學來往,其實這是個誤區。那些學習中等的同學,往往在其他方面有長處,單純靠學習成績在社會上無法立足,也不能保證他們將來的人生幸福。重點培養穩定隨和的心態,避免高分低能,是最重要的。二是如果你的子女是中游,和老師關系比較融洽,那么你就要重點培養子女的學習作風,培養學習的認真程度。一個學習成績中等,但是基礎扎實的學生,往往在最后關頭,能夠沖出去,成為一匹黑馬。這樣的學生,最忌諱家長一直讓他趕超別人。同時這樣的學生,往往還有一些特長,也要積極鼓勵。一個有突出優勢,其他方面都能達到中等的人,是最有競爭力、最有前途的。三是如果你的子女是中游,和老師關系一般,不是老師喜歡的學生,家長要認清一個現實,你的子女可能很有才,但不是當前教育體制的寵兒。在這個環境下,他不可能名列前茅了。一味地逼迫,會讓他的成績越來越差。和子女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僵,會把自己弄到子女的對立面。對于這樣的學生,家長要找出他適應的那些方面,加以鼓勵,冷處理那些不適應的地方。不能用批評的方法。處在鼓勵下的學生,往往會逐漸往上走。四是如果你的子女是下游,或者成績名次象過山車一般不穩定,這樣的學生肯定不是學習努力的學生了。這樣的學生千萬不要給他樹立標桿,不要拿他與別的孩子比,他是不可能一下子追上別人的。要求他追,反而會加大他的挫折感。要把重點放在培養他平和的心態上面,化解他的偏激觀點,盡量找出他的特長,爭取在一個地方取得超過其他同學的突破。不要牢騷,不要埋怨,學習部分重點掌握基礎知識,穩定住成績。如果請家教,也不要做難題,能夠把基礎知識和作業題做好,就可以大加鼓勵。
(2)家長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
第一,不要迎合子女的觀點,也不要批評子女的觀點,要利用家長的閱歷,在任何一個話題上面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強調不同,尊重差異,是啟迪學生創新思維的好方法。未來社會,無論經商還是走仕途,沒有創新的人是不會有發展的。
第二,要清晰無誤的訂立一些學習和生活的規則。比方說玩電腦的時間、次數,獎勵措施,壓歲錢的使用等。決不能輕易改變它。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也是信用社會。培養信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對孩子要寬松。要表揚對的,冷淡錯的。不要輕易批評,更不能當面批評。如果要批評也要盡量采用幽默一點的方式。
第四,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時代不同。環境不一樣,同樣的方法結果是不一樣的。
第五,不要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家庭生活的中心。這個是子女不能承受的。如果子女成績好了,可以獎勵,全家慶祝。如果考得不好,該干什么,還要繼續干什么,不要企圖讓子女產生愧疚。事實上,他也不會有愧疚,只會產生埋怨和憎恨。
上一篇:什么是家校合作?家校合作的基本目標是什么?家校合作的意義何在?
下一篇:作為家長,如何參與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