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讀書興趣
周元杰同學: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比較喜歡讀書,2014年讀了10本左右。每天你還根據讀到的內容寫讀書心得,以鍛煉思考力。這種做法很好,望能堅持。
你在答卷中提出:“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讀書,還是根據書的實用程度讀書?”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共同學習美學家朱光潛在《朱光潛談讀書》中說的兩段話:
——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不相關。這種讀法有如打游擊,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于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它的壞處在使讀者泛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訓練,產生畸形的發展,對于某一方面知識過于重視,對于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很蒙昧……一個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種學問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預定計劃與系統。
——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地從頭讀到尾,以求對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進一步做高深研究的準備。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也屬于這一類。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后選擇關于該問題的書籍去讀,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諸家對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
你看,朱光潛先生將興趣與實用的關系講得多么清楚!
在幾十年讀書的過程中,我也嘗試著“以中心維持興趣”,漸漸地收到了一些成效。比如,進入21世紀以來,新聞工作者遇到的一道難題是輿論監督。我將破解輿論監督難題確定為中心研究課題,在一段時間里,圍繞這一中心集中閱讀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有關輿論監督的論述。1848—1849 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辦《新萊茵報》時,非常重視報刊的“監督權”。馬克思認為,報刊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恩格斯在《路易·勃朗在第戎宴會上的演說》一文中說,“團結并不排斥相互間的批評”。“沒有批評就不能相互了解,因而也就談不到團結”。他還認為,在多種批評中,報刊批評是最厲害、最有效的批評。列寧也十分重視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他在《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中明確要求報紙刊物“把那些頑固地保持‘資本主義傳統’,即無政府狀態、好逸惡勞、無秩序、投機活動的公社登上‘黑榜’”。通過學習和思考,我認識到輿論監督至少有三項功能:“糾誤”功能;評判功能;警示功能。輿論監督可起到提醒、告誡的作用,個別人受到批評和監督,會使更多的人引為警戒、受到教育。我把學習心得寫成了一篇題為“輿論監督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徑”的論文,《求是》雜志2005 年第12 期全文刊登。實踐使我認識到,確定一個中心去鉆研,是維持讀書興趣的有效辦法。我把這種方法介紹給你,供你參考。
祝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24日
上一篇:心中別有歡喜事 向上應無快活人
下一篇:怎樣選擇重點閱讀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