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遺忘癥的發作
案例
王麗芳真是個苦命的孩子。她現在是某師范學校二年級的學生。在她的記憶中,她的童年時代是在父母的打架聲中度過的。從她記事的那天起,她就知道父母之間的“持久戰”。父母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總之,家里是沒有一天存在過和睦溫馨的氣氛,她也很少受到父母的關心和照顧,吃飯都是有上頓沒下頓的。有時鄰居看著她可憐,便塞給她一個包子或者饅頭什么的,但這若讓母親看著,還得挨一頓訓。
在麗芳剛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父母曠日持久的“戰爭”終于結束了,她的父母辦了離婚手續,麗芳歸了她的母親。又過了些日子,母親又嫁人了。新爸爸家里原先就有兩個弟弟,他們對麗芳很差,有一次,麗芳不小心把小弟弟弄哭了,隨即遭到新爸爸的一頓打。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麗芳覺得這個新家再也呆不下去了,便在舅舅的幫助下來到了姥姥家。
姥姥家只有姥姥和姥爺兩口人,日子雖然不富裕,但姥姥對麗芳卻非常好。麗芳也很懂事,每次放學后就幫姥姥干這干那,姥姥也很心疼她,常說她是“苦命的孩兒”。在親情的感召下,麗芳的學習也逐漸有了進步,初中畢業時考取了師范學校,這回只能每周回一次家了,在校的時候她非常想念姥姥,常常掛著淚珠睡著,每到周末,便迫不及待地回家看姥姥。可不幸又一次降臨在麗芳身上,姥姥突然得了腦溢血不幸病故了,當舅舅到學校告訴她這個消息時,麗芳當場就暈了過去。當她醒來后,卻忘記了剛才發生的事,叫同學陪她上街給姥姥買些好吃的,仿佛壓根什么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分析
麗芳的生活是不幸的,幼年時幾乎沒有父愛母愛的關懷,少年時終于有了姥姥和她相依為命,而慈祥的姥姥的去世又給了她最大的打擊,這打擊使她患上了心因性遺忘癥。
遺忘人人都會有,但遺忘癥卻不是人人都得。遺忘癥是癔癥性精神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由精神因素而引起的遺忘,故亦稱心因性遺忘癥。遺忘癥表現為記憶的喪失,通常是忘掉一件具體事件或一段時期,而這一事件或時期往往包含著患者的某些痛苦體驗。
心因性遺忘癥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有的患者是限定性遺忘癥,如麗芳突聞噩耗經受不住打擊將剛剛發生的事遺忘了,這也是遺忘癥的最常見形式。這種遺忘癥表現為一個人在經歷了一次重大打擊后,會忽然對剛才發生的事遺忘得一干二凈。有的患者是全面性遺忘癥,患者的腦中一片空白,連最基本的常識也沒有了,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誰,身處何方,如何說話。有的患者是系統化遺忘癥,他只對某一特定事件和與其相關的事件遺忘,而同時發生的其他事件則不受影響。例如:某人失戀后凡是與先前戀人有關的事情都忘了,而在戀愛期間發生的其他事情則沒有遺忘。還有的患者表現為連續性遺忘癥,患者雖然表現出清醒、警覺的樣子,但對連續性的事件無法記憶。例如,某人讀書時總是只讀第一頁,一遍又一遍,不能在記住第一頁的基礎上展開對第二頁的閱讀。
人們對以往的經歷有識記,也有遺忘。遺忘,也有它本身的規律,然而,在遺忘癥患者身上所表現的遺忘,是不符合遺忘規律的。當然,造成這種遺忘,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確有其原因的。
心因性遺忘癥通常是在嚴重的心理壓力下突然出現的,這種遺忘往往是在不良刺激的情景下引起的,通過遺忘,患者可以抵御事件對心理的更深入的侵害。從某種意義上講,遺忘癥患者的遺忘是一種自我防御機制在起作用,患者內心深處試圖從記憶中消除某些痛苦的體驗,以遺忘來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如麗芳的遺忘癥。小時候,她難以得到家庭的溫暖,是姥姥給了她關懷和愛,姥姥,是她溫暖的源泉,她不愿意失去這一親人,而姥姥突然死亡的噩耗使她心理上難以承受,于是,麗芳便選擇了遺忘這一方式進行心理上的自我保護,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總之,遺忘癥的病因,從外部講就是災難性的刺激,從內部講就是患者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在起作用。
遺忘癥的發病是突然的,而結束常常也是突然的,只要找準了方法,遺忘癥的恢復也是很快的。矛盾意向法。此法應由患者的親人或朋友來實施。這種方法是指治療者讓患者故意從事(或想象)他的不良行為,從而使患者對該行為的發生感到無所謂,達到使不良行為不發生的目的。如對待麗芳這樣的患者,就可向她謊稱親人未死,她聽后便有可能立即從遺忘癥中“醒來”。喚醒以后,應對其進行一些有效的支持性治療,如給她關懷、照顧等等,使她感覺親人的故去并未使對她的愛有所降低,那么,這樣便可以防止她遺忘癥的再次發作。
上一篇:如何減少夢游癥的發生
下一篇:幻想型人格障礙的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