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一顆中國心
2005年4月,尼日利亞總統奧巴桑喬對中國進行訪問。在其一行訪問隊伍中,有一位負責該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黃皮膚的總統顧問,他就是從“打工仔”到“非洲酋長”、1948年出生于上海的胡介國。
在這次訪問中,尼日利亞總統走訪和參觀了中國三峽大壩、南京和中國很多的企業與重點工程,與我國簽定了一系列經貿合作項目。實際上,在此之前的1998年,胡介國就開始幫助中國企業走進非洲。
其中,中國在非洲承建的最大項目——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公司在尼日利亞承建的五點六億美元的3000公里鐵路改造維修項目,就是在胡介國出面幫助下達成的。經他牽線搭橋落戶尼日利亞的中國企業已經有上百家。另外,在他的努力下,中國很多省份都在尼日利亞舉辦過展銷會。
現年59歲的胡介國是上海“老三屆”學生,下過鄉,1972年第一屆工農兵大學畢業生。畢業后,成為上海南海中學一名英語教師。父親解放前在中國香港做生意,后到尼日利亞發展,成為了當地的華僑領袖。
1978年,在我國住尼大使的鼓勵下,為了成為“中國華僑接班人”,胡介國來到了尼日利亞。到尼日利亞后,他看到中國的紡織業在尼日利亞競爭的激烈,為了避免中國人中間的惡性競爭,他拒絕了父親讓他繼承紡織業的要求,決定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番事業。
由于胡介國原來學的是英語專業,沒有語言問題,于是,就到了一家五星級賓館的餐廳做助理經理。勤勉敬業使他很快脫穎而出,成為總經理。這為他后來從事酒店業打下了基礎。
1983年,胡介國在加拿大學習了四年酒店專業以后,又回到了尼日利亞,重新從打工開始,逐漸成為所在的香格里拉飯店里最大的股東之一。
20世紀90年代,胡介國投資八百萬美元在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建立了一個占地四千多平方米、6層全花崗石裝飾的金門大酒店。這個酒店是非洲最豪華的酒店之一。很多國家政要到尼日利亞訪問時,都在該酒店下榻。
尼日利亞的高官們也經常到這里用餐。靠這個酒店,胡介國到尼日利亞后賺了第一桶金。作為“尼日利亞金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胡介國,現在,在尼日利亞的生意越來越大。涉及房地產開發和建材業等。金門集團已經成為以金門大酒店為龍頭,集餐飲、旅游、建筑、裝潢、建材生產、機械加工、木器加工、國際貿易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公司。
胡介國除了在兩國經貿上進行牽針引線外,還利用他當過教師的經歷,努力資助尼日利亞教育事業。
1990年,在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的一所被當地人都認為不錯的學校,他看到學校校舍是用木頭搭成的蒙古包似的圓形建筑,三面是矮墻,一面是門,人躬著腰才能進去。
校舍里沒有桌子、沒有椅子,也沒有明亮的燈光。上課時,孩子們都是坐在自帶的小木凳上,把書本放在腿上讀寫。尼日利亞的天氣非常酷熱,最高的溫度有時達到四十多攝氏度,但教室里連個電風扇都沒有。
看到孩子們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學習,胡介國心里感到非常不安。于是,他融資二億元人民幣在尼日利亞建起了4所學校。綠色草坪、紅磚白墻的高層小樓,和諧輝映;每座教室里,配備了日光燈、電風扇和百葉窗。四所學校,每個學校里可容納3000多名學生。這四所學校,可以說是尼日利亞現代最“豪華”的學校。
學校建成后,尼日利亞總統和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的有關負責人參加了剪彩儀式。胡介國的善舉,增進了中尼友誼,也贏得了尼日利亞人民的真誠愛戴。
2001年,因為胡介國的影響和貢獻,尼日利亞大酋長埃米爾正式任命他為當地的酋長,開了非洲歷史上的先河。現在他不僅是尼日利亞酋長,也是非洲的唯一的華人酋長。
2004年7月,尼日利亞總統奧巴桑委任胡介國為總統特別顧問,幫助尼日利亞中小企業的發展。
在談到他對中國和非洲尼日利亞的貢獻時,胡介國不無感慨地說:“我是學雷鋒、學焦裕祿長大的一代,這種教育對我的影響是抹不掉的。教育決定了我們這一代勤奮刻苦、不怕失敗、克己奉公,懂得回報社會,為人民服務。”
談到他建學校,他說:“我要把中國和非洲下一代的種子留在這里,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中非友誼存續下去,這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
一個中國人中可貴的是有一顆中國心。有了這樣一顆中國心,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忘不了曾經養育過他的祖國。華僑企業家胡介國用自己的行動架設中外友誼、經濟和文化橋梁,幫助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就表現了這一點。
上一篇:要有一種奉獻精神
下一篇:要有社會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