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希誠》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酈希誠》人物故事小傳
酈希誠(公元1182—1259年),一作希成。元代媯川水峪(今河北懷來)人。真大道教第五代祖師。傳言出生時頗有異兆。希誠少年誠重,敦厚恭謹,“豐儀偉然”。15歲時入道,師從真大道四祖毛希琮。該道強調清凈無邪,不強取,不妄與人,由于他恪守戒法,苦忘為學,所以毛希琮臨死之前,傳授希誠以法。此后希誠游歷各地,以宏揚其教。從此使其教大興。希誠居住于燕城(今北京市)天寶宮,得到元憲宗崇信,始稱其教為“真大道”(此前稱為“大道教”),其受封賞很多。希誠以老子思想為基礎,吸收儒釋思想,主張道人清凈無為,柔弱謙下,知足守貧;又教人忠于君,孝于親,誠于人;并以佛教的五戒律己化人,表現出明顯的三教合一思想。此外還主張力耕而食,不靠化募度日。這在道教中很少見,具有積極意義。元憲宗九年(公元1259年)逝世,授“太玄真”號,領教事。
[正 史]
……五傳而至酈希(誠)[成],居燕城①天寶宮,見知憲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授希(誠)[成]太玄真人,領教事,內出冠服以賜;仍給紫衣三十襲,賜其從者。
《元史·釋老傳》卷二○二
[注 釋]
①燕城:今北京。
[相關史料]
五祖太玄真人酈君,諱希成,媯川①水峪人也。隆曰祥光滿室,金末道業已隆,圣朝創業之初,為教門舉正,闡教山東。四祖毛君(諱希琮),暑月病劇,速召來燕,既承其法,拂袖有深山之隱,慕道之徒,翕然而從,不召自來,不言自應。于是出整頹②綱,道風大振,巨觀小庵,四方有之。嘗行教泰安州,路經郡邑留止,師曰:“吾不到泰山不雨。”時夏旱,官吏信之,送別而去。璞先人寂然老人,時從師焉,私謂舉師田公曰:“師言不亦過乎,天道幽遠,安得必然。”舉師曰:“師至誠,感應③不測④,豈敢懸料乎?”師至岱岳觀,召觀主謂曰:“速迓行李,恐雨來,無雨具耳。”師于方壺之西,面西北立,以棱扇掩面默禱,片云從所向之方起。須臾,密布長天,雷鳴電掣,澍雨⑤飛盆。師坐方壺中,以扇指寂然謂弟子曰:“此子弗信吾言,其誠然矣。吾道嘗夜起,不知履⑥之所在,而間侍童焉,豈知天道必應乎!吾以至誠懇禱而應,天其許教門之暢也。”道眾再拜再謝。師自泰安還,到處扶病抱疾者,祈治即愈,或出家,或在家為弟子者,殆無曠日矣。師經中山,過易水,至奉先縣之懷玉鄉,愛其山奇秀,欲建觀宇,適有三祖時舉師趙希元輩墳塔在,土人云,其地嘗為大道庵,名曰靈泉。師益喜,于是運石啟地,剪荊構屋,筑垣栽棗,植桑懇田,載離寒暑,已成其趣。屬王舉師德昌領院門事,歲歲興功弗輟,蔬圃水碨⑦,井池確硙 ⑧,莫不完置。……
平谷房山《隆陽宮碑》
〔注 釋〕
①媯川:今河北懷來。②頹:頹廢。③感應:感覺到。④不測:不可預料的事,意外。⑤澍雨:適時的雨。⑥履:鞋。⑦碨:石磨。⑧硙:石磨。
上一篇:《鄭袤妻曹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鄭袤妻曹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郭嘉》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郭嘉》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