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
秦漢之際楚國謀略家。居(今安徽楓成)人,家世及前半生履歷不詳。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在反秦義軍受挫的關鍵時刻,趕赴薛地,投身項氏集團,獻策擁立原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對舊貴族有一定的凝聚力。又協助項羽在同秦王朝的軍事斗爭中獲得以巨鹿之戰為代表的九戰九捷。滅秦后,確定劉邦為新的最主要斗爭目標,設“鴻門宴”,伺機行刺沛公,未遂,乃獻計放逐劉邦于巴蜀,后又幾次力主盡快剪除漢王劉邦。在隨項羽圍困劉邦于滎陽時,力主急攻全殲,反對楚漢中分東西。被陳平以離間計,使項羽奪其權,忿而辭官,病死于歸鄉之途。
范增在軍事戰略上確有先見之明,而在政治謀略上,缺乏政治胸懷與政治遠見,特別是在實施行為上一錯再錯,可謂歷史上謀略家的一面鏡子,其謀臣生涯的悲劇給后人以諸多啟迪,主要是:擇主不明,選擇了剛愎自用的項羽,且不思變通,不能見機而作,情知項羽不可為,卻不易主而仕,不思退路,以致身死名敗;囿于偏見,堅持守舊的貴族路線,對于充滿活力的下層社會力量,有著本能的排斥性;對于項羽殘暴虐戾,殺戮無度,西屠咸陽,火燒秦宮的作法沒有加以諫阻,盡失政治優勢;放棄關中,固守舊道,對項羽仿效舊制,大封天下,使各個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的矛盾迅速激化的作法未能及時諫阻;缺乏洗冤、辨奸之才,空有王佐之志,無包容天下的胸襟。
上一篇:蘇聯衛國戰爭時期軍事戰略思想
下一篇:蒲松齡諷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