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平定七王
西漢時期軍事謀略個案。漢景帝即位后,諸侯國的勢力到了同朝廷分庭抗禮的地步,御史大夫晁錯獻出“削藩”之策,被景帝采納。諸侯王對朝廷削地政策極為不滿,吳王乘機糾合七國反叛。景帝三年正月,吳、楚聯軍攻梁,連敗梁軍,梁軍退保睢陽。在吳、楚聯軍四面圍攻睢陽之時,梁軍一面固守,一面組織力量,襲擾吳軍。聯軍久攻不下,屢受損失,退路又受威脅,乃調轉兵力進攻下邑,尋求漢軍主力決戰。漢將周亞夫深溝高壘,堅壁不戰。聯軍既遭頓挫于睢陽,又不得逞于下邑,加之漢軍斷其餉道,在糧盡兵疲,士卒叛逃之下,不得不引兵退去。周亞夫乘機追擊,大破聯軍。楚王劉戊被迫自殺,吳王劉濞丟掉大軍逃竄,被東越王誘殺。吳楚起兵歷時三個月,至此完全失敗。當吳、楚聯軍攻梁之際,膠東、膠西、濟南、菑川、趙諸王亦同時舉兵西進。由于齊王臨時背約,據城自守,濟北王國城池尚未修復,不得出兵,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四王便在膠西王指揮下,改變攻洛陽與聯軍會師長安的計劃,首先圍攻臨淄,經過3個月的激戰,沒有攻下,全被擊敗。膠西王自殺,其余各王被殺。趙王劉遂聯絡匈奴,擬待吳、楚破梁后,西攻長安,后聽說吳、楚已敗,不敢發兵救趙,趙軍退保邯鄲,城被漢軍攻破自殺。至此,漢景帝平定七王的戰爭全部結束。
漢景帝所以取得戰爭的勝利,一是正確地選擇了主要的打擊目標。漢軍首先以主力進攻吳、楚,以一部箝制齊、趙,這是符合當時的客觀情況的。吳是反朝廷的主謀,吳、楚聯軍又是七王中最強的軍隊,先勝吳、楚聯軍是平安七國叛亂的決定性一著。二是基于楚軍剽輕、吳軍精銳的情況,周亞夫提出了“以梁委之”,乘敵疲憊而后擊的作戰方針是正確的。三是漢軍進軍洛陽,不是從正面東出函谷關,而是出敵意外地由東南出武關,迅速占領戰略要地滎、洛,控制著武庫、敖倉,已經先勝一著。
上一篇:毛主席指導的十一個戰役
下一篇:法國經濟與社會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