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陜縣安國寺
安國寺位于三門峽市陜縣西李村鄉東南,處于古代由洛陽至長安的官道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國寺創建于隋代,因寺院殿宇彩釉筒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又名“琉璃寺”。寺坐北向南,背靠瑞云山,面對永昌河。寺院由南向北依地勢逐級遞升,共有五進院落,以火墻為界分為前后兩區。前區由三進院落組成,中軸線上為山門、大佛殿、大雄寶殿、三佛殿,兩側為掖門、經房、禪房、鐘樓等。后區由兩進院落組成,中軸線上為火墻門、后殿、后院門、窯洞以及兩側的廂房等。東側為方丈院。
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東西次間磚雕圖案精美、做工細膩。大佛殿平面近方形,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單檐硬山灰瓦頂。殿內采用減柱造,使大佛殿室內空間加大。鐘樓位于大佛殿東南,平面方形,一層為拱券高臺建筑,二層鐘樓已毀。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單檐歇山綠琉璃頂。梁架為七架梁帶前后單步梁,檐下施斗栱。該建筑應為元代所建之單檐懸山頂建筑,后人改建為歇山式。三佛殿平面方形,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硬山灰瓦頂。老檐柱施三踩斗栱,殿內采用減柱造,減去前金柱,使殿內空間加大,梁架為五架梁式對前單步梁。
火墻正中為歇山頂門樓。南面東側為磚雕蟠龍圖案,西側為麒麟圖案。門楣兩側為五瑞圖,檐下為磚雕五踩斗栱。火墻上嵌有明隆慶四年(1570)及清乾隆元年(1736)重修安國寺火墻石碣各一塊。后殿呈長方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硬山灰瓦頂。廊檐下有木雕八仙人物和佛教故事圖案。廊下四根小八角青石柱通體磨光,系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改換,雕楷書楹聯,字體工整遒勁,為書法珍品。
總平面圖(文宣提供)
全景(文宣提供)
正殿(文宣提供)
磚構門樓(文宣提供)
門樓磚雕(文宣提供)
火墻磚雕(文宣提供)
上一篇:佛教建筑·鎮平陽安寺大殿
下一篇:民居建筑·陜縣廟上村地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