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愛蓮探索改革被阻
戴愛蓮是我國著名舞蹈家、教育家。對中國新舞蹈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她曾先后擔任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團長;中央歌舞團團長;北京舞蹈學校校長;芭蕾舞團團長。為表彰她為發展中國的舞蹈藝術所作的貢獻和促進中英兩國舞蹈交流所作的努力,1981年5月11日,英國皇家舞蹈學院決定,將戴愛蓮的石雕頭像安放在了學院大廳。
戴愛蓮祖籍廣東新會縣。1916年生于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從她曾祖父飄洋過海到國外謀生活,她已是第四代華僑了。戴愛蓮從小喜愛舞蹈,曾求學于當地白人兒童舞蹈班,在探求舞蹈藝術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戴愛蓮為了得到深造,于1930年來到倫敦,先后得到當代芭蕾舞大師安東·道林、瑪莉·蘭伯特等的親自指導。1936年她參加魏格曼的學生萊里斯·伯·古森斯的現代舞蹈工作室,邊工作邊學習現代舞。
戴愛蓮在幾年的學習和實踐中,覺察到芭蕾舞和現代舞各有所長和不足。她想探索一種既有系統技術,又富于表現力的舞蹈形式。她認為只有這樣的舞蹈才能表達人類豐富的思想感情,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于是她向工作室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果芭蕾舞與現代舞能互相取長補短,就能創造出一種比較完美的新的舞蹈形式。可是三十年代芭蕾舞與現代舞之間門戶之見極深,幾乎勢不兩立。戴愛蓮這種有創造性,有膽識的見解遭到了反對,并被工作室視為對現代舞的背叛,于是她被開除了。
但是,對事業有著鍥而不舍精神的戴愛蓮,并不因此而灰心,她為繼續探索、實踐她理想中的舞蹈形式而不知疲倦地學習、研究,后來她考進了現代舞先驅魯道夫·拉班的學生尤斯——萊德爾的舞蹈團,在該團的舞蹈學校學習中,學到了現代舞理論,及如何通過形體動作表達情感的方法,同時還學習了拉班舞譜。戴愛蓮在英國學習了九個春秋,歷盡艱辛,較好地掌握了芭蕾及現代舞,踏進了舞蹈藝術瑰麗的宮殿。
上一篇:愕愕者福,諓諓者賊
下一篇:才高壽短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莫泊桑、契訶夫和歐·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