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而不攻·反耕固圍,待其自斃
段蘭之子段龕自稱齊王,向晉朝稱臣,上書建鄴(今江蘇南京),指斥慕容俊以詭詐竊取大位,名實不符。慕容俊大為惱怒,派慕容恪、慕容塵率兵討伐。段龕之弟段羆有勇有謀,自愿率精兵前去迎擊,不使對方兵臨城下,他建議段龕守城,若他迎擊成功,段龕即趕去追殺,則慕容氏匹馬無回;若他不幸戰敗,那時段龕再出城投降,仍然可以得到封侯的待遇。對于段羆這一兩全其美的策略,段龕拒不采納,最后看到段羆再三請求,他干脆把這位比自己聰明的弟弟一刀殺了,親自帶兵出擊。兩軍在濟水南岸正式交戰。正如段羆分析的那樣,慕容恪善于用兵,謀略過人,兵馬也比段龕多,一戰下來,段龕另一個弟弟段欽陣亡,段龕帶出來的士兵全部被俘,只有他自己逃回城中。慕容恪進兵圍城,諸將都提出宜馬上進攻,慕容恪不同意。他說,兵法有急有緩,不可一概而論,如果敵我雙方兵勢均等,外有強援將臨,就必然盡快攻打,免得腹背受敵;如果敵弱我強,外無援兵,不妨作長期圍困的打算,基本上可以不戰而勝。此外還有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段龕雖屬慘敗回城,卻并非表示根基喪盡,他曾經廣樹私恩,貼心同黨不少,至少暫時還是同心同德,一致對外的,這股守城的勢力絕對不可小覷。在這種情況下攻城,我方的犧牲較大。既然段龕已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又何妨多花點時間等待呢?諸將很佩服慕容恪的深謀遠慮,自然表示唯命是從。慕容恪下令在城外修建房屋,加固堡壘,抽調部分士兵經營種植,儼然就是一番居家氣象。段龕枯守孤城,終于糧盡援絕,只得大開城門向慕容恪投降。(《晉書·慕容俊載記》)
上一篇:隨機應變·衛瓘多謀善斷滅鐘會
下一篇:以夷制夷·以敵攻敵·各懷疑懼,計破連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