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第二十二
離下艮上
賁,依《雜卦傳》的說法,為“無色”,即沒有文采裝飾;但是依《序卦傳》的說法,卻是“文飾”,即用文采裝飾。借著“無色”與“文飾”這組相矛盾的概念,賁卦論述“質”與“文”,即本質與表象的關系。賁卦由離、艮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看,八卦之中象征實體的卦有乾(天)、坤(地)、坎(水)、艮(山)、兌(澤)等五卦。其中以象征艮卦的山最為具體、最為篤實。其他的三個卦——震(雷)、巽(風)、離(火),則以離卦所象征的火最富文采、最為亮麗。所以艮、離兩卦分別代表本質與表象。一般來說,認識事物總是由表象開始,再慢慢深入本質,所以賁卦以離體居下卦,以艮體居上卦。
從上下二體來說,下卦離體由兩個剛爻與一個柔爻組成,是以剛為本質,而以柔為文飾。上卦艮體由兩個柔爻與一個剛爻組成,是以柔為本質,而以剛為文飾。下體三爻文勝質,所以文明;上體三爻質勝文,所以篤實。
從爻象來說,六四文飾初九,六二文飾九三,都是以陰柔文飾陽剛。只有上九文飾六五,是以陽剛文飾陰柔。
賁。亨。小利有攸往。
賁(bì)含有達致亨通的道理。凡是事物必有本質;但是只有本質,實無以亨通;必須稍微加以文飾,才能亨通。然而,文飾過盛則難免傷及本質。若只是全心注意外表的文飾,必定會傷害本質。因此,只能適度地稍微加以文飾,不能只注意文飾的豐盛,以致舍本逐末。文飾只能增加事物的光彩,并不能增加它的實質,所以說“小利有攸往”。
例解《韓非子》記載“買櫝還珠”的故事。有一個楚國人要將珍珠賣出,于是用木蘭做了個小盒子,并把柜子裝飾得比珍珠還漂亮搶眼,然后把珍珠放進柜中,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后來果然有一個鄭國的商人向他購買,但是這個鄭國的商人卻只買了盒子,而把珍珠退還給他。
初九 賁其趾。舍車而徒。
初九以剛爻居離體,處一卦的最下方,比喻君子有剛明的德行,但處無位之地,未受重用,唯有腳踏實地,自基層做起。腳趾位于身體的最下方,是人用來走路的憑借。“車”指六二。六二柔爻為離體之主,是“柔來而文剛”;然而,初九剛爻與六二柔爻以剛承柔為逆比,卻與六四柔爻有應;初九于是舍棄與它較近的逆比,而選擇較遠的正應,接受六四的文飾。猶如剛明守義的君子,寧可舍棄速度較快且較為方便的車輿,選擇了走路到遠方以與六四相應。
例解 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意思是辦事想要速成,則匆促草率,毫無章法,這樣反而一事無成。汲汲于追求區區利益,反將失去更可貴的東西。一個剛明守義的君子必然不會好高騖遠、短視近利,而是胸懷大志,腳踏實地,這就是“舍車而徒”的精神。
六二 賁其須。
“須”為胡須。九三到上九有頤口之象。因為九三與上九兩陽爻為實,中間的六四與六五兩陰爻為虛,外實而中虛,所以有頤口之象。六二位于九三之下,即位于口的下方,有胡須的意象。六二以柔爻居陰位,當位得正,且與六五柔爻無應。而九三以剛爻居陽位,當位得正,也與上九剛爻無應。六二柔爻上承九三剛爻,兩者互相親比;又由于六二為柔爻,性質柔順,因此必須等待九三有所行動,才能跟進,所以有“賁其須”之象。六二文飾九三,隨九三以決定自己的行動。
例解 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禮”作為外在行為的規范,它的基礎在于每個人向善的人格,即“仁”。換句話說,內心的道德意志才是道德的本質,禮儀及其他外在的規范只是文飾。外在的行為規范必須切合內心的道德意志,隨道德意志而決定其內容,正如同六二“賁其須”,隨九三而行動一般。否則,外在的行為規范與內心的道德意志一脫節,外在的規范也將失去其正當性。如同孔子所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禮樂若淪為只是外在的玉帛與鐘鼓,則禮樂又有什么意義呢?
九三 賁如濡如。永貞吉。
九三剛爻陷于六二、六四與六五等三個柔爻之間,顯出賁卦中此爻受到的文飾最多,所以說“賁如”。由于文飾盛美,光彩潤澤,所以說“濡如”。九三唯有長久固守陽剛的本質,不陷溺于陰柔的文飾,不使表象的華麗淹沒實質,才能得吉,即“永貞吉”。
例解 比如一個女子參加選美,得到后冠,可謂“賁如,濡如”。如果她不懂得“永貞吉”的道理,以致不知涵養德行、充實才學,反而成天以自己的美貌而沾沾自喜,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外表的打扮上,必然會因膚淺而無內涵,令人瞧她不起。
六四 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發色斑白稱“皤”(Pò),馬毛斑白稱“翰”。六四正當賁道變化的開始,由文飾回歸質樸,所以說“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六四注重實質而不崇尚虛文,以白發和樸素的衣服為裝飾,騎著白馬,起先不敢輕易與在下的初九相應,等到真正認清初九不是敵寇,而是適合的結婚對象之后,才與它相應。按照《易經》的體例,在下位者求在上位者,不可以心急,例如屯卦的六二等了“十年”才與九五相應;但在上位者求在下位者,不可以遲緩,就像賁卦的六四乘“白馬”以應初九一般。
例解 文學家韓愈(768—824)生當中唐,士人不是崇尚虛浮的詩文,便是沉潛于玄遠的佛法。韓愈力斥虛文與佛法,推崇質樸典雅的古文,鼓吹重視現世人生的儒家思想,希望扭轉時代風氣,正所謂“賁如皤如,白馬翰如”。雖然一時收效不大,但對以后的學術思想造成深遠的影響。
六五 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上九剛爻居六五柔中君王之上,有賢人之象。上九是艮卦的主爻而艮為山,意指處卦外山林野地,所以是“丘園”。六五以柔爻居上卦中位,為具有柔順中正之德的君王。六五柔爻上承上九剛爻成正比,比喻具有柔中之德的六五君王接受上九賢人的文飾。因為上卦以陰柔為本質,而以陽剛為文飾,所以上九剛爻親比六五柔爻,以陽剛文飾陰柔。“帛”是絲織品的總稱。五匹絲布合稱為“束”。“戔戔”是淺小。六五以君王的尊貴地位,卻只準備五匹絲帛當作淺薄的聘禮,敦請隱居在山林丘園的賢人出來輔佐自己,未免顯得小氣,但是最后仍然成功而得吉。這是因為處于文飾過盛而回歸本質的時候,應以文飾遷就本質,簡樸從事。
例解 晉室南遷以后,胡人統治北方,但卻能“賁于丘園”,重用漢人士族。雖然北方士族不如南方士族生活優裕,相對顯得“束帛戔戔”,但是北方統治者與士族卻不似南方沉溺于清談的玄思中,反而腳踏實地,力求以經術治國。因此,雖然起先北方的政治規模不如南方,但終能迎頭趕上,最后統一南方,正所謂“吝,終吉”。
上九 白賁。無咎。
處賁之時,上九剛爻與六五柔爻成正比,表示上九以陽剛文飾六五的陰柔,也是文飾極盛后而回歸本質,所以有“白賁”之象。上九位于賁卦的終極,有文飾太過以致傷害本質的弊害。賁卦的道理,在于有本質亦須有文飾,但文飾不可太過以致傷害本質。賁卦開始時,本質以文采為裝飾,最后則是文飾復歸于本質,賁道于是完成,可說是善于補正自己的過失。
例解 這正如成語“洗盡鉛華”:形容一個歡場女子卸下了濃妝艷抹,遠離燈紅酒綠的交際圈,回歸平靜樸實的生活。
上一篇:白話《易經·離下離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離下震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