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杜 牧①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②。
欲把一麾江海去③,樂游原上望昭陵④。【注釋】
①杜牧:見《登樂游原》。
②“清時”二句:清時:太平時世。有味:有登臨賞景訪僧尋友的閑情逸趣。此兩句自嘲無所作為。
③麾:旗幟。此指自己的車騎。江海:指吳興。
④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今陜西禮泉東北九嵕山。
【詩本事】
本篇是宣宗大中四年(850)杜牧由吏部員外郎即將赴任湖州刺史時所作。吳興,唐郡名,即湖州,在今浙江省吳興縣。樂游原,見前詩注。
【賞評】
這首詩沉郁而含蓄。前兩句自嘲無用于世,后兩句表達對唐太宗的仰慕,實則是懷想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以及他重賢任能、從諫如流的帝王風范。而另一層言外之意,自然就是對當朝皇帝和國勢深懷失望和不滿了。
由于自己沒有才能,在這清明太平之世,也只有登臨賞景訪僧尋友的閑情逸趣了。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愛孤云之閑見自己之閑,愛和尚之靜見自己之靜,這就把閑靜之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出來。由于在京城抑郁無聊,所以想手持旌麾,遠去江海。第四句再轉(zhuǎn)。登臨樂游原不望皇宮、城闕,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獨望唐太宗的昭陵,這顯然是別有深意的。唐太宗建立了大唐帝國,文治武功,煊赫一時,而知人善任、唯賢是舉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面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卻只能無奈于嫻靜的處境,不免就深感生不逢時了。
【詩評選輯】
①宋·葉夢得《石林詩話》云:此蓋不滿于當時,故末有“望昭陵”之句。
②清·張文蓀《唐賢清雅集》云:昭陵為唐創(chuàng)業(yè)守成英主,與世子孫夷陵不振,故牧之去國時登高寄慨,詞意渾含,得風人遺意。
上一篇:《寄全椒山中道士》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小松》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