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勃
玉架殘書隱,金壇舊跡迷。
牽花尋紫澗,步葉下清溪。
瓊漿猶類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王勃此詩,大概作于二十二歲旅游巴蜀時。據有關資料,他到過金堂縣(今屬四川)的佛教圣地三學山寺,又游覽過道教圣地昌利觀和八仙徑。此詩題目或作《觀內懷仙》,蓋為游昌利觀時隨想而作。這首詩看上去屬游仙一類。玉架、金壇、瓊漿、石髓,皆為道家或神仙家所好之物,也是游仙詩中出現頻率頗高的物象。然而王勃少年高才,用世心切,雖然遭受到一些挫折,而進取之志未泯。故詩中絕無出世之想。尤其是末尾“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二句,更與一般游仙詩的旨趣大相徑庭。
據說修煉日久得道成仙的人,腋下會生出雙翅來,飛升仙界,人稱羽化登仙。然而又有得道者登云梯入仙界之說。如郭璞《游仙詩》:“靈谿可潛盤,安事登云梯?”似已開王勃詩的先聲。王勃此處是說,既然身生羽翼,自可飛升,還要云梯何用?他游覽道觀,未有敬畏之心,反而心生疑竇,可見不是個學仙的材料。然而于此正可見王勃積極邁往的少年志向。
王勃高才早慧,自謂有王佐之才,常懷矯首天外之志。然而當時門閥觀念根深蒂固,若非高門出身,須有達官汲引,否則才秀人微,進身無門。故士林官場,干謁成風。王勃以才能自負,故不屑求人。他的坎坷不遇由于此,而其可敬之處亦在乎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兩句詩可以引申為:要靠自身的努力和才學奮飛青云,而不必攀龍附鳳,仰求他人。周濟論詞,有“作者之心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之說,王國維亦曾借唐宋人的愛情詞來說明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三種境界,故知如此解釋,亦當為讀者諸君相許。
上一篇:《行路難·[唐]聶夷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覽《陳拾遺文集》(節選)·[唐]劉蛻》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