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
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時一念不容差。
身如病鶴長停料,心似山僧已棄家。
高枕時時聞解籜,卷簾片片數飛花。
飯余解帶摩便腹,自取風爐煮晚茶。
《自詒》是陸游晚年之作。“詒”通“貽”,遺留、送給。這里有作者自勉之意。
古往今來,一個人的意志、志向往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變化,尤其是在境遇不佳、年邁力衰之時,很容易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而產生消極無為的情緒。然而有志之士不忘晚節,愈是晚年,愈是謹慎從事,唯恐晚節不忠以貽笑于后人。陸游就是如此。他在人生的最后的旅途上,深知生之有涯,時時告誡自己“此時一念不容差”,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以保全晚節。詩人晚年多病,嘉定二年的病況更加復雜,時好時壞,反復了好多次。他在病榻上寫就的《夢中作》,關心的是宋金雙方的作戰和關中的收復,尤其感人肺腑的是臨終前的《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是他留給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他終身“一念不容差”的見證。
上了年紀的人都有這樣的一種感覺,愈老愈知生之有涯,死將來臨。人固有一死,這不足畏懼,更無法逃避,重要的是如何自始至終、一念不差,以皓皓之身而赴黃泉,這倒是老之將至的人必須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終身光明磊落、一塵不染,為國為民,造福子孫,這之中如有一念之差,到頭來難全晚節,將遺恨于后人。
“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時一念不容差。”它告誡人們:活到老,謹慎到老,一念之差,不容發生,晚節永存。如是,人生幾十年如一日,一貫有益于人民,一貫有益于國家,那不是一件“難于上青天”的事了。
上一篇:《自懺·[清]張月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自龍游渡江輒為小詩書于船窗·[清]舒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