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張月樓
自家謾詡便便腹,開卷方知未讀書。
最羨兩堤楊柳樹,看它越老越心虛。
張月樓,吳縣(今江蘇吳縣)人。云南學政張學庠孫女,舉人曾匯女,直隸同知夏清和之妻。著有《兩面樓詩稿》。
這首詩告誡人們學習要謙虛,切不可驕傲自滿。它看起來是在談越謙虛就越能獲得更多的知識這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而另一方面又道破了一個人生哲理:思想境界高了,目光才會遠大。
“自家謾詡便便腹,開卷方知未讀書”,自己自欺欺人吹噓說自己已滿腹經綸,這是對自己缺乏正確的估價,也是不學無術、夸夸其談的惡習,一坐下來好好讀點書就會覺得自己的知識太貧乏了。此所謂“初學三年,天下去得;再學三年,寸步難行”,學點皮毛就以為成了學問家,什么地方也可以露一手了,殊不知淺嘗輒止,哪兒都派不上自己的用場。“學然后知不足”,學海無涯,知識無窮,書讀得愈多,你愈會感到自己不懂的東西太多了。這樣,頭腦才能清醒過來,不敢再去大話連天。
“最羨兩堤楊柳樹,看它越老越心虛”,值得人們稱羨贊揚的堤岸兩旁的楊柳,隨著歲月的增長,樹心反而虛空,不因扎根的時間越久越去炫耀老成的姿態。詩用比喻,說明一個人越老越是謙虛,沒有以老資格而傲慢于世。這與前面所說的初出茅廬的狂妄之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什么越老越謙虛呢?這是因為越老讀的書越多,讀的書越多學習的態度也就越謙虛。
大凡不謙虛者,總是自視其高,實際上思想境界低了;而謙虛的人,總是自愧其低,實際上思想境界高了。不登山不知高低,不管是誰,在學習上要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思想境界,這樣他求知的目光方能望得很遠,視野也才會闊大。古往今來的大學問家,不都有這樣勇于登攀的胸懷嗎?
上一篇:《自嘲·[宋]陸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自詒·[宋]陸游》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