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玄·秋蘭篇》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秋蘭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隨風發,中有雙鴛鴦。
雙魚自踴躍,兩鳥時廻翔。君其歷九秋,與妾同衣裳。
這首詩的作者傅玄,是西晉初期的著名詩人。他的詩作中,有關婦女問題及愛情、婚姻題材最多,也寫得最好。其形式多為五言樂府,其內容一是頌揚婦女的優秀品質和她們對愛情的渴望與忠貞,二是描寫婦女的痛苦和不幸,表達詩人的同情,兩者又往往相輔相成。《秋蘭篇》是前一類題材的代表作之一。
“秋蘭”題意出自《楚辭》。《九歌》有“秋蘭兮糜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之句。蘭花一向被認為是高潔的香草,古代詩人多用以比喻君子、美人。郭茂倩《樂府詩集》于《秋蘭篇》題下注云:“其旨言婦女之托君子,猶秋蘭之蔭玉池,與《楚辭》同意。”
首句既是比,也是興。這位婦女可能是引物自況,也可能是觸景生情。“玉池”,即白石砌成的水池。“映”,《玉臺新詠》、《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均作“蔭”,意旨大致相近。次句緊承前句,唯其是玉池,不是泥塘,故其水清;唯其以香草為蔭,故其水芳。中間四句以比為主。芙蓉,即荷花,香遠益清,莖直不曲,任憑風吹雨打,猶自亭亭玉立。鴛鴦,古稱匹鳥,據說雌雄偶居不分離,古人常用以比喻夫妻恩愛。“兩鳥”,即指鴛鴦。“雙魚”,亦暗寓夫妻。“廻翔”,《初學記》、《太平御覽》作“徊翔”。這位婦女臨池而觀,看到鳥兒魚兒都成雙成對,很自然聯想到自己和丈夫的恩情,于是油然轉入尾聯。其丈夫可能遠行在外,而且久久未歸,這位婦女非常思念,但并不憂怨,而是充滿著對愛情的堅定信念。“九秋”,秋季共九十天,故稱九秋,此處言時間之長,襲用古樂府“有歷九秋,妾薄相行”詩意。“同衣裳”,語出《詩經·秦風·無衣》:“與子同裳”。這兩句是說,不論經歷多少時光,你與我都同甘共苦,永不分離。最后這兩句輕輕點題,集中表達了古代婦女對愛情忠貞不二的美好意愿。
《秋蘭篇》采用的是樂府舊題,所寫景物也多系常見,但仍能給人一種清新之感。其特點主要在于作者用白描直敘的手法表現出一種積極開朗的意境,因而大別于同類題材中普遍存在的傷感怨艾情緒和纏綿凄切風格。清沈德潛說傅玄“長于樂府”(《古詩源》),明張溥稱贊他“所為詩篇,新溫婉麗,善言兒女”(《傅鶉觚集題辭》),可見他是擬古而不泥古,頗能有所創新的。漢樂府中的愛情詩多為女子自詠,魏晉時期發展為文人代擬。這首小詩即是由詩人揣摩婦女心曲,而抒其情愫。其語言保持了漢樂府民歌的特征,樸素質直,不加雕飾,不用奇字奧詞,取比起興皆為眼前景物,隨手拈來,自然成趣。抒情坦誠真摯,柔和溫麗,無激切矯揉之弊。客體之景與主體之情如水乳相融,心境物境渾然一體。元陳繹曾說傅玄詩“思切清古”(《詩譜》),清陳祚明說他“古質健勁”(《采菽堂古詩選》),清牟愿相稱贊其“小詩頗有風流媚趣”(《小澥草堂雜論詩》)。這些評論基本上都可以適用于《秋蘭篇》。還應該指出的是,傅玄同時又是音樂家,史稱其“解鐘律”,曾參與“創定雅歌”。這首詩音節和順流暢,輕爽明快,象是一首小夜曲,在當時想必是可以入樂歌唱的。
上一篇:《元稹·離思五首(選一)》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杜牧·秋夕》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