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維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jīng)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以上所錄,系王維七言歌行體古詩《桃源行》的最后部分。此詩是根據(jù)陶淵明《桃花源記》改寫。二者體式雖異,而神韻俱佳。王維性好山水,田園詩乃山水詩的近鄰,田園詩的祖師自是他慕仰的對象。王維又性好談佛,禪機玄理給他的詩作罩上了變幻清空的靈光。在這首他十九歲時寫的詩中于此已可見端倪。
那位不意中探訪過桃花源的漁人出洞回歸之后又思念起此地,山重水復(fù)不能阻擋他舊地重游的愿望。離開家門終于打算開始暢游。(“游衍”,本出自《詩經(jīng)·大雅·板》:“昊天日旦,及爾游衍。”孔穎達疏云:“游行衍溢,亦自恣之意也。”)漁人對自己頗為自信,他認為對所經(jīng)之地從來沒有迷路的歷史。而這一次他的經(jīng)驗在變化了的環(huán)境面前顯得是那樣的無能為力!他只能憑回憶仿佛記得當年的那座山,那條溪,那座林,但現(xiàn)在溪水的岸邊到處都有桃花。仙源今在何方,實在無從尋覓,他只得惆悵地踏上歸家的路程。
此詩結(jié)處以一個“變”字收束統(tǒng)攝全詩,旨深意蘊,頗耐咀嚼。
虛實變。起首寫實,后由實入虛,似實似虛,虛實相生。又由虛入實,結(jié)尾處欲由實覓虛,然終不可得。
古今變?!伴钥统鮽鳚h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彼時之人,距晉太元中已相距600多年。民俗、民心之變遷何止霄壤!
仙俗變。“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薄安灰伸`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xiāng)縣?!毕删呈且黄瑯吠?沒有俗世的陰險、紛爭、污穢和離亂。這樣的仙境倒是人們樂意去投奔的,但又虛無飄渺,無從尋覓。詩歌仿佛在昭示人們:仙境、烏托邦之類只是一種寄托、一種空想、一種期盼。我們的腳步要站在現(xiàn)實的土地上,把世俗的人的社會整治得更加和諧、更加富庶、更加安樂、更加美好!這,當然已超越古代寄情山水田園的隱逸大師的本來認識之上了。
上一篇:《枯魚過河泣·[漢]樂府》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正月(節(jié)選)·[先秦]《詩經(jīng)·小雅》》原文與賞析